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4天3位80後男子突發心梗,百勸不輟的不良習慣是罪魁禍首

都市快報 發佈 2020-01-20T13:21:30+00:00

「一定得聽醫生的話了,勸你別抽菸起碼超過百次吧,就是不聽,這次多危險啊,差一點連鼠年春晚都看不上了。」

「謝謝救了我,回家要注意點什麼?」「出院後最好把煙給戒了,也減減體重……只有30齣頭啊!」今日一早,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利宏教授,對要出院的年輕心梗病人囑咐道。

「一定得聽醫生的話了,勸你別抽菸起碼超過百次吧,就是不聽,這次多危險啊,差一點連鼠年春晚都看不上了。」上周,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接連搶救3位年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別為31歲、37歲、38歲。「平時也會遇到二三十歲的心梗病人,但4天搶救3位還很少見。」 王利宏教授提醒道,春節將臨,千萬要小心啊!

節前「忙碌」

成擊垮「虛弱」身體導火索

「本身就有『基礎』問題,過度勞累就像一根導火索。」浙江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丁亞輝說。文先生(化名)是通宵工作後出現胸悶胸痛,幸虧警惕性高,他情知不妙,被迅速送至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冠脈造影發現,其冠狀動脈前降支近段40%狹窄,分出第一對角支後瀰漫性90-99%狹窄,第一對角支開口99%狹窄,第二對角支開口90%狹窄。了解病史,每天吸菸20支左右……

「我介入手術治療的病人是在吵架後不久發病的。」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張慶剛介紹。發病那天本應高興的日子,該病人與親戚年終聚餐,不料,不知怎的為瑣事竟發生爭執,情緒激動,突然他感到劇烈胸痛,休息片刻仍不能緩解,便立即來醫院,冠脈造影發現其冠狀動脈前降支近段已全閉塞。該病人體重超過100公斤,吸菸每天20支以上,工作原因長期日夜顛倒……讓醫生搖頭嘆息。

丁亞輝主任為文先生治療兩天後再次披掛上陣。這次救治的對象可以說多種疾病集一身,高血壓、糖尿病……體重近百公斤,也是每天吸菸20支左右,還有長期熬夜習慣。當天他參加婚宴後出現胸痛,送至當地醫院,行急診冠脈造影,提示前降支中段95%狹窄伴血栓影,迴旋支中段完全閉塞,右冠近段50%狹窄,遠段90%狹窄,左室後支完全閉塞。當地醫院處理了前降支中段和右冠遠段病變後,轉至浙江省人民醫院處理兩條全閉血管。

3位患者經該院冠脈介入團隊共同努力、嫻熟技術支撐下,及時開通了血管,挽救了心肌,胸痛症狀顯著緩解,化險為夷。

百勸不輟的不良習慣

是奪命重要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多發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於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冠狀動脈,導致心肌缺血壞死。」王利宏教授說, 從病史不難看出,這三位年輕患者有很多相似的誘因:中青年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熬夜、情緒易激動、吸菸、肥胖、暴飲暴食、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導致過早的暴露於心血管危險因素當中,從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急性心梗死發病的低齡化。誠然,冬季天氣寒冷,本就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時節。

「像吸菸,一般家人會不厭其煩、堅持不懈地勸阻,3位病人都吸菸多年,其中有吸菸10年的,百勸不聽啊!」吸菸是如何影響血管發生病變的?王利宏教授解釋, 吸菸會破壞血管內皮,影響其功能和結構的完整性,導致不好的脂蛋白膽固醇,進入血管內皮下,形成斑塊。而吸菸,偏偏會加重斑塊內炎症,誘發其破裂。其次,吸菸還會導致血液中兒茶酚胺分泌增加,心臟收縮增強、血壓升高和心率增快。長此以往,不但心肌的耗氧量會增加,血流對血管壁的剪切力也會增加,斑塊一下子被衝破,形成了血栓,繼而導致心肌梗死。

當諸多致病因素集一身,慢慢累積疊加,遇到刺激(像吵架、興奮、激動、勞累等)危險就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若沒及時送醫院救治會丟性命。

平安過節,給市民一些建議

「各年齡人群,都要樹立健康意識,比如注重生活規律,保持平穩的心態、戒菸限酒、控制體重,低鹽、低膽固醇飲食等。」春節來臨,王利宏教授還給市民,尤其是有基礎疾病者一些建議。

一,不要暴飲暴食,忌煙少酒,儘量做到膳食平衡。多吃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食物,如多吃水果蔬菜等。

二,走親訪友期間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維持規律的生活起居,特別是年高體弱及有基礎疾病者,儘量少參加社會活動和長途旅行,並有足夠的睡眠時間。臨睡前不宜喝濃茶、咖啡及抽菸,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心臟負擔過重。

三,一月下旬乃寒冬臘月,因此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顯得十分重要。

四,有三高的人群要規範化治療,使血糖、血壓、血脂達標等;有既往病史的患者需隨身常備急救藥物,如在發病服藥5-10分鐘內胸痛等沒有緩解應立即前往醫院。

「時間就是心肌」, 王利宏教授提醒,血管阻塞後心肌大約30分鐘左右開始壞死,6~8小時左右完全壞死,在這期間越早開通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要迅即撥打120;從發病至開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鐘內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通訊員 | 宋黎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