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有個「沉睡」至少40年的白鱘標本來歷成謎無人知曉

中國江蘇網 發佈 2020-01-07T12:58:23+00:00

揚大標本館中的白鱘標本。 喬雲 攝導語近日,「長江白鱘滅絕」的新聞引發人們熱議。白鱘是什麼樣的物種?揚州水域是否曾出現過?昨天,記者從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獲悉,該院標本館裡有一個長江白鱘標本,「沉睡」在標本館裡至少40年,來歷成謎。

揚大標本館中的白鱘標本。 喬雲 攝

導語

近日,「長江白鱘滅絕」的新聞引發人們熱議。白鱘是什麼樣的物種?揚州水域是否曾出現過?昨天,記者從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獲悉,該院標本館裡有一個長江白鱘標本,「沉睡」在標本館裡至少40年,來歷成謎。

白鱘標本至少「沉睡」40年,來歷無人知曉

位於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大禮堂南側的標本館,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動物標本館之一,白鱘便是其中珍貴的標本之一。

「大學四年,我們無數次隔著玻璃看過白鱘標本,原本以為總有機會看到有生命的白鱘,想不到永遠只能在標本館見到了。」在微博中看到「長江白鱘今已滅絕」的熱搜時,揚大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一位學生這樣說道。

在標本館,記者聽到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專業老師這樣介紹白鱘。「它吻長劍狀,其長為眼後頭長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後逐漸變寬,前端鈍尖,狹而平扁,基部肥厚。因為標本製作的原因,我們無法看出它原本的呈色,其實白鱘背部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是略呈白粉色。」

標本館的白鱘從何而來?揚州水域內曾經有過白鱘的蹤跡嗎?

「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多年前,長江水域揚州段也是白鱘的產卵之地。」提到白鱘標本,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高級實驗師王愛勤告訴記者,自己1985年入職參加工作時,這件白鱘標本就已經靜靜地存放在標本館內了,隨著標本館老員工的離世,學院裡已經沒有人記得清這件標本從何而來,為何放在這裡。

「想不到現在白鱘都已經滅絕了,我們真的只能在標本館看到這個曾經稱霸淡水水域的『老虎』了。」王愛勤感慨道。

標本曾受條件局限,長吻被忍痛鋸斷

雖然年代久遠,但是王愛勤還是依稀記得,標本館的藏品,多是源於原南通學院、原蘇南文教學院、原江南大學以及揚州大學與相關單位的科研合作研究收藏。據此推測,這隻白鱘極有可能是發現在江蘇水域,因擱淺死亡而被送到學校,製作成標本的。

最令王老師遺憾的是,白鱘標本長達80多厘米,因那時候保存條件不足,沒有這麼大的容器,不得不忍痛鋸斷它的長吻另作保存。直到上世紀90年代,標本館特意給白鱘標本打造了一個長長的玻璃展缸,將吻縫合上去。所以,現在看到的白鱘標本,是縫合過的。

學院鼓勵大學生積極宣傳江豚保護

記者了解到,揚州大學的標本館共上下兩層,一層陳列面積約380平方米,陳列動物標本共有1000多種、2000多件,其中的大熊貓、揚子鱷、金絲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共29種,占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的31.2%;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共45種,占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總數的30.6%。二層陳列面積約40平方米,藏有植物臘葉標本10000餘份。

「儘管現在我們無法得知白鱘的具體來歷,但是能擁有這樣一件比較完整的白鱘標本,對於學校和學生來說也是幸運的。」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廖善光表示,「白鱘的離去,讓大家深感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近幾年來,我們學院的學生一直致力於江豚的保護,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宣傳江豚保護,以免其步長江白鱘的後塵。」

通訊員 金德明 萬蕾 記者 喬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