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傳承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閩南大鼓吹小八音」——讓傳統技藝「老樹發新枝」

大漳州 發佈 2020-01-20T17:33:29+00:00

「閩南大鼓吹小八音,是閩南民間世代相傳的傳統音樂形式,更是抹不掉的鄉愁,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與藝術保護價值。現在雖然大鼓吹小八音面臨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是還有很多困難,所以我們將會持續努力,想辦法讓這些老技藝融合新時代的氣息,把這個非遺項目進行文旅融合,探討在學校開設『閩南大鼓

  排練大鼓吹小八音


  「家傳的技藝,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總算有更多年輕的『守藝人』了。」漳州市大鼓吹小八音第五代傳承人葉振明的感受,代表了老一輩傳承人的心聲。日前,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閩南大鼓吹小八音」揭牌暨開班儀式在長泰縣岩溪鎮大坂社舉行。在長泰縣文體旅局、文化館等相關人員共同見證下,「閩南大鼓吹小八音」大坂傳習所共吸納新學員11名,其中有4名女學員。

  今年52歲的葉振明,接觸傳承非遺項目大鼓吹小八音已有35年。「我1984年初中畢業開始接觸大鼓吹小八音,起初不喜樂理,後來漸漸迷上了它。」葉振明說。當時,其父親葉知行看他學得很快,於是讓年紀輕輕的兒子加入「清和館」深入學習。

  大鼓吹源自北方少數民族節慶演奏的吹打樂,漢武帝時期引入宮廷,唐末五代中原戰亂,北人南遷帶來了這一藝術形式,並與民間禮樂融為一體,隨著歲月綿延而傳播開來。清末民初,大鼓吹由泉州傳入長泰,慢慢在各村盛行,之後各村在迎送賓客、婚喪喜慶、節日祭典、迎神進香等均有大鼓吹與小八音的表演。「這些年,大鼓吹小八音經歷了繁榮、衰落、再復興的階段。」據葉振明介紹,大鼓吹小八音傳入長泰後廣泛流傳,全縣大鼓吹小八音館舍林立,從最開始的「泉和館」分裂出「清和館」「瑞春館」,還有「積和館」等派系,歷經五代傳承,至1990年底,全縣共有大鼓吹小八音樂隊102對,樂手1386人。各地的大鼓吹都有區別,樂器上有微差異,音調上長泰大吹以大「C」調為主,小八音的嗩吶和笛子發「E」調。

  葉振明在搜集整理大鼓吹小八音(清和館、瑞春館)歷史材料過程中,幫助父親翻譯古工尺譜,譯為簡譜。時任長泰縣文化館館長的葉美玲發現了葉振明的天賦,建議葉知行帶他去薌劇團學習。葉振明離開薌劇團後開始在外演出,就這樣演了30多年。

  世紀交替之際,老一輩藝人漸漸隱退,不再開館收徒,隨著經濟發展,年輕一輩轉而投向其他行業,加之西方樂理傳入,大鼓吹小八音開始衰落。葉振明痛心地說:「會的人越來越少了,老一輩很多人也吹不了了,2018年縣文化館組織我們參加『九龍江杯』群眾文藝展演器樂專場,發現長泰縣會大鼓吹小八音的人年齡在55歲之下的只有15人,其餘的均在60歲之上。」葉振明說道。

  「傳承是難事!我們幾個老一輩自發辦這個『草台班子』進行教學,大鼓吹和小八音採用的曲譜——工尺譜是中國傳統的記譜法,年輕學員完全看懂就有難度,更何況老年學員。」據介紹,現在大鼓吹小八音面臨的難題主要有四點:首先,目前各個傳習班活動經費十分有限;其次,傳承人老齡化,都超過了50歲,而年輕人不願學習,在他們看來這是顯得「low」的老技藝;再次,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大鼓吹小八音的生存愈發艱難;最後,這項技藝不能夠給學習者帶來經濟上的收益,所以學習的人很少。

  以長泰縣岩溪鎮錦鱗村大坂社「清和館」大鼓吹小八音第五代傳承人葉振明、「清和館」陳巷鎮第五代傳承人楊月龍、「清和館」武安鎮官山村第五代傳承人李阿才為代表的師傅,與活躍在鄉村的民間藝人一道,為保護、傳承、弘揚這一傳統民間音樂付出艱辛勞動,在早些年就開館收徒授藝。

  近些年,政府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閩南大鼓吹小八音再次復興壯大。長泰縣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積極開展傳承傳習活動。據長泰縣文化館館長劉小龍介紹,文化館發掘了這一技藝之後,採取一系列保護、傳承大鼓吹小八音這一傳統音樂項目的措施。2017年,縣文化館開始搜集整理大鼓吹小八音材料,並申報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9年獲批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同年葉振明和楊月龍成為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鼓吹小八音傳承人,之後分別在縣文化館、大坂社、官山村設立三個閩南大鼓吹小八音非遺傳習所,並對傳承人進行了資助。據了解,閩南大鼓吹小八音現有骨幹33名,其中年齡最小的28歲,最大的56歲,而且男女學員都有。

  「現在情況好些了,政府有專項資金支持開設傳習所,添置設施及音樂設備,我們開班少了一些壓力。每天晚上從6點30分學到9點多,大家都很認真,有幾個還特別有天賦。」葉振明高興地說。「我現在老了,沒什麼壓力了,就希望能夠把這一項老祖宗的手藝傳承下去。我決定明年辭掉零星的工作,安心教這個班的學徒。」

  「閩南大鼓吹小八音,是閩南民間世代相傳的傳統音樂形式,更是抹不掉的鄉愁,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與藝術保護價值。現在雖然大鼓吹小八音面臨的情況有所改善,但是還有很多困難,所以我們將會持續努力,想辦法讓這些老技藝融合新時代的氣息,把這個非遺項目進行文旅融合,探討在學校開設『閩南大鼓吹小八音社團』可能性,讓更多的人知道它們,喜歡它們,保護它們,使這些傳統文化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劉小龍說道。

  ☉王文強 蔡劍濤 馬世超 文/供圖

來源:閩南日報-漳州新聞網

備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編輯:洪婷婷

歡迎在漳州微信矩陣、今日頭條上做品牌宣傳,開業廣告,產品推廣,各種活動直播等,聯繫電話:18359614989(+微信同號,請備註「推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