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農業的發展與EM有效微生物技術

阿梅的小屋 發佈 2020-01-20T17:56:54+00:00

即使少數戶在剛開始實施自然農業時,經濟收子略有降低,但他們認為,實行自然農業有益於自已也有益於社會,即使暫時收人少點也沒關係。



第一部分

自然農業與EM技術

自然農業的發展與EM有效微生物技術

李維炯 倪永珍 (中國農業大學)

自然農業(日本稱自然農法)基本原理是由日本國岡田茂吉先生於1935年首先提出的。他當時提出的所謂自然農業其核心就是"尊重大自然,順應自然規律辦事」,「充分發揮土壤本身的偉大力量來進行生產」。他把自己的這套農業生產方法稱為「救世自然農法」,企圖通過這個農法在地球上建立一個「沒有貧窮、沒有疾病沒有戰爭的天堂」。 由於石化農業的發展,人類所面臨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危機越來越嚴重,人類為尋求一種可替代石油農業的新的農業生產方式, 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危機而進行著不懈的努力,自然農業因此也就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重視。自然農業的某些技術如EM有效微生物技術、農田免耕栽培技術、果園草生栽培技術等已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接受和採用。同時,隨著自然農業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其理論和方法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因而有可能使它和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新的農業生產方式一樣,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自然農業的起源

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在經過了一個較大的發展階段以後,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以美國股票市場價格暴跌為導火索所引起的這場經濟危機,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使 其工業生產減少了1/3以上,國際貿易額縮減少了2/3,在這場經濟危機的強烈衝擊下,日本的經濟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工業品價格上漲,農產品價格暴跌,化肥的支出占農業總支出的40%以上,農民連年入不敷出,日本農村經濟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成為「惡夢的黑暗時代」,同時,由於化肥和其它農用化學品使用量的不斷增加,造成的環境污染進而危害人畜健康的事件屢屢發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憂慮和不安。許多有識之士已經較早地意識到了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有可能給環境和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並積極主動少用或不用化肥和農藥。岡田茂吉先生是其中的最為急進者,他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中深深感到化肥和農藥給其健康所帶來的危害,因此於1935年首先提出了「無肥料栽培」的設想,於次年親自在蔬菜栽培上進行試驗並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以後又在水稻等作物擴大試驗,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而他本人也因為長期食用這些「無肥料栽培」出來的「健康」食品,使自己的病弱之軀恢復了健康。1948年,岡田茂吉先生正式向社會公開了他的無肥料栽培方案。1950,「無肥料栽培」更名為「自然農法」。

岡田氏自然農法的核心是「無肥料栽培」,即完全不用人畜尿,更不用化肥,而只用堆肥,堆肥的原料為秸稈、枯草等所謂自然產物,他認為自然界包羅萬象,不論何物,都蒙受著大自然的恩惠,是由水、火、土三元素孕育而成的,三元素同樣是任何農作物生長發育不可分離的原動力;他提出,充足的光照,充分的供水、凈土栽培就可以獲得「空前未有的偉大成果」;他甚至認為使用肥料是人類「搞錯了」,「完全不了解土的本質,自然農法的本質就是活用土,即不往土裡加人為肥料,保持清凈,這樣土壤除去邪物,就會發揮本身的性能,」他宣布「所有解決人類問題的技術和方法都存在於自然之中,向自然學習,自然就是上帝,」並將自然農法冠以「救世自然農法。」 岡田茂吉先生的思想深受我國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的觀點和清心寡欲、無為而治,反對工藝技巧,甚至幻想人類回復到「小國寡民」的原始狀態等帶有深厚自然主義傾向的思想的影響,他所倡導的自然農法,無論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因此,儘管他一再聲明救世自然農法「必須向世界提供充足的、經濟的健康食品」,但實際上僅僅依靠傳統自然農法是很難做到的 。

二、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法—自然農法的發展

二戰以後,作為戰敗國的日本,為了解決糧食和其它農產品的嚴重短缺,硫銨等農用化學品的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雖然使糧食等農產品短缺問題得到了緩解,但對土 壤、水體等環境卻產生了不良影響甚至毒害、水稻早衰、米質下降並大量污染。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所帶來的複合污染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農業生產的持續而穩定的發展,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有識之士發出了「硫銨亡國」的警告,並在報刊上公開指責「複合污染」 所帶來的危害,把大量施用化肥、農藥(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日本近代農業稱為「死亡農業」,這充分反映了人們對高度發展的石化農業給人類所帶來的嚴重危害的關切和憂慮,迫切希望能夠找到一種新的生產方式來代替,於是「自然農法」又一次為人們所重視,並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出現了一批傑出的代表人物,福岡正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福岡正信是位農民科學家,也是自然農業著名的研究和實踐者是他通過實踐使自然農業真正形成了自己比較系統的理論和技術,他曾從事植物檢疫與植物保護工作,對日本戰後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所造成的地力下降和環境污染,以至農產品質量下降和農業欠收的惡性循環深有體會,因此,在岡田先生思想的影響下,在多年工作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自然農業思想,他認為現今農業的問題在於人類干預自然太多,人類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各種人為措施、花費大量資材去完成本來由自然承擔的工作,結果還是顧此失彼,問題很多,因此,他主張人類必須走同自然合作的和諧之路,回歸自然,而不應走與自然對抗的「征服自然」之路,他結合自己的實踐,寫了一部著作《秸稈革命( The One Straw Revo lution,1978年)),提出了自己的「自然農法」主張為:無耕起、無肥料、無除草、無農藥即所謂「四無」農業。無耕起,即免耕。依靠植物根系的穿插、大量有機物(包括根茬、秸稈和綠肥等)的腐爛分解和土壤動物及微生物活動來疏鬆土壤,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無肥料,即不施化肥、堆肥和混合肥,完全依靠收穫後的秸稈還田,豆科三葉草等綠肥,以及施用糠殼和禽糞等來維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無除草,即既不中耕也不用化學除草劑,而是用、麥秸和 三葉草等覆蓋地表,抑制雜草的生長,必要時可採用間隙淹水的方 式對於農田雜草進行有效的控制;

無農藥,即不依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認為良好的環境可育健壯的植物;並利用生物防治,讓自然平衡機制把病蟲害控制在最低危害程度。 福岡正信在他20多年的生產實踐中,一直遵循著這四項進行栽培和管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簡化田間作業,土壤理化性質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明顯提高,他種植的水稻產量達4297-582kg/hm平方,與當地傳統農業和石化農業產量不相上下,全年糧食單產可達每公頃8100kg,接近日本農場平均產量水平,而且其產品無污染,被譽為無公害的健康食品,受到人民、尤其是深受污染危害、疾病蔓延地區人民的歡迎。 福岡正信的自然農業是在總結前人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的,與初始自然農業相比,有著較大的甚至本質的改進,形成了較系統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很快為許多人所認識和接受,有力地促進了自然農業的研究和發展,1985年日本自然農業戶已發展到15000多戶,同年,自然農業國際研究開發中心成立,自然農業由日本走向世界,現在以拉美、亞太地區為主,包括美國等在內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相繼建立和準備建立自然農業研究 開發分中心,亞太地區自然農業研究協作網( APNAN)已經形成。 福岡正信本人也因其對自然農業的傑出貢獻於1988年獲得以菲律賓前總統名字命名的獎勵。

三、自然農業的最新動向和趨勢

福岡正信的貢獻在於他提出了較系統的自然農業理論和技術體系,但是他仍然沒有擺「無為」思想的影響。因此,自然農業原來存在的缺陷,如作物營養不平衡(缺磷、鉀)對產量的影響,病蟲雜草危害猖獗時難以及時撲滅以及農民的經濟收益較低等問題仍未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因而也就制約了自然農法的普及和推廣。

1989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了第一次自然農業國際研討會。日本、美國韓國、印度、非律賓、馬來西亞、台灣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派代表參加,會議回顧和討論了自然農業在亞太地區的發展狀態和趨勢;討論了EM有效微生物的概念和匯報研究EM技術的使用情況及效果;確定了在亞太地區建立由各國有關專家組成的聯絡網,促進對自然農業的認識和了解,加強成功技術的交流和應用等。

會議一致認為,自然農法」是探求避免使用化肥和農經,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農場內資源生產營養豐富的健康食品的一種綜合生產體系、其優點是能顯著節約能源,大大改善環境,合理利 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提高食品質量,使其有益於人類健康,經濟會議明確提出了自然農法今後的目標是:必須生產出高質量無污染食品以增強人類的健康:必須在經濟上和精神上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都有利:必須是持續發展的,而且其操作技術是易掌握的;必須不破壞自然和保護環境;必須生產出足夠的糧食來滿足世界上不斷增長的人口需要,「要通過自然農法和有機農業的方法來拯救世界!」

在如何實現上述目標的問題上,自然農業組織內部早就存在著認識上的意見和分歧,近年來表現得更加明顯,分歧的焦點是強調「自然」還是強調「農法」(比嘉照夫語).「農法「派認為、自然農業不是放任自然的懶漢式農業,而應該是在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前提下的一種經濟行為,要在遵循自然界規律的同時,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農法上不斷創新和改革,儘可能採用新成果、新技術和新方法,

近年來,他們特別重視微生物的研究和應用,並取得了重要成果。EM有效微生物的研製成功並廣泛得到應用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EM有效微生物群是由日本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研製成功並於1983年開始試驗使用的,十多年來表明,EM不僅對農作物有明顯的促進生長、增加產量的作用,而且對雞、豬、牛等畜禽也有顯著的增產、抗疫和防止環境污染的效果,深受廣大農戶的歡迎,推廣範圍迅速擴大;1983~1985年只有1戶農民在5hm2地上對 12種作物進行試驗,1988年就發展到1030戶農民在150hm2地上對120多種作物加以使用。現在不僅在目本而且在世界許多國家的種植、養殖和環境保護方面加以應用都取得了理想結果,表現 出了廣闊的前景,因此,有人認為21世紀的自然農業有可能是 EM有效微生物的合理利用為主體的集約型農業;而只有採用EM技木才能夠實現泰國會議上提出的自然農法的奮鬥目標,才有希望滿足21世紀世界對農業的要求。

四,問題和討論

1.自然農業是日本國在20世紀30年代處於經濟危機,環境污染的雙重壓力下產生的,較早地反映了人類對石化農業的憂慮和對恢復自然、保護環境的願望。

五十多年來,由於自然農業的倡導者和研究者們的共同努,自然農業的理論、技術和方法體系正在不斷地形成和完善,已經基本擺脫了自然主義傾向和「無為「思想的影響,成為國際農業研究自然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提倡和研究提出的某些技術, 如果園,早地的草生栽培,免耕,EM有效微生物的利用等已經被廣泛採用,自然農業不僅在日本而且在拉美,東南亞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了響應,因此,只要認真去探索和研究,自然農業一定會建立起自己完整的理論和方法體系,並在此基礎上優化農業發展模式,為世界農業持續而穩定的發展提出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

2.自然農業與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等有許多共同之處。它們都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節約能源、不污染環境和生產無公害的健康食品為目標;儘可能利用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合理的生態關係來進行有效的生產等,其共同的優越性表現為;能顯著節約能源;能大大改善環境;能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有利於農業的綜合持續發展;所生產的產品為無污染的健康食品;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但自然農法尤其強調土壤本身的力量和作用,要求建立一種不斷提高土壤肥力和養分有效性的技術,使土壤變成一個真 正的養分庫,既要像一個熟練工人那樣可連續不斷地生產更多的作物產品,又要充分發揮其本身的力量來抑制病蟲害的產生,因此,在進行秸稈覆蓋,種植綠肥和草生栽培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同 時,還特別注意多功能複合微生物的研製和利用,以促進土壤有機質的分解、養分元素的釋放,同時抑制土壤有害微生物的產生,刺激作物生長。這些微生物及某些菌體又為土壤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料,有利於土壤動物的生長和繁殖,使整個耕層的微生態系統組成豐富、結構複雜、功能完備,既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又增加了土壤的生物活性,土壤緩衝性能也大大提高。 最為大家所關心,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發達、競爭相當激烈的日本, 經濟效益的好壞,農戶收入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自然農業的推廣與普及、生存與發展 。

從總體來說,自然農業由於不使用化肥、農藥,不使用大型的農業機械,投資相對較少,經費產投比即經濟效益較高。但自然農業實[ 行的頭兩年,單位面積的作物產量提高得不明顯,和石化農業相比 甚至略有減少,因此影響了農戶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實際考察中,我們發現大多數自然農業戶的經濟收入水平要高於傳統農業戶(在 拉美、東南亞等地),而和石化農業戶相當。石化農業戶由於大量使用機械、化肥和農藥,產量較高,成本也較高,成本支出約占農業收人的45%~50%;而自然農業戶,生產成本較低,一般只占農業收入的20%~30%;而且其產品是無公害的健康食品,售價一般要高10%~30%。所以,大多數自然農業戶都認為,與石化農業戶相比 經濟收入沒有減少。即使少數戶在剛開始實施自然農業時,經濟收子略有降低,但他們認為,實行自然農業有益於自已也有益於社會, 即使暫時收人少點也沒關係。何況一旦他們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自然農業全部操作程序以後,同樣會獲得較多的財富。

參考文獻(略)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