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黛的愛情讓無數人心馳神往。《紅樓夢》是才子佳人愛情小說嗎?

青青果果 發佈 2020-01-20T17:53:14+00:00

曹雪芹出生在才子佳人小說盛行的時代,他最終寫出了這一本滿是兒女痴情的《紅樓夢》。那《紅樓夢》是否也是才子佳人模式的愛情小說呢?才子佳人模式什麼是才子佳人模式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描寫愛情婚姻題材的文學作品,如《搜神記》中「天仙配」的故事。《世說新語》中的韓壽偷香。

曹雪芹出生在才子佳人小說盛行的時代,他最終寫出了這一本滿是兒女痴情的《紅樓夢》。那《紅樓夢》是否也是才子佳人模式的愛情小說呢?

才子佳人模式

  • 什麼是才子佳人模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描寫愛情婚姻題材的文學作品,如《搜神記》中「天仙配」的故事。《世說新語》中的韓壽偷香。到了唐代,小說進一步發展,出現了描寫愛情的唐傳奇《霍小玉傳》、《鶯鶯傳》。在元雜劇中,有很多描寫兒女風情的戲曲,如《西廂記》、《牆頭馬上》。明清時期,才子佳人小說大量湧現,如《玉嬌梨》、《平山冷燕》等等。才子佳人模式趨於成熟。

才子佳人的戀愛故事,大多是郊遊偶遇,題詩傳情,梅香撮合,私訂終身。其結局或因命運乖違,或因小人撥弄,或出政事牽連,於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難,但雖經波折,卻堅貞如一。後來或由於才子金榜題名,或由於聖君賢吏主持正義,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

  • 才子佳人模式的特點

1、公式化結構——三段式的公式化結構

才子佳人模式一般有三段組成。首先是男女一見鍾情;其次是小人撥亂離散;最後是才子及第團圓。

例如著名的元雜劇《西廂記》寫的就是張生和崔鶯鶯一見鍾情,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後來崔母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說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中間一波三折,張生和崔鶯鶯的婚約屢次受阻。直到最後,張生及時趕來,戳穿了鄭恆的謊言,兩人才順利完婚。

2、概念化形象——才貌雙全

在才子佳人模式的文學作品中,才子和佳人的形象是固定的。才子相貌基本雷同,都是面如敷粉、目似朗星、臨風玉樹、風度翩翩,故令佳人心旌搖盪、一見傾心。佳人品貌都是閉月羞花、能詩會賦。才子和佳人都十分完美,一點瑕疵都沒有。導致了許多文學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千篇一律,臉譜化,沒有個性。

3、故事情節——曲折奇巧

才子佳人模式的文學作品非常注重情節的戲劇性效果,善於靈活運用巧合、誤會、意外、計謀等手法展開情節,增強故事的吸引力。

《紅樓夢》對才子佳人模式的態度

  • 作者批判

作者在開卷第一回借石兄之口說:

至於才子佳人等書,則又開口『文君』,滿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終不能不涉淫濫。在作者不過要寫出自己的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撥亂其間,如戲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厭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

在這一回,作者借石兄之口批判了才子佳人等書「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情節公式化,人物臉譜化。「大不近情,自相矛盾。」還批判了才子佳人等書的內容「且終不能不涉淫濫」,內容涉及淫濫,有傷風化。

  • 借賈母之口再次批判

第五十四回,作者利用賈母之口,對才子佳人模式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這些書就是一套子,左不過是些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這麼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鄉紳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絕代佳人」,只見了一個清俊男人,不管是親是友,想起他的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像個佳人?就是滿腹文章,做出這樣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一個男人家,滿腹的文章,去做賊,難道那王法看他是個才子就不入賊情一案了不成?可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再者:既說是世宦書香大家子的小姐,又知禮讀書,連夫人都知書識禮的,就是告老還家,自然奶媽子丫頭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麼這些書上,凡有這樣的事,就只小姐和緊跟的一個丫頭知道?你們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麼的?可是前言不答後語了不是?

賈母笑道:「有個原故:編這樣書的人,有一等妒人家富貴的,或者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遭塌人家。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邪了,想著得一個佳人才好,所以編出來取樂兒。他何嘗知道那世宦讀書人家兒的道理!別說那書上那些大家子,如今眼下拿著咱們這中等人家說起,也沒那樣的事。別叫他謅掉了下巴子罷。


賈母的批判更是鞭辟入裡。不僅批判了才子佳人模式文學作品中不符合社會現實的巨大漏洞,而且還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些失意文人畸形的創作心理。

第一個是妒富心理。「編這樣書的人,有一等妒人家富貴的,或者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遭塌人家。」

第二個是慾望滿足。「再有一等人,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邪了,想著得一個佳人才好,所以編出來取樂兒。」

  • 脂硯齋對才子佳人模式的批判和諷刺

甲戌第一回眉批:

可笑今日小說中滿紙閉月羞花等字。

甲戌第一回眉批:

最可厭野史中貌如潘安,才如子建。

甲戌第二回眉批:

可笑近時小說中,無故極力稱揚浪子淫女,臨收結時,還必致感動朝廷,使君父同入其情慾之界,明遂其意,何無人心之至。

甲戌第三回眉批:

最厭近之小說中,不論何處,滿紙皆是紅娘、小玉、嫣紅、香翠等俗字。可笑近之小說中有一百個女子,皆是如花一般臉面。

脂硯齋的點評,再次批判了才子佳人模式中千篇一律的弊病。還揭露了才子佳人小說中,「極力稱揚浪子淫女」,而結尾非得編出皇帝賜婚這樣不切實際自我欺騙的大團圓結局。

寶黛愛情是才子佳人模式嗎?

  • 寶黛愛情的產生原因

1、前世姻緣

第一回:

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 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後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在五內便鬱結著一股纏綿不盡之意。

林黛玉的前生就是這棵絳珠仙草,賈寶玉的前生就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對絳珠仙草有灌溉之德,所以林黛玉下世投胎,是為了償還神瑛侍者的灌溉之德。這是二人前世的姻緣,讓他們在這一世彼此第一次見面就有了好感。而黛玉從見到寶玉的第一天,就開始為他流淚。


2、耳鬢廝磨兩小無猜日久生情

第二十八回寶玉嘆道:

當初姑娘來了,那不是我陪著玩笑?憑我心愛的,姑娘要,就拿去;我愛吃的,聽見姑娘也愛吃,連忙收拾的乾乾淨淨收著,等著姑娘吃。一桌子吃飯,一床上睡覺。丫頭們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氣,替丫頭們都想到了。我心裡想著:姊妹們從小兒長大,親也罷熱也罷,和氣到了兒,才見得比別人好。


林黛玉自小孤身寄居賈府,就和寶玉跟賈母住在一起,日常飲食起居都和寶玉一樣。兩人天天在一起,耳鬢廝磨,兩小無猜,一起長大,是很純粹的兄妹之情。只是到了後來,兩人長大了,這種兄妹之情才慢慢轉化成男女之情。

  • 寶黛愛情與才子佳人模式的區別

1、愛情的產生——一見鍾情VS日久生情

才子佳人模式都是才子和佳人偶遇,一眼看上,一見鍾情。這種愛情純粹是憑感覺產生的,兩人以前根本不認識沒見過,就憑第一眼就產生了情愫,這種感情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和歲月的沉澱,純粹是基於情慾而產生的好感。相對來說是比較脆弱的。

而寶黛愛情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瑣碎中慢慢積累產生的,由親情慢慢轉化成愛情。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和磨練,具有持久的頑強的生命力。


2、愛情的發展——非理性的激情VS理性的溫情

才子佳人的愛情,第一次見面就一見鍾情,然後就私定終身。兩個人缺乏互相了解的時間和機會。這樣的感情是非理性的甚至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牡丹亭》中的杜麗娘,就因為做了一個夢就為情而死為情而生。這樣離奇的情節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它不僅超越了理性還超越了常識。

而寶黛愛情基於深厚的親情、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它是理性的日常化的生活化的。

如果說才子佳人的愛情是絢麗的流星,那麼寶黛的愛情就是穩定的恆星。


3、愛情的結局——浪漫的圓滿VS現實的殘缺

才子金榜提名後與佳人洞房花燭的大團圓是才子佳人的固定模式。儘管各個作品的人物、情節不相同,但其大旨無非是「私定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最後是「天子賜婚,宰相嫁女,狀元探花娶妻:一時富貴,占盡人間之盛」。

《紅樓夢》沒有採用這種大團圓的結局。而是安排了黛玉香消玉殞、淚盡而亡,寶玉看破紅塵、皈依佛門的悲劇結局。曹雪芹摒棄了大團圓的情節模式,沒有故意粉飾太平,而是回歸現實的生活,直面人生的悲劇,清醒地展示了現實的殘酷和無奈。使得《紅樓夢》「悲涼之霧,遍被華林」。


《紅樓夢》對才子佳人模式的繼承和超越

  • 《紅樓夢》對才子佳人模式的繼承

《紅樓夢》和才子佳人模式的文學作品一樣,都認可男女之間自主產生的愛情,認為這種感情是合理的真摯的,並且用華麗的篇章謳歌了這種感情。讓人為之動容。

  • 《紅樓夢》對才子佳人模式的超越

1、人物形象由單一的扁平的形象轉變為多面的立體的形象。

才子佳人模式的文學作品,人物形象蒼白,千人一面。女主人公一個個都是才貌雙全的絕代佳人。是單一的扁平化的形象。而《紅樓夢》中的女性形象非常豐富。黛玉、寶釵、迎春、探春、惜春、湘雲、鳳姐等,形象出身不同,性格迥異。並且各有其缺點。黛玉專情但愛耍小性子、寶釵寬和但有時冷漠、探春精明但寡情、鳳姐能幹但刻毒……她們是多層面的立體的形象。


2、故事結構生活化

《紅樓夢》的故事結構不再追求奇巧曲折,而是注重日常生活細節的描繪,在瑣碎細小的日常生活中展現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3、「欲」向「情」的升華

才子佳人模式的文學作品,正如《紅樓夢》在第一回中批判的那樣,「且終不能不涉淫濫」。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私定終身,逾牆鑽穴,幽期密約。置倫理道德於不顧。

而《紅樓夢》中寶黛愛情,自始自終都遵守著倫理道德,沒有任何偭規越矩的行為。他們的愛情,是純粹的精神戀愛,潔白無瑕,超塵脫俗,沒有任何肉慾的氣息。

結語

以描寫男女婚戀為創作題材的作品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才子佳人模式」。《紅樓夢》站在歷史的高度,繼承並超越了傳統才子佳人模式的愛情,描繪了在不違背「禮」的範疇下,一種從日常生活中慢慢積累起來的理性的愛情。表達了《紅樓夢》作者一種新的愛情觀。愛不是非理性的情慾,也不是基於情慾的男歡女愛。而是理性的關懷體貼、理解寬容、恆久忍耐、慈悲恩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