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離婚、房貸審批…這項政策已上線,當心你的信用成bug

吳曉波頻道 發佈 2020-01-20T14:21:22+00:00

明眼人知道,這意味著二代徵信報告終於要上線了,也意味著,我們未來在徵信方面有很多事情,不能再亂來了。本篇作者| 月半 | 當值編輯 | 張子龍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金融的本質就是信用(credit),整個金融體系就是圍繞信用構建的。


文 / 巴九靈


昨天,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網站上,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終於再度「開張」。


它的「裝修通知」發布於快半個月前。


1月6日,央行徵信中心宣布,該平台計劃於2020年1月14日17時至2020年1月19日8時進行系統升級,屆時將暫停對外服務。


明眼人知道,這意味著二代徵信報告終於要上線了,也意味著,我們未來在徵信方面有很多事情,不能再亂來了。


如今,但凡想貸款、買房、買車,亦或者是搖號,都免不了要用到徵信報告。


以至於有人戲稱,丈母娘招女婿,搞不好以後也要看徵信報告。


丈母娘看沒看,小巴不清楚,人們「圍觀」它的頻次則有數據為證:


截至2019年11月,個人徵信報告的日均查詢量由2007年的32.3萬次增至628萬次,足足增長了近20倍。


其中,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共8482.6萬次;線下查詢共計6253.5萬次,占比74%;線上查詢共計2229.1萬次,占比26%。


因此,當央媽在2011年宣布,要升級徵信報告時,人們翹首期盼。


這脖子一伸,就伸了整整八年。


那麼,這個耗費多年的二代徵信報告,到底和過去有什麼區別?


小巴精選出了其中最「要命」的幾個變化。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徵信中心

吳曉波頻道整理


整理完才發現,其實,二代徵信系統,與其說是增加了信息項目,倒不如說是在修復多年的bug,同時也在告誡我們:此路已不通。


Bug1:假離婚

補丁:新增共同還款


婚姻是神聖的,但結婚證不是。


在二代徵信升級前,夫妻們為了買房,可以先協議「形式離婚」,領了離婚證後,一方以首套房名義買房,房子到手後再復婚。


俗稱「假離婚」。


操作有點魔幻,但小巴算了下,「差價」確實誘人。


樓市調控中,大部分的規定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


比較典型的情況就是,本地一個家庭最多能購買2套房,且每套房的購買門檻大不相同。


舉個例子,第一套房,首付為房價的30%,若買第二套,這個比例就上升到了80%。


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很多,最省錢的一種,就是回到源頭。


改變買房的假設條件——以家庭為單位。


離!



離婚後,恢復單身的其中一方便再度有機會獲得首付買房資格,一來二去,如果所在城市房價足夠高,那麼一場「假離婚」的好戲,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只耗費了9塊工本費。


之所以能夠實現這樣的操作,是因為一代徵信報告信息顯示不全。


在夫妻買房、共同還款的情況下,他們一般會被分為主次兩類還貸人,而次一級還貸人的負債,過去並不被記錄在徵信報告內。


這個不被「記錄」的次級還貸人,就成了「假離婚」後的買房主力。


但二代徵信升級後,新增了共同還款一欄,即一筆貸款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借款人共同承擔連帶償還責任的借款將被全部顯示出來。


換言之,即便家庭破碎,債務關係上兩口子還將「藕斷絲連」,離了也不能分割。


據說,當年坊間不少情比金堅的「假離婚」故事最後離著離著就真離了,徵信報告修復了這個bug,也算是變相維護家庭和諧了。


Bug2:「美化」徵信報告

補丁:新增信用卡大額分期、實時更新、錄入更多網貸信息等


買房時除了「假離婚」賺差價的,還有一批千方百計想著給徵信報告「美顏」的。


徵信報告,記錄的是一個人「借錢和還錢」的狀況。


所以,除了遵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原則,做到按時還款以外,負債少也是個加分項。


如果一個人在徵信報告上被記錄的負債越少,就越可能被獲准借更多的錢。


應用最廣泛的領域,就是房貸審批了。


一般的銀行要求徵信報告里體現的負債,不得高於月收入的一半,即不過半。


因此,所謂美化,大部分時候,就要減少報告中除房貸以外的負債的金額。


最簡單的動作,就是尋找那些還沒對接到徵信報告的金融機構借錢,比如過去的P2P網貸。


要知道,在P2P網貸數據還沒大量接入徵信時,有媒體報導,曾有人一口氣借了64個平台的貸款,過著「以貸養貸」的生活。



之所以可以借得這麼肆無忌憚,就是因為不錄入徵信的借貸,好比黑戶,對於審批機構來說,只要白紙黑字徵信上看不見,就等於沒有負債。


因此怎麼著都能借得到。


同樣是掩蓋負債,還有第二種動作——「打時間差」。


具體方法是,先借一筆錢還款,隨後下載沒有欠款記錄的徵信報告去申請貸款。由於徵信報告大都要幾周甚至數月才更新一次,在審批期間即便再次借錢,也能在紙面上保持短暫的清白之身。


第三個操作最具迷惑性,就是利用信用卡大額分期和循環貸款。


如果說前面是要把負債情況做到零,那麼這個方法,就是儘量把負債金額做小。


所謂信用卡大額分期,就是將本來一筆巨大的借款進行分期處理,如汽車貸、裝修貸、教育貸等。



而循環貸款,就是借款人在銀行核定的額度金額內可循環周轉使用的貸款,如騰訊的微粒貸、支付寶的借唄、美團生活費等


它們的共通點在於,實際借款金額巨大,但由於部分銀行和小貸公司在同步數據時,顯示的往往是單月的信用消費。


因此,明明是每個月要還的錢,看上去就像只要這個月還完即可,長期就這樣被偽裝成了短期,真實負債情況又被「巧妙」隱去。


到了二代徵信這裡,這些套路也沒戲了。


大額分期、循環貸款的,有了專用的數據位置;更新慢的,銀行端將率先做到實時更新;沒接入徵信系統的,通通收編到資料庫。


也就是說,過去的徵信充其量只是匆匆掃個地,現在是用上了吸塵器,誰也跑不了。


Bug3:個人行為

補丁:提高警惕、豐富知識、定期查徵信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將一直有機會圍觀每一代徵信報告,與這些bug們鬥智鬥勇。


但大部分珍惜信用的朋友,更要注意避免自己成為bug。


80後對這一點深有體會。


作為中國最先大批量使用信用卡的一代人,他們會用信用卡,卻並不擅長保護自己的信用。


2015年時候,揚子晚報一篇《男子信用卡透支6毛 6年後欠費近萬》刷屏網絡。


當事人在大學期間透支了6毛6信用卡逾期未還,待多年後買房才發現,自己不僅要面對巨額還款,還要接受5年內被列入央行黑名單的殘酷現實。


類似的事件,每年都會有不少,而當代的90後、00後們,比前輩們更難。


1月13日,美團App上線了一款授信付款服務「買單」,正式加入信用消費產品大軍。


在它之前,已經有螞蟻花唄、京東白條、微信分付等活躍於人前。


而在這些信用產品的不遠處,又有它們的表兄弟——信用貸款產品在招手,分別是螞蟻借唄、京東金條、百度有錢花、騰訊微粒貸、美團生活費。


這一屆網際網路公司真的很疼年輕人,深怕孩子們沒錢花。


但問題在於,有多少人分得清楚它們的區別,以及各自徵信報告里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對此小巴的建議是,超前消費不可恥,但切記別輕易動心,要是非用不可的,也要想辦法搞清楚它在徵信報告里的呈現方式,以免給自己挖坑。


央媽曾多次建議個人每年查兩次徵信,這是必要的體檢。


都說徵信報告是人們的經濟身份證,但它更像是一門定期要考、考題在變的考卷,只有順利通過考試,才能獲得用信用獲得財富的資格。


或許有人會問:


1.二代徵信這麼精準打擊,會不會變相成為「調控工具」?

2.還有什麼方法讓我們保護好自己的徵信?


本篇作者 | 月半 | 當值編輯 | 張子龍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