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點|利比亞問題柏林會議難有收穫,和平進程前路仍渺茫

文匯網 發佈 2020-01-20T14:32:16+00:00

1月13日,在莫斯科,俄外長拉夫羅夫編輯:劉暢責任編輯:敖軍

1月13日,在莫斯科,俄外長拉夫羅夫(右)與利比亞「國民軍」領導人哈夫塔爾在會議前握手。| 新華社

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1月19日在德國柏林舉行。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土耳其、埃及、阿聯等國家,以及聯合國、歐盟、非盟和阿盟的代表與會。這是繼1月14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四方會談以失敗告終後,國際社會再次將目光聚焦利比亞。在土耳其出兵利比亞、俄羅斯積極干預、利比亞問題與東地中海油氣資源爭奪掛鈎的複雜背景下,利比亞問題柏林會議引起了廣泛關注。

但是,由於利比亞內部矛盾不斷加劇、外部國家圍繞利比亞的博弈日趨複雜,柏林會議恐怕在和平進程問題上難有收穫,即使達成某些共識,也會像過去多次達成的協議一樣,難逃協議墨跡未乾便干戈再起的命運。

內部矛盾難以調和,和解意願化為泡影

利比亞自2011年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後陷入長期動盪。2012年7月,利比亞舉行了大選,選出了作為臨時議會的「國民大會」,也成立了臨時政府。由於臨時政府以親西方的世俗精英為主,但「國民大會」的多數議員是伊斯蘭勢力,導致世俗力量與伊斯蘭力量的矛盾不斷加劇。

2014年2月,世俗派將領哈夫塔爾聲稱應由自己接管國家,並武力進攻東部重要城市班加西。同年6月,利比亞舉行議會選舉,世俗派大勝,成立了名為「國民代表大會」的新議會,並得到哈夫塔爾的支持。伊斯蘭勢力控制的老議會拒不交權,自行成立的民族團結政府被稱為西部議會和西部政府。因此,自2014年以來,利比亞便陷入了東西兩大力量的長期對峙和衝突之中,得到聯合國承認的民族團結政府控制西部部分地區,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與國民代表大會聯手控制東部和中部地區、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

1月12日,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南部地區,兩名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人整理軍用車輛和裝備。| 新華社

從2014年至今,聯合國、西方大國、利比亞鄰國都對利比亞問題進行過多次調停,但都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2015年12月,利比亞兩個對立議會代表團在摩洛哥海濱城市斯希拉特簽署《利比亞政治協議》,同意結束分裂局面,共同組建民族團結政府。然而,在簽署協議後,利比亞各派沒有按照協議接受民族團結政府統一領導,該國仍處於動盪和分裂之中。

2018年5月,利比亞主要政治勢力領導人在法國巴黎舉行聯合國支持的和解會議。會議商定2018年年底舉行利比亞議會和總統選舉,但由於該國安全局勢惡化,聯合國方面被迫宣布選舉無限期推遲。

2018年11月,利比亞問題會議在義大利巴勒莫舉行,由義大利政府與聯合國合辦,參加此次會議的利比亞各方代表明確承諾會參加於2019年年初召開的利比亞全國對話大會。2019年2月,利比亞兩派在阿聯阿布達比舉行會晤,雙方同意舉行全國大選。然而,自去年4月以來,「國民軍」與民族團結政府軍隊的交戰時有發生,且愈演愈烈,致使此前多輪會談的成果付諸東流。

進入2020年後,利比亞兩派戰火再燃。在俄羅斯和土耳其呼籲下,雙方從1月12日起進入停火期。1月13日,在俄土斡旋下,利比亞衝突雙方在莫斯科就停火等問題舉行間接談判,但「國民軍」領導人哈夫塔爾沒有簽署停火協議,利比亞國內緊張態勢仍未改變。利比亞問題柏林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因此,柏林會議恐很難解決曠日持久的利比亞內戰,而土耳其出兵利比亞等外部環境的複雜化,使利比亞問題的前景更為堪憂。

外部力量日益複雜,大國博弈更趨激烈

利比亞衝突雙方得到諸多外部力量的支持,而近期土耳其出兵利比亞,以及利比亞問題與東地中海油氣資源開發的爭奪交互影響,導致利比亞問題的國際博弈更趨激烈,和解缺乏應有的國際環境。

利比亞兩派力量的背後均有世界大國及地區力量的支持。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和國民代表大會得到了埃及、沙特、阿聯、俄羅斯、法國的支持,而西部的民族團結政府得到卡達、土耳其、義大利力挺。更為複雜的是,埃及、沙特、阿聯與土耳其、卡達在利比亞問題上形成的兩個陣營有著十分複雜的根源,其重要矛盾之一是雙方圍繞伊斯蘭力量的博弈,土耳其、卡達支持的民族團結政府的背後即以穆斯林兄弟會為代表的伊斯蘭力量,這也恰是埃及、沙特、阿聯政府所反對的力量。換句話說,這是雙方圍繞支持和反對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矛盾在利比亞的延伸,因此十分難以調和。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4日在議會會議上要求利比亞武裝力量「國民軍」停火。| 新華社

此外,俄羅斯、土耳其兩大力量作為中東地區事務中日趨活躍的角色,在敘利亞、利比亞等一系列地區問題上既有合作,又有分歧,甚至是對抗。在利比亞問題上,俄羅斯支持東部力量,而土耳其支持西部力量,雙方在利比亞的矛盾無疑是影響利比亞問題的複雜外部因素。

土耳其近期採取的出兵利比亞、與民族團結政府簽訂《東地中海海洋劃界協議》,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進一步加劇了外部矛盾,也加劇了利比亞問題的外溢。據報導,在幾天前結束的莫斯科會議上,哈夫塔爾提出了簽署停火協議的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要求民族團結政府解除支持它的利比亞民兵力量武裝,二是拒絕支持民族團結政府的土耳其居中斡旋和調解。其矛頭都直指土耳其,可見土耳其在利比亞問題上的激進外交,已成為利比亞和解的重要障礙。

更堪憂的是,土耳其與民族團結政府簽署了《東地中海海洋劃界協議》,引發周邊有油氣利益的希臘、埃及、以色列等國家的強烈反對,並有可能激化土、俄在油氣資源開發及油氣管道等問題上的矛盾;而土耳其決定應民族團結政府之邀出兵利比亞,引起國際社會尤其是沙特、埃及的強烈不滿。由此可見,利比亞危機不僅將持續存在,而且與東地中海地區的油氣爭端相交織,呈現出日趨複雜化、國際化的態勢。東地中海海域及周邊地區正在成為中東地區繼海灣地區之後新的「火藥桶」,而且幾乎涉及所有主要的地區國家。

作者:劉中民(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編輯:劉暢責任編輯:敖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