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背離漢朝最重要的民心,才是劉備無力北上的真正原因

騎驢走漢唐 發佈 2020-01-20T15:07:53+00:00

當然,一方面,劉備集團固然有過錯,另一方面,曹魏政權連施妙手,將最具威脅的向漢勢力消彌於無形,實在是高!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爭霸。曹操經過幾十年征戰,終於掃清北方大部地區,擁有極大優勢。而劉備也在多次轉戰奔波中,占有荊、益二州。三國中,吳國相對勢力最弱,因此,大部分時間採取守勢。

縱觀寰宇,能夠爭雄天下的唯有曹操與劉備二人。曹操地盤最大,且擁有挾天子之利,最具競爭實力,自不必多言。今天,我們重點講一講,三國第一仁義君主劉備的根本敗因——王氣之失!


01

匯聚天下民心的4個重要因素


古代帝王的氣數簡稱王氣。本文,所謂王氣,確切來說就是民心向背。如果將整個向漢力量比作剛熄滅的爐火的話,那麼,劉備就是負責重新引燃這股巨大力量的引子。而這個重燃爐火的過程就是光復漢室。總得來看,漢末三國時期,有4種「王氣」,可以左右漢朝氣數。


1、漢獻帝為首的中央政權


在董卓被誅之後,如果漢獻帝及其臣屬能夠力挽狂瀾,重整朝綱,或許東漢將繼續它的長期統治。然而,在李傕、郭汜之亂後,漢獻帝及其朝班誤入曹操之手,從此,淪為籠中之雀。


2、各地擁漢勢力,尤其是京城地區的勢力


在漢獻帝成為傀儡後,各地的向漢勢力依然很具威力。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曹魏政權逐步穩定,向漢勢力日漸式微。在漢獻帝禪讓之後,這股最大的向漢勢力被徹底消於無形。


3、劉備作為東漢皇權的代言人


以不光彩手段獲得荊、益二州,之前興復漢室的光輝形象盡毀。夷陵之戰,更將與曹魏爭勝的生力軍丟到八百里大火之中,其身亦病逝於白帝城。劉備死後,世間再無成氣侯的擁漢勢力。


4、蜀漢的核心根據地荊州


劉備中前期經營的所有核心擁護者、廣大親劉民眾及大家氏族,其根都在荊州地區。而公元220年,關羽大意失荊州,將這唯一聚集王氣之地丟失。

影響後果:不僅使劉備的擁護力量受到毀滅性損害。同時,從此之後,蜀漢因為要與當地(益州)臣民磨合,成為三國中內耗最大的國家。


02

外削:漢朝正統之勢能,被曹操父子一尊一讓所破


1、尊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自從漢獻帝被曹操挾持以後,東漢政權基本已經再無東山再起的希望。即使中間還發生了像衣帶詔這樣轟轟烈烈的反抗,然而,只是徒勞無功的掙扎罷了。這一點,從劉備在血書上簽字後的表現(整日無所事事,種種菜,澆澆水),也能看出,劉備對此並不感冒。

此時漢獻帝被曹操禁在許都,成為皇宮裡的「金絲雀」。而所有暗中擁戴漢獻帝的勢力也懾於曹魏的武力而全體默不作聲。暗波洶湧的擁漢力量被曹操這個奸雄「封印」起來。外面還面臨蜀、吳兩個勁敵,如果自己內部出現大規模內鬥,他們再從外進攻,曹魏就面臨腹背受敵的勢,將自己置於極度危險中。這是曹操一生不敢稱帝的真正原因。

經赤壁之敗,曹魏更經不起折騰,因此,對擁漢勢力一再妥協。他在等待機會,待來自蜀、吳兩國的外部壓力稍輕,再對擁漢勢力進行徹底清算。


2、禪讓——兵不血刃,完成權力交接


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曹丕三辭三讓,最後接受禪讓,即皇帝位。不要小看這個簡單的禪讓儀式。禪讓能夠成功舉行,至少說明兩個問題:


  • 向漢勢力徹底臣服,從此,無法再起波瀾
  • 曹魏政權已經穩固

禪讓之後對劉備的直接影響就是:企盼魏國國境內發生反魏擁漢的動亂已無可能,裡應外合的戲碼從此不會上演。


03

內廢:兩難處境的劉備「自廢武功」


1、劉備最大的勝機是什麼?


在取得三國鼎立局面後,高舉恢復漢室的義旗,沿途「約法三章」「秋毫無犯」。

一路過關斬將,魏國親漢勢力一呼百應,將曹魏趕下台去。


這裡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擁有打敗魏、吳的基本力量和地盤;

第二,護好自己擁漢的仁義之名。


2、兩難處境,進退維谷


而劉備的兩難是什麼?正是仁義之名與領地二者不可兼得。一路走來,劉備屢戰屢敗,一寸地盤也沒得到。直到遇到諸葛亮,才出現轉機。然而,放在劉備面前的地盤只有荊、益二州。要,還是不要?


本來,出師之名與地盤兩個條件相輔相成,形成良性正循環,那就是奪取天下的節湊啊。現在,卻變成二者只能選其一。曹操一路尾隨,劉備跑哪,曹操就打哪。劉備不能一路逃跑總不要實地吧。結果,他偏偏選擇了劉表的荊州與劉璋的益州。


以劉備集團的實力與計謀,拿下這兩塊地,事後來看難度都不大。關鍵問題在於拿同宗的地盤,必定失信,失德。那麼,過去所經營的正義招牌受到巨大損害。終於,這一次,劉備選擇了要實地,將仁義皇叔的金字招牌扔到腦後。


於是,他通過8步借荊州:

a、投奔劉表,受命駐守新野;

b、劉表病危授地於劉備,劉備拒絕;

c、劉表死後,劉琦、劉琮分裂;

d、赤壁之戰前後,荊州一分為三分屬:曹操、孫權、劉備(借劉琦名義)

e、借劉琦之名占荊州的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四郡以及南邵的一部分

f、以共御曹敵為由,借得剩餘南郡領地

g、後來,劉琦離奇病死,荊州大部地區劉備取得合法擁有權

h、原屬孫吳的荊州(主要是南郡)多次討要,劉備賴著不給


劉表臨危託付荊州,劉備不受。卻在曹操南下後,占得其地。此時,劉表長子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是荊州合法繼承人。為了徹底得到這部分土地,只能「安排」劉琦病死。這裡,暗害劉琦,結論是否成立,已經不重要。劉備給天下人的印象就是,你來到荊州,劉表死了,本來應屬於劉琦的領地,現在歸你了。而正值壯年的劉琦卻病死了。


同時,借孫權的南郡地區,借了,卻不還。這是赤裸裸失信天下的愚昧之舉。


再說益州,如果說得到荊州還只是用不義手段發了黑心財,還有遮遮掩掩的動作。那麼,取益州就是反覆小人,心狠手黑,任誰也無法為其正名了。


a、劉璋以共拒張魯為名,邀劉備入蜀

b、不親假親,劉備虛以委蛇,劉璋給兵給糧

c、忽然翻臉,倒戈攻蜀,直至將劉璋打服,出降獻城


簡單來說,劉璋被劉備仁義外表所惑,開門揖盜。劉備初時猶豫,不知該不該動手,後來終於下定決心,無毒不丈夫,向劉姓同宗狠下殺手,失盡英雄之義。


3、丟掉仁義光環,劉備只能被迫單翼飛行


此時的勝機是,依靠自己的實力與魏、吳兩國相持,待魏國有變(擁漢勢力趁曹魏當權者的失誤,而製造反亂),派大軍攻魏。而暈頭的劉備選擇兩弱相爭,結果,沒有得到一分利益,反而將足以爭勝的生力軍丟到八百里的大火之中,自己也身死白帝城。


總結:劉備最鋒利的武器就是他的皇叔之名,興漢之義。而他在不斷的鬥爭中,出於有意或無奈,先後喪失興漢的正義之名,實在是下策。當然,一方面,劉備集團固然有過錯,另一方面,曹魏政權連施妙手,將最具威脅的向漢勢力消彌於無形,實在是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