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獵捕145萬隻蟾蜍 9人被判修復生態環境

中國江蘇網 發佈 2020-01-07T11:24:09+00:00

145萬隻野生蟾蜍被非法獵捕,其中一半成了盤中餐……2019年8月28日,現代快報報導了這起發生在連雲港的案件。近日,該案有了判決結果。灌雲檢察院與涉案的9名被告達成調解協議,除了繳納生態損害修復保證金外,被告還要通過增殖放流、勞役代償、加強環保宣傳等方式,進行生態損害修復。

145萬隻野生蟾蜍被非法獵捕,其中一半成了盤中餐……2019年8月28日,現代快報報導了這起發生在連雲港的案件。近日,該案有了判決結果。灌雲檢察院與涉案的9名被告達成調解協議,除了繳納生態損害修復保證金外,被告還要通過增殖放流、勞役代償、加強環保宣傳等方式,進行生態損害修復。修復期滿驗收不合格的,檢察機關將向他們追償全部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勞役時間最長的三年半,最短的一年。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曉宇 通訊員 焦慶勛/文 警方和檢察院供圖

非法獵捕蟾蜍145萬隻

2018年8月,灌雲警方發現有人在當地水域非法獵殺野生蟾蜍,警方順藤摸瓜,將收購野生蟾蜍的劉某等人抓獲。經查,當年3月至8月期間,劉某等人非法狩獵收購約3686.2斤野生蟾蜍,然後賣給灌雲東王集人徐某。徐某提取了蟾酥、蟾衣後,再連同活體蟾蜍售給鹽城人孟某(另案處理)牟利。據悉,徐某先後出售了56斤蟾酥、20餘萬隻野生蟾蜍,非法獲利20萬元。

「用鑷子從蟾蜍頭部的疙瘩里擠漿,大約500斤蟾蜍產一斤蟾酥。大的可以刮漿、褪蟾衣,小的放了。」孟某對收購來的蟾蜍進行「深加工」 後,轉手再賣給上海市青浦區一水產市場的多家經營戶,其中,71萬餘只流向飯店或市民的餐桌,被做成當地傳統小吃「熏拉絲」。

據孟某交代,2015年以來,他先後從徐某等人手中收購野生蟾蜍145萬餘只,通過售賣蟾酥、蟾衣和活體蟾蜍,非法獲利80餘萬元。

由於具有很高的藥用和科研價值,俗稱癩蛤蟆的蟾蜍被列入「三有」野生動物名錄。據灌雲縣檢察院檢察長陳長春介紹,非法獵捕蟾蜍的行為會打破農田生態系統的平衡,極易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的坍塌。

劉某等人收購、銷售的蟾蜍只不過是黑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2018年8月,灌雲警方在偵辦葛某(已判決)非法狩獵一案中,順著劉某的上線徐某這條線,對其上下線收購蟾蜍的人實施抓捕,先後有24名犯罪嫌疑人歸案。警方從徐某、孟某家裡查獲活體蟾蜍1.1萬餘只。據悉,繳獲後放歸自然的蟾蜍僅占被非法狩獵蟾蜍的一小部分。

光賠償不如生態修復

2019年7月26日,該院公益訴訟辦案組依法向當地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決被告人承擔生態修復賠償金224.45萬元,並在省級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

本著「治理優先、懲罰威懾」的原則,2019年12月26日,在被告人認罪、保證金交納到位且後續生態修復難度係數相對較小的情況下,灌雲縣檢察院與9名被告人簽訂「生態損害修復協議」,要求被告人通過增殖放流、勞役代償、加強環保宣傳等方式,履行協議確定的生態損害修復責任。修復期滿驗收不合格的,檢察機關將向其追償全部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

從2020年1月1日開始,9名被告人已經開始在指定水域開展巡防,「我們建了一個微信群,要求他們每周巡防兩次,每次到現場後都要拍照和拍視頻發到群里,群里除了我們檢察官還有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對他們的巡防進行指導和檢查。」辦案檢察官仇衛告訴記者,9人中最長的勞役時間三年半,最短的一年,到5月,他們還要按照非法狩獵蟾蜍的數量,進行兩倍數值近10萬隻蟾蜍幼苗的增殖放流。

據了解,針對被獵捕的野生蟾蜍流向上海水產市場,上海市青浦區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對當地收購、銷售各環節食源監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