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林草頭條|「1+4」規劃為生態保護加碼 天津濕地成候鳥遷徙「加油站」

中國林業網 發佈 2020-01-07T11:35:57+00:00

北大港濕地保護區水濕地保有率達到69%。目前,這一區域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從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保護區鳥類已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目前的276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增長了11%,國家Ⅰ級保護物種11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37種,被稱為「候鳥天堂」。

北大港濕地保護區水濕地保有率達到69%。目前,這一區域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從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保護區鳥類已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目前的276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增長了11%,國家Ⅰ級保護物種11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37種,被稱為「候鳥天堂」。

「由於今年北方兩次寒潮來勢兇猛,東方白鸛南下到天津濕地覓食,最大種群1200多隻,規模龐大,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天津師範大學博士莫訓強對記者說。每年入冬,大批東方白鸛都會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來,集結在天津幾大濕地區域「加油」。近年來,天津濕地保護區面積廣大,這些濕地水草豐美,生物多樣,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東方白鸛種群在此能夠得到越冬遷徙前的能量補給。

根據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監測中心開展的生態保護狀況遙感監測與評估工作結果分析,北大港、七裏海、團泊、大黃堡四個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狀況均為優良狀況。生態環境的好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在此遷徙和停歇,每年途經的候鳥達到百萬隻以上。

百萬隻候鳥把天津濕地當驛站

據觀測,2019年北大港濕地過境候鳥數量累計達到100萬隻,相較往年增長5萬隻左右。2019年首次在天津觀測到世界瀕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和雪雁。多年不見的國家一級保護物種黑鸛、大鴇皆現身北大港保護區,還觀測到東方白鸛、白鶴、青頭潛鴨、丹頂鶴、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火烈鳥等珍稀鳥類。今年春季東方白鸛在北大港濕地築巢13巢,繁殖幼鳥17隻。

莫訓強認為:「在自然環境裡,鳥類棲息地環境優劣有三個指標值得關注。一是鳥類種類的豐富程度,二是鳥類數量的多少,這兩個數據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參數是物種的多樣性水平,種類越豐富,種類分布的均勻程度越高,多樣性水平也越高。以往天津鶴類數量稀少,近年東方白鸛大量增加,重要原因是天津濕地保護區生態環境良好,為鳥類提供了天然庇護所。」

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尚成海介紹,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北大港區域具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系統完整的典型特徵,國際濕地專家給出了0.996分(接近滿分)的評價。北大港濕地保護區有水濕地面積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長到目前的240平方公里,有水濕地保有率達到69%。目前,這一區域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從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保護區鳥類已由2017年的249種增加到目前的276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增長了11%,國家Ⅰ級保護物種11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37種,國家I級II級保護物種比2017年增長了7%,也被稱為「候鳥天堂」。

七裏海也是鳥類從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但過去由於自然環境不適宜,大量候鳥成為來去匆匆的過客,真正在七裏海停留和棲息繁衍的並不多。為了招引更多的鳥類,在原有養魚池堤埝基礎上,建鳥島淺灘,並對原有鳥島進行改造,形成近1000畝、數十處大小不一的100多個鳥島,營造淺灘約1.5萬畝,水深0.1—0.5米不等,水域內生長著大量野生繁養的小魚小蝦,為鳥類提供了充足食物。曾在七裏海消失10多年的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文須雀等近危鳥類又重返七裏海。

葦海修復、引水調蓄,修復工程見效

七裏海濕地有連片蘆草水面6萬畝余。過去多年來,大面積葦海、魚塘分割經營,加上無法引進水源,長期處於乾涸和半饑渴狀態,蘆葦等植物生長呈現退化趨勢,濕地生態功能的大幅度衰弱。

天津市七裏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陳力說,2019年春,利用蘆葦未發芽、候鳥未遷徙的有利時機,重點實施了葦海修復、鳥類保護、生物鏈恢復與構建、引水調蓄等一系列保護修復工程,拆除對歷史遺留的魚池堤埝,修復地形地貌,恢復灘涂,對淤積嚴重的環海深渠、骨幹溝渠和支系溝渠進行開挖疏浚,形成相互貫通的三級水體,有效解決了向核心區內部引水輸水問題。

同時,實施引水調蓄系列工程,僅改造更新潮白下游橡膠壩一項,使潮蓄水量由4000萬方增加到5700萬方,並隨時可以向濕地內部引水調水,初步解決了濕地核心區對水源的需求。實施水系工程的同時,2019年春在自然恢復的前提下,對濕地植被脆弱區域,逐步開展生物鏈恢復與構建,復壯蘆葦4千畝,人工輔助自然恢復香蒲、水蔥、荊三棱等水陸生植物1.2萬畝。為有效恢復水生動物生物鏈,也為凈化水質,消滅可能出現的藍藻,同時最大限度的滿足鳥類覓食需求,投放花白鰱魚苗140萬尾。

目前,七裏海濕地建成49公里環核心區圍欄及圍欄監控設施,原有渠道疏浚,鳥島堆建及改造,堤埝拆除、地形地貌修復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時對部分葦地進行了旋耕復壯及蘆葦和水生植物栽植工作。此外,大黃堡濕地建立核心區55公里圍網,完成河道疏浚,實施魚塘疏通、野生動物棲息地改善等修復工作。北大港濕地利用本土耐鹽植物,恢復濕地600畝,治理外來物種互花米草450畝,並開展蘆葦刈割復壯等工作。四個濕地保護區持續做好人工投餵高粱、小魚等食物工作,為鳥類遷徙和繁衍提供充足食物。

「1+4」規劃保障濕地生態持續向好

據介紹,天津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目前正在順利實施,「1+4」規劃是指《天津市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裏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從明年開始,除必要管理措施外,保護區內將不再有與生產生活有關活動。目前正在制定生產經營活動退出後的管理工作方案,將為濕地和野生動物保護的長效管理奠定基礎。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濕地處處長李伍寶表示,具體舉措是逐步將七裏海濕地緩衝區5個村分別遷入潘莊、北淮淀兩個示範鎮,大黃堡核心區4個村、緩衝區5個村莊進行外遷,減少人類活動對濕地的影響;調配水源向濕地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2017年向4個濕地保護區補水2.65億立方米,2018年補水3.14億立方米,2019年補水4.14億立方米,保障了濕地生態系統持續向好發展;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對集中連片、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濕地進行修復和綜合整治。

此外,寶坻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和武清永定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已通過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司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薊縣州河國家濕地公園和下營環秀湖國家濕地公園正在建設過程中,初步定於2021年申請國家驗收。北大港濕地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明年將作為全國16個區域之一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以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陳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