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靈光,「肢體」協調,這座智慧城市不簡單

環球網 發佈 2020-01-07T12:21:46+00:00

去圖書館看書,有機器人替你找書;去無人餐廳就餐,機器人親自掌勺;乘坐公交,沒有司機,甚至連公交車充電都是由機器人完成……這種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畫面,實實在在地發生在中新天津生態城。

去圖書館看書,有機器人替你找書;去無人餐廳就餐,機器人親自掌勺;乘坐公交,沒有司機,甚至連公交車充電都是由機器人完成……這種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畫面,實實在在地發生在中新天津生態城。

「實打實的科技成果,不僅給百姓生活帶來了便利,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還增強了企業的便捷感,同時也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服務水平,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中新天津生態城管委會副主任楊勇表示。日前,天津中新天津生態城從全國300多個案例中脫穎而出,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2019年智慧城市典型地區實踐」案例。

智慧場景應用更接地氣

作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點,中新天津生態城2019年編制實施了智慧城市指標體系,建成了智慧城市運營中心,進一步豐富智慧應用場景。目前生態城重點搭建了涵蓋交通、醫療、教育、社區、旅遊、環保等重點民生領域的智慧模塊、插件和單元,讓智慧城市更加接地氣。

「生活在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百姓都能切身體會到科技為他們生活帶來的便利。」楊勇介紹說,比如今年中新天津生態城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路口的實時流量進行分析,根據算法動態調整交通信號燈管控,實現由「車等燈通行」到「燈看車放行」的交通新模式,讓尖峰時段道路擁堵時間減少13%;通過GPS獲知應急車輛位置信息,實時跟蹤、提前預測,交通信號控制系統遠程干預信號燈,保障應急車輛優先通行,讓應急車輛到達現場時間縮短40%。

這種接地氣的應用,在中新天津生態城隨處可見。在中新友好圖書館中,圖書的檢索和借閱可以通過機器人來實現,機器人還能通過導航幫讀者找到這本書的位置;在環保治理方面,無人機可掛載監測設備、光譜設備、視頻設備,甚至是高音喇叭,對相關的污染源進行監測和管理,如果發現有工地揚塵管控措施不到位,可以通過無人機掛載高音喇叭在工地上空警示喊話,讓工地把措施落實到位;為了保證食品安全,中新天津生態城內的食堂和餐廳都裝有攝像頭,攝像頭可自動識別不符合衛生規範的行為,如果有工作人員用抹布擦拭碗鍋,或把掉在地上的食品放回鍋里烹飪,系統都會通過攝像頭自動識別和報警,把相關數據傳送到食品監管部門,並對違規操作人員進行處罰。

下一步,中新天津生態城將編制全域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繪製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的路線圖,同時打造更多智能化、現代化智慧應用。據了解,2019年年底起步區已實現5G全覆蓋,為智能科技與生產生活深度融合提供生態城方案。

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

建設智慧城市,不僅要讓百姓享受到簡單便利又舒適宜居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城市的管理服務水平。中新天津生態城通過數據、職能和資源三方面的集成整合,有效避免了重複建設並打破了數據壁壘。

目前中新天津生態城已基本打通了各部門間的數據,匯集了11大類業務的數億條數據,做到了實時監控城市動態,實時進行管理調度,為下一步區塊鏈應用創造了基礎條件。「基於成熟完善的城市基礎信息體系,中新天津生態城被住建部列為國家CIM(城市信息模型)建設試點。目前生態城已經能夠在一幅CIM三維數字地圖上,基本做到實時匯聚各類數據,實現信息共建共享與綜合應用。」楊勇介紹說。

在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市政、市容、交通、安全、環保等部門通過一個平台對各類城市管理事件協同處置,通過智能整合,讓治理體系和城市管理更加高效。以公共視頻監控系統為例,目前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公共視頻監控系統已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再由公安、交管、城管、安監、環保等部門按照不同權限使用。這種模式使得城市管理設施的使用效率大幅提高,成本大幅下降。

楊勇表示,生態城智慧城市建設主線可以概括成「1+3+N」。「1」是指城市「大腦」,由運營中心、數據中心和安全中心組成,讓城市擁有類似人類大腦的功能,能夠自我感知、自我學習、自我修正,讓城市的各個「器官」協同工作;「3」是指設施物聯、數據匯聚和用戶認證3個平台,構建起智慧城市的神經系統,讓事物、事件、人三者之間實現互聯互通;「N」是指建設「N」個服務於群眾、企業和政府的智慧模塊,目前生態城已初步建成的智慧模塊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民生、智慧城管、智慧應急和智慧政務等,隨著智慧模塊數量的不斷增加,生態城全域智慧城市的目標也將同步實現。

作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點,中新天津生態城還將推動智能科技產業與智慧城市建設協同發展,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自動駕駛、區塊鏈等領域,搭建開源開放的人工智慧開發平台,促進產學研用創新主體共創共享,加速培育大智能產業集群。

責編:李文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