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路上的百合花|潛藏在《月亮與六便士》背後樸素的人生觀導向

紐扣ab面 發佈 2020-01-20T14:09:34+00:00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提到了王爾德這句話,並在書中以藝術家高更為原形,講述了一叫斯特里克蘭的男人的傳奇故事。

只有詩人和聖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毛姆


文/一粒紐扣

最近有條廣播新聞在我的腦海里盤旋不去,是關於《上海市00後的畫像報告》的。數據顯示,在00後中排名第3的願望是做一個「普通人」,僅次於「大富翁」和「美食家」。

當時我很懷疑這份報告的真實性,查證後才發現它是一份通過對上海市多個區2000餘名小學高年級至高中階段學生問卷調查分析而成報告,足夠權威。

回想我們小時候,每次說起夢想,班上的同學總會選擇「科學家」「歌唱家」這樣帶「家」的詞彙,仿佛只有冠上這個名頭,未來才算是高大上。可如今當我們奔三奔四再回頭看,我們不過是成了一個普通人,甚至有的連普通人都不如。

從此對比可見,千禧一代們雖然生於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長在信息極速爆炸的時代,他們的人生觀卻越來越歸於「樸素」,這難道不是一種社會的進步嗎?


早在200多年前,偉大作家王爾德就說過:「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然而2個世紀過去了,又有多少人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呢?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提到了王爾德這句話,並在書中以藝術家高更為原形,講述了一叫斯特里克蘭的男人的傳奇故事。


他原本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擁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有一天,他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獨自一人在異國忍受著貧窮、飢餓和精神的煎熬。

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最終因染病雙目失明仍堅持創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很多人說這個故事很不可思議,甚至有點魔幻味道。但不可否認這本書經過時間的沉澱已成經典,斯特里克蘭對於夢想的追求鼓舞了幾代人的成長,豆瓣評分9.0是對它的致敬,豆瓣7000多條書評是對它的回味。


縱觀這些書評,大部分都在講「月亮」象徵的夢想和「六便士」象徵的現實之間的關係,講追求夢想的種種,講拼盡全力的種種;小部分在講毛姆的精神世界,講這個故事本身的超脫,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本書隱含的人生觀是多麼樸素。

所謂樸素的人生觀,就是基於現實的樸素追求,它不華麗,沒有那麼多花哨點綴,卻是最純粹,最精緻,最閃耀的存在。

基於這一空白,本文著眼於書中的人生觀架構,試圖來揭開這個魔幻故事的背後:無非就是一個追求真我的樸素人生觀導向。


1.「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基於現實的選擇,是樸素人生觀之始

斯特里克蘭奔赴巴黎後,「我」曾赴巴黎尋找他,找到他後,「我」問他畫畫的動機是什麼?

斯特里克蘭直接了當地說:「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這句話從斯特里克蘭的嘴裡脫口而出的時候,書中的「我」驚呆了,也讓看書的很多人驚呆了。其實一開始,斯特里克蘭的追求真的非常簡單,他僅僅是想要做一件畫畫的事情而已。

他的比喻很形象,一個掉入水中的人,你有其他別的選擇嗎?答案是沒有!


《奇葩說》第六季有個名場面,是李誕作為導師下場辯論的那一期,題目是「如果奇葩博物院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隻貓,你只能救一樣,你救誰?」李誕的辯論非常有層次,在第三個分論點時他舉了「遠處的哭聲和近處的哭聲」之例子。


這是他一個記者朋友的困惑,是我們常常討論的新聞倫理的話題。如果一個事件報導出去,你可以讓很多人收益,但是這個事件的當事人會因此大受影響,你還報導嗎?

李誕說:「有的人會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既不苦其心志,也不勞其筋骨,就天天想怎麼犧牲別人:每天都在想我怎麼犧牲這個去救那個,怎麼犧牲小的去救大的,怎麼犧牲近的去救遠的。」

他的結辯詞發人深省:「不要為了人類的文明去犧牲一隻小貓。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個世界裡,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事業,未來遠大的目標,去不計後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

正如他所說,貓會求救,但畫不會,救起這隻貓咪,就是基於現實的一種判斷,也正是樸素人生觀的開始。


有人會問,斯特里克蘭明明是拋家棄子、放棄了自己的職業,自己選擇的畫畫,這個「水」難道不是他自己掉下去的嗎?現實並沒有逼他!

問出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沒有設身處地地想像過斯特里克蘭當時的處境和感受。他是有一份安穩的職業和看似圓滿的家庭,但這一切並不能夠讓他的內心感到充盈,而是一點點損耗著他的身體和心靈。

同時,繪畫的小火苗越來越掩蓋不掉,或提醒、或折磨著他的心智。

當兩者各站一邊,斯特里克蘭所面臨的現實就是自己的內心,而內心地天平一定會導向繪畫,這也是一種別無選擇。


所以當他選擇了繪畫,開始了窮困潦倒的生活,他並沒有半分後悔或退縮,他沒有跑回家裡再去偷偷探望妻兒,而是享受其中,「身在苦中不知苦」,他甚至是快樂的。

因為他在做內心喜歡的事情,他的生命是怒放的,是充滿生機的。

書中寫道:「我那時還不了解人性多麼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蘊藏著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里也找得著美德。」

假設這句話是真理,那麼斯特里克蘭忠於內心的選擇,真的是在複雜人性中抽離的最好辦法。

面對現實,最簡單粗暴的選擇,正是樸素人生觀的開始。


2.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難以知曉」,忠於性情的追隨,是樸素人生觀之路

周國平在《人生哲思路》里寫道:「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沒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的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

這句話用來概括斯特里克蘭的追夢之路再合適不過了。選擇這條路後,他經受了很多波折,包括身體和心靈上的波折,但他從沒有動搖過。因為他看重的是這個體驗過程給予自己的能量,而不在乎結果。


「我」質問他為什麼離開自己的老婆,他回答:「我要畫畫兒。」

——「可是你已經四十了。」

——「正是因為這個我才想,如果現在再不開始就太晚了。」

——「假如你最多只能成為一個三流畫家,你是不是還認為值得把一切都拋棄掉呢?不管怎麼說,其他各行各業,假如你才不出眾,並沒有多大關係;只要還能過得去,你就能夠舒舒服服地過日子;但是當一個藝術家完全是另一碼事。」

—— 「你他媽的真是個傻瓜,」他說。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說,除非我這樣把最明顯的道理說出來是在干傻事。」

毛姆寫道:「他的語音里流露著一片熱忱,我不由自主地被他感動了。我好像感覺到一種猛烈的力量正在他身體裡面奮力掙扎;我覺得這種力量非常強大,壓倒一切,仿佛違拗著他自己的意志,並把他緊緊抓在手中。」

這就是真性情,這就是熱愛的力量。


我在大學時曾遇到一位真性情的恩師,一位在學術上頗有建樹的女博士。

有一次在上課間隙,她站在講台上問了我們一個問題:「你們為了什麼而讀書?」

有人說為了將來的工作,有人說為了自己,有人說為了父母,她沉默了......

她轉身在白板上畫了一輪紅太陽,激動地指著她說:「你們應該為了這個而讀書!」

我們問:「太陽嗎?」

她說:「不是,是真理。」

她努力給我們解釋,這個世界上的很多東西都在變化,但這個宇宙總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真理。我們學習不是為了什麼外界或自己,而是為了無限地接近真理。

後來,每當我讀到斯特里克蘭的故事,我就會想起這位恩師,那個畫面在我的腦海里閃過,一次次地激起了我的雞皮疙瘩,我相信這就是真性情共振。


毛姆說:「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難以知曉」。

看似毫無道理可言,毫無章法可循的真性情,恰恰是順著生命的紋理在動,恰恰是隨著性情的真理在走,這便是樸素人生觀之樸素道路。


3.「人生追求的是生命的經驗,而非意義」,對於世俗的無懼,是樸素人生觀之終

《月亮與六便士》在一開始就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歐洲文人圈的常態,尤其是對於斯特里克蘭夫人待客的描寫,讓我們陶醉其中。以至於斯特里克蘭本人出場時,我們並未察覺到異樣,等看到他拋下一切去學繪畫時,我甚至有些怪怨他。

可故事越往後讀,我們才越懂得斯特里克蘭的不俗。


書中說:「文明人踐行著一種很奇怪的才智:他們把短暫的生命,浪費在繁瑣的事務上。 每個人都想讓宴會更熱鬧,所以嗓門比平常高,房間裡一片喧譁。」

這段對世俗的描寫,充滿了諷刺和嘲笑的味道,是對斯特里克蘭逃離世俗最好的註腳。

「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不大對勁兒。 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總讓我恐懼。我的心渴望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變——改變和不可預知的冒險,我將踏上磷峋怪石,哪怕激流險灘。」


剛剛結束的電視劇《慶餘年》熱度還在延續,其中有個人物,叫莊墨韓,我很喜歡。這位老先生作為齊國的文壇大師為了救自己的弟弟與慶國長公主李雲睿做交涉,試圖對范閒的名聲做文章,可卻被范閒脫口而出的上百首詩震驚,當場吐血暈倒。

范閒出使齊國快離開時見到了莊先生,老先生不計前嫌、不恥下問地向范閒諮詢很多問題,並親自給范閒的詩集作序。


范閒走之前,莊先生語重心長地說:「我這一生給很多書作注,最精彩的確實與你這段經歷;我一生從不委屈自己,也不欺騙自己,我活得很快活,我希望你也可以一生快活!」

范閒會心一笑,眼裡閃爍著那種認同的光。范閒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當他穿越到未來那個重回封建王權的人類文明中,身邊儘是為了主子為了國家盡忠職守之人,看到莊先生這樣超脫的人,他是由衷敬佩的。

「從不委屈自己,從不欺騙自己」,這難道不是斯特里克蘭的同類嗎?


「當你仰望月亮時,往往忘了腳下的硬幣。月亮是理想,硬幣是現實,這是每個人生命中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兩者並不必然相逢。 當人們說他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他們的時候,大多只是在欺騙自己。 至多只是他們情願違背大多數人的意見而行,因為有憐人贊同他們。要在世人面前當個違背傳統的人並不難,你違背的只是自己環境中的傳統。 人生追求的是生命的經驗,而非意義。」

心中有自己的小火苗,那就永遠不會覺得寒冷悽苦;靈魂中有自己的定海針,就永遠不會覺得顛沛流離。當看穿世俗,無懼流言,樸素的人生觀也算是「功德圓滿」。


寫在最後:

斯特里克蘭最後用盡一生的修為和才華在塔希提島上創作出了驚人的巨幅畫作,卻在彌留之際交待妻子用火燒掉,絕世的巨幅畫卷最後的命運竟是付之一炬,我淚流滿面。


我相信斯特里克蘭追到了他的月亮,但他卻在人生的盡頭親手毀掉了他。

這個「毀掉」絕不是對自己過往的否定,或許有種「取得真經並把真經灌入靈魂」的自信,火可以燒掉畫作,但絕對燒不滅靈魂。

這個「毀掉」也不是對世俗的妥協,或許繪畫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救贖的過程,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此生足矣。

他用盡一生在瀝青路上澆灌出了美麗聖潔的百合花,但這花是自己的,與別人一點關係沒有。

燒掉,是對自己和對「百合花」的負責。

樸素的人生觀,僅此而已!



我是一粒紐扣,A面編織格局、裝點生命,B面解開困惑,縫合人生。愛閱讀、愛寫作、愛攝影、愛生命。願用一生追求生命的質感,期待與你同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