米高揚肉餅:前蘇聯國民食品 竟是美國漢堡的俄羅斯遠親

冷炮歷史 發佈 2020-01-07T11:17:51+00:00

在常人的印象中,資本主義產品大規模進入蘇聯市場,是戈巴契夫時代的事情。其實,長期位於西方文明邊界的紅色帝國,一直沒有徹底拒絕過「資本主義文化」。其中自然包括各種看上去非常政治正確的垃圾食品......

在常人的印象中,資本主義產品大規模進入蘇聯市場,是戈巴契夫時代的事情。其實,長期位於西方文明邊界的紅色帝國,一直沒有徹底拒絕過「資本主義文化」。其中自然包括各種看上去非常政治正確的垃圾食品......

首先將冰淇淋、爆米花、番茄醬和漢堡包等食品引進蘇聯的人物,是史達林同志的親密戰友--阿納斯塔斯-米高揚同志。他於1926年擔任對外貿易和內部貿易人民委員會的委員,又於1935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這使得他可以理直氣壯地跑去西方考察。1936年時,米高揚就去美國呆了3個月,從而徹底改變了蘇聯人民的食譜。

一直對西方抱有好奇心的米高揚,努力學習食品產業姿勢,包括現代化的加工廠與時髦的自助餐廳。甚至還與著名企業家亨利-福特談笑風生,到紐約考察了發明感恩節消費文化的梅西百貨。與此同時,他注意到美式快餐的重要擴張武器--漢堡包。發現這種簡單的事物可以在工廠進行化批量生產,然後送到街頭的零售亭熱賣。

為了加快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米高揚一口氣訂購了22套漢堡包生產設備,包括工廠的製造機與零售鋪的烘烤機。與這些設備一起帶回蘇聯的,還有在美國的各類食品見聞。理論付諸實踐的結果,就是在1939年出版的《美味又健康的食物》。該書也成為蘇聯家庭主婦的烹飪聖經。還有一系列冰淇淋工廠與肉食品加工廠同步開建,以至於史達林都開玩笑的說:阿納斯塔斯更關心冰淇淋,而不是共產主義。

遺憾的是,米高揚買回的漢堡包生產設備並沒有發揮理想效果。隨著二戰烽火的蔓延,蘇聯自身也遭遇納粹德軍入侵,日常食品供應都成問題。米高揚本人也忙於為紅軍運轉糧草,讓大規模生產漢堡包成為妄想。

好不容易撐過二戰,蘇聯才重啟漢堡包製造,卻發現不能生產不出一樣的美式漢堡包。最後只能做出一種口味清奇的肉餅,被人們親切的稱為米高揚肉餅。這種肉餅的材料也不局限於牛肉,並迅速發展出各類分支。比如著名的基輔雞肉餅和波扎爾斯基肉餅,都是美國漢堡的俄羅斯遠親。但實質與原品相差甚遠!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款田園漢堡肉餅,還是在蘇聯國內大受歡迎。相比只有肉丁或碎肉的戰爭年代,和平時期的下館子畢竟能讓更多人吃到整塊肉。但哪怕是最好的餐館,服務員也不會詢問牛排需要幾分熟。多數成品都裹上厚厚的麵包屑或濃稠醬汁,以便讓食客分不出自己吃的是什麼肉。哪怕食材有可能過期變質,也不影響人們大快朵頤。

米高揚肉餅的優勢,不在於質量,而是非常親民的價格。起初每塊只賣50戈比,在幣值改革後也不過3-6戈比之間,堪稱是無產階級的美食。連1964年的《紐約時報》都稱讚:少量戈比就可以買到最便宜、最受歡迎、最受推崇的肉餅。

米高揚肉餅的影響力,也一直保持到麥當勞進入蘇聯之前。在俄羅斯聯邦成立初期,人們仍然能在市場上看到其身影。

縱觀漢堡傳入俄羅斯的過程,不得不說是歷史和人類開了玩笑。當初正式俄羅斯人,將蒙古西征軍的韃靼牛排引入歐洲,促成漢堡肉與漢堡包的發明。但蘇聯還是要從美國進口設備,才能吃上真正的食品,頗有出口轉內銷的惡趣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