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給鄉村「增溫加熱」春節忙起來,錢袋子鼓起來

南京日報 發佈 2020-01-20T14:24:25+00:00

現代農業給鄉村「增溫加熱」春節忙起來,錢袋子鼓起來春節日益臨近,往年對農家人來說,這時候已經結束了農忙,進入了一年中最清閒的時刻。

現代農業給鄉村「增溫加熱」

春節忙起來,錢袋子鼓起來

春節日益臨近,往年對農家人來說,這時候已經結束了農忙,進入了一年中最清閒的時刻。而在江寧區的湖熟現代農業示範園內,全國種糧大戶魏道常的米廠里一派繁忙景象,記者看到工人們正按照剛接的訂單忙活著,不僅感覺不到寒冷,額頭上還冒出細密的汗。烘乾房裡運送出的大米被轟隆隆的機器脫殼以後送入碾米機,新鮮飽滿的米不斷地從生產線上運出來,由工人裝袋,堆在倉庫等待運送給客戶。

記者見到魏道常時他正電話不斷,「這邊合作社裡的農機要維修,喊我回去;那邊的食堂和企業正要準備採購我們的大米,想過來看看……」今年50歲的魏道常對記者笑道。

種了一輩子的田,魏道常這兩年的春節卻和以往大不相同。「以前我只是個純種植戶,只知道種大米、小麥,不會銷售也沒有門道。春節前我們就閒下來,打打牌、串串門,準備過年了。」

魏道常的「忙」是伴隨著農業規模化經營發展和機械化水平提高而來的。通過土地流轉,園區里1000多畝土地都成了他的「試驗田」,土地集約的規模經營方式,在江寧區催生了140個家庭農場、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經營服務主體,其中擁有農機原值50萬元以上81家,具備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能力的主體達到12個。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已經在魏道常的記憶里逐漸遠去,取而代之是坐在操作室里動動手腳,讓大型機器快速高效地完成勞作。「插秧機、植保機、收割機、烘乾機等一系列的農業機械,讓我從種植到加工都能自己完成;機械要是有啥小毛小病,我自己先修修。」魏道常的種糧裝備提檔升級,讓他開拓了稻米深加工的業務,自己也從只會種田的「土農民」「搖身一變」成了能力多面的新型職業農民。

「這幾年,江寧區加大投入,創建實現8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覆蓋所有涉農街道。截至目前,江寧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89.78%,較2015年末提升17.5個百分點。其中耕整地機械化水平、植保機械化能力、收穫機械化水平均實現100%,農業生產走向集約化、規模化、高效化。」江寧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將農民從碎片化的小塊耕地上解放,而各項惠農政策的補貼則充實了農民的錢袋子,還給農民邁步子「壯膽子」。湖熟街道農服中心主任耿翔告訴記者,政府每年還給予種糧戶各類常規補貼,農戶能享受農機購置補貼、輪作休耕補貼、稻穀補貼、秸稈還田補貼等各項惠農政策。此外,魏道常還能獲得每畝500元的「特殊津貼」——為了打造「南京大米」公用品牌,南京市選出數十塊「南京大米」種植基地,對土壤、耕作、生態環境統一檢測,魏道常的600畝地成功入選。他的稻米基地還在2015年獲得省農委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農業農村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一應俱全的農業機械不僅讓魏道常「輕鬆」種田,南京湖熟現代農業示範園還鼓勵他把機械租出去增加收入,為周邊散戶提供社會化服務;園區同時還積極推進合作社農產品加入省、市、區、街道各級大米品牌評選和公用品牌的打造項目,將「湖熟味道」推到更廣泛的平台上,「送」進南京市民的菜籃子裡。

乘著園區的「東風」,魏道常基地的大米聲名鵲起,銷路自然不成問題,找上門來的企業越來越多。他的合作社也發展成了集新技術推廣、稻米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合作組織,承包了從稻田種植到生產銷售這樣一條完整的生產線。農忙之外,他常常鑽進米廠、跑到市場,加工和推銷大米,結合農機服務的效益,他開拓了新的收益渠道,帶來每年二十多萬的收入,占據了他年收入的六至七成。如今他還建立了個人大米品牌「味稻嘗」,在街道組織的培訓指導下入駐了電商平台,瞄準了全國的市場。

據了解,南京市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近年來不斷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目前南京處於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階段,建設水平居全國前列,農業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農民增收效果明顯。春節前後更多的農民也忙了起來,錢袋子鼓了起來,寒冷的鄉村也在增加「溫度」,迸發新的活力。「一年我都沒得休息,」魏道常笑道,「年前也是大米銷售的高峰,得忙到大年三十晚上才能陸陸續續停下來。過個年,大概正月初六又要開始忙了。」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麗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