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學丨類風濕關節炎的前世今生(上)

風濕免疫科喬方醫生 發佈 2020-01-20T15:27:34+00:00

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埃及,醫學著作《埃伯斯紙草文稿》 記錄了乾的柳樹葉子有止痛功效。治療幾天後,這名患者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可以正常地舉起雙臂、站立、走路,這個突破性的進展就像一顆炸彈瞬間傳播開來。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像癌症,本身並不致命,也許相關的伴發症狀還要嚴重很多。

也正因為它並不嚴重,所以醫學界對這種風濕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比較晚,儘管有資料記載的歷史要延續到遠古時期。但是,在最近十來年,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包括鎮痛和抗炎的非甾體藥物,包括清理關節腔的治療,以及防止疾病發展的治療等,各種藥物和治療方法被開發出來。

歐美不少新藥得到認可,這些藥物和治療很快被引進到我們國家,所以現在我們的病友們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


類風濕關節炎最久遠的追溯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類古老的疾病,古希臘首先提出這類疾病和症狀,從古至今,被類風濕性關節炎折磨的人不計其數。如果不幸得了這種病,也不必過分垂頭喪氣,因為現代醫學發展已經是今非昔比。公元前4000年的古蘇美爾人的泥板上就記載著:柳葉對於關節炎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埃及, 醫學著作《埃伯斯紙草文稿》 記錄了乾的柳樹葉子有止痛功效。

最早的關節炎病理記錄可能來自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550年左右一份紙莎草紙上還引用了再往前1000年的埃及博學大師印和闐對關節炎的描述。可見,在更早期的古埃及王朝就把關節炎辨識為特定疾病。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希波克拉底全集》中已出現風濕(rheuma)一詞,意為流動,反映了最初人們風濕病病因的推想,即著名的「體液論」。

公元前380年,希波克拉底建議使用苦艾酒治療風濕病。不過那個時候的苦艾酒並不是今天高酒精度的蒸餾酒,而是糧食釀造低度酒里浸泡了一些植物成分形成的藥酒。當時多數浸泡的是苦艾(Wormwood)、茴香等。現在回頭看可能主要還是酒精、苦艾里的大麻成分等麻醉了病人。

西方國家對類風濕治療的探索

1570年,法國醫師Cuillaume Baillou 首次使用」rheumatism」命名「風濕病」 ,認為風濕病是一組獨立的系統性肌肉骨骼疾病。1776年瑞典化學家Scheele從痛風病人的腎結石中分離出尿酸 ,尿酸的發現標誌著「現代風濕病學」的開始。

公元1600年,歐州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魯本斯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他的畫作里就有關節炎患者變形的手指。法國印象派大師畫家雷諾瓦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由於雙手關節嚴重變形,他需要把畫筆綁在手臂上才能繼續作畫。

受古西醫放血治療潮流,曾經也有時間流行用放血治療風濕病。類似的忽悠人的方法也曾橫行一時。比如,1795年,美國騙子醫生elisha perkins鼓吹他的perkins牽引器能夠排干風濕病人體內引起疼痛的有害帶電液體而治療疾病,病人只要用它摩擦皮膚20分鐘就能見效。另外有些騙子製造類似的所謂電子項圈等等騙人。

1758 年英國Edward Stone 教士發現曬乾的柳樹皮對瘧疾的發熱、肌痛、頭痛症狀有效。

1768年,英國著名內科醫生william heberden出版著作《醫學彙編》,首次明確區分關節炎和痛風。

近代醫學終找到有效治療方式

1828 年,法國藥劑師亨利·勒魯克斯( Henri Leroux) 和義大利化學家拉斐爾·皮里亞( Raffaele Piria) 成功地從柳樹皮里分離出了活性成分水楊苷( Salicin),並對它進行了提純,驗證了它的解熱鎮痛療效。

1852 年, 蒙彼利埃大學化學教授 Charles Gerhart 發現了水楊酸分子結構, 並首次用化學方法合成水楊酸, 然而該化合物不純且不穩定導致無人問津。

1876 年, 鄧 迪 皇 家 醫 院 醫 生John Maclagan 在 《柳葉刀》 上發表了首個含有水楊酸鹽類的臨床研究, 該研究發現水楊苷能緩解風濕患者的發熱和關節炎症。

1897 年德國化學家 Felix Hoffman通過修飾水楊酸合成了高純度的乙醯水楊酸, 乙醯水楊酸很快通過了對疼痛、炎症及發熱的臨床療效測試 。

1899 年 Felix Hoffman 合成的乙醯水楊酸化合物被註冊為 「阿司匹林」(aspirin) 。 至此, 阿司匹林作為非處方止痛藥問世。當時主要是由德國bayer公司生產。

越來越多的類風濕「特效藥」被發現

1904年,波士頓內科醫生Joel Goldthwait藉助X線檢查首次成功地區分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此後醫生們開始明確區分骨關節炎跟類風濕關節炎。

在古西醫時代,人們一直認為服用金可以醫治百病,甚至「金飲料」被稱為萬能藥。1920年代,醫生認為RA由結核桿菌引起,因此利用金製劑對結核桿菌的抑制作用來治療RA。儘管後來明確了類風濕關節炎與結核桿菌無關,但金製劑確實能延緩患者關節損害和疾病進展,機理尚未明確。

阿司匹林作為消炎止痛藥物,可以一定程度緩解RA患者的關節疼痛等症狀。但並未真正徹底控制住病情。而真正改變RA患者病情控制的是糖皮質激素。據說1855年以來人們就開始研究腎上腺皮質激素。但真正開端可能還得從1927年算起,當時Rogoff和stewart用腎上腺勻漿提取物為切除腎上腺的狗進行靜脈注射使之存活,證明了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存在。根據這個實驗推測,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是由某單個物質引起的,但後來人們從提取物中分離出來47種化合物,其中就包括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

1935年,科學家取得了小牛的糖皮質激素結晶。

1940年代發現類風濕因子。20世紀40年代:柳氮磺胺吡啶、糖皮質激素第一次被用於治療RA。

1944年美國內科醫生Philip S.Hench第一次用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

1948年7月,亨奇醫生第一次將可的松注射到一名27歲患有嚴重RA的女性患者體內。治療幾天後,這名患者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可以正常地舉起雙臂、站立、走路,這個突破性的進展就像一顆炸彈瞬間傳播開來。1949年4月20日,亨奇醫生和肯德爾公開了14例應用可的松治療的病例,這個報導再次在業內引起了巨大轟動。

糖皮質激素的療效是如此的神奇,當時立即被醫學界廣泛傳頌,並因此於195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但很快醫學界發現了糖皮質激素的副反應(參考《糖皮質激素治療紅斑狼瘡的是與非》)。大家開始反思糖皮質激素治療RA。

篇幅較大,未完待續,敬請關注下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