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口腔潰瘍影響過年的心情,復發性口腔潰瘍中醫防治指導請查收

青島市口腔醫院 發佈 2020-01-20T18:24:20+00:00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8年余,擅長運用疏肝健脾法,治療各種口腔黏膜病及脾胃病,尤其是灼口綜合徵、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慢性牙周炎、慢性胃病等。

本文作者系中醫學博士、主治醫師、青島市口腔醫院中西醫結合口腔粘膜病專病門診主任張愛娟

學術兼職: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三屆委員會青年委員

山東省疼痛醫學會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中醫藥學會第一屆倫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青島市口腔醫學會第三屆口腔粘膜專業委員會委員

個人簡歷:

2007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年獲博士學位。從事中醫臨床工作8年余,擅長運用疏肝健脾法,治療各種口腔黏膜病及脾胃病,尤其是灼口綜合徵、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慢性牙周炎、慢性胃病等。


1

說起口腔潰瘍,我想很多朋友都曾受到過他的困擾。口腔潰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口瘡,尤其有的朋友還會頻繁長口瘡,疼起來有時候連吃飯都會成問題。而中醫傳統理論認為,口為脾之竅,舌為心之苗,那麼,口瘡和心、脾又有什麼關係?

口瘡是一個臨床常見的症狀,很少有人因為單獨的口瘡來就診,我的門診大多數患者來看胃腸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便秘、腹瀉等,同時兼有口瘡;也有專門為此就診的,多是反覆發作,疼痛顯著,四處就醫無效的。那麼,很多情況下當胃腸道疾病治癒了,口瘡也能得到明顯改善或治癒,中醫的神奇之處也在於此,它著眼大處,並非腳疼醫腳緊盯局部,通過整體陰陽氣血的調整,使機體的平衡得到改善,即所謂的治病治本。

復發性口腔潰瘍屬於中醫學中「口瘡」「口糜」 「口破」「口瘍」等範疇。口瘡的概念是指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的以唇、頰、舌、上齶等處肌膜發生黃白色潰爛點且灼熱疼痛為主要特徵的疾病。雖然其病損位於口腔體表,為局部性損害,但從其發病過程來看,有著複雜的全身性背景。西醫的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等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論治。

2

關於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病原因,大體可分為三個方面:外感六淫,飲食不節,內傷七情。

祖國醫學認為其發病部位雖然在口腔黏膜,但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局部病變是全身病變的反映。脾開竅於口,心開竅於舌,牙齦屬脾胃,腎經行於舌兩側,因此,口瘡與心、脾、腎等經脈關係密切。口為脾之竅,諸經多會於口,蓋五味入口藏於脾胃,為之運化津液,以養五氣,五臟之氣偏盛,則諸疾皆盛,故口瘡乃脾氣偏盛,心脾蘊熱所致。心脾積熱、陰虛火旺及脾氣虧虛等均可致本病。

中醫講「血熱肉腐則為瘡」,從古至今,歷代醫家都同意「火熱」就是口瘡的基本病機,那麼,這看不見的「火熱」之邪為什麼會偏偏凝集在口中,「火熱」之邪又來自哪裡?《靈樞 經脈》認為"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所以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經絡運行中哪些經絡經過口舌咽,共六條,分別是心經、脾經、胃經、大腸經、肝經、腎經。

心開竅於舌,心經「從心系,上挾咽」。脾開竅於口,脾經「挾咽,連吞本,散舌下」,心火,脾經積熱,可以循經上傳舌咽,發為口瘡。

胃經「入上齒中,還出挾口,還唇……」大腸經「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所以,胃腸蘊熱也會導致口瘡,這種口瘡也常伴胃火牙痛,便秘腹瀉,甚至可以看到唇周,鼻旁的痘痘粉刺等。肝經「從目系頰里,環唇內」可致口瘡。情志抑鬱,肝氣不舒,或熬夜耗傷肝陰肝血,則生口瘡。腎經「循喉嚨,挾舌本」。久病傷及腎中元陰元陽,腎水腎火失衡,相火妄動,也會得口瘡。

3

那麼這些經脈的火邪又是如何燃起來的呢,結合臨床,結合現代人常見病因,我們談一下這火熱的由來。

首先說心火,中醫認為「諸痛瘡癢,皆屬於心」。心為火髒,內主君火,君火不制則各種瘡瘍腫痛就會發生。正如《聖濟總錄 臟腑總證》中云:「大抵心屬火而惡熱,其受病則易以生熱,熱則血氣壅滯,故為煩躁,寢臥不得安寧,口舌生瘡,頭痛頰赤之類。」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主要還是情志過極而來,《素問 靈蘭秘典論》言:「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七情發於心而內應於五臟,若七情過極影響到心會導致心神失調,進一步影響臟腑功能。人們的焦慮惱怒,常發為心火。這類口瘡多發舌尖、舌緣及唇部,潰瘍紅疼痛明顯,舌尖紅,生芒刺。患者常常口乾、面赤、心中煩熱、失眠、小便黃、脈數。

再說脾熱之證,脾主運化,脾主升清,現代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進食過多肥甘厚味,導致脾氣壅滯,難以運化,清氣難升,濁氣充斥,進食的水谷反而化為積熱、濕濁。臨床上常見心脾兩經火熱並存的,《丹台玉案 口門》所言:「脾開竅於口,飲食厚味,則脾氣凝滯,加之七情煩擾過度,則心火炎盛,而口瘡生矣。」脾熱脾濕的患者常表現為頰粘膜及舌面上滿布白屑斑生,白屑之下鮮紅糜爛,舌紅苔厚膩微黃,脈滑數。

胃腸蘊熱亦從飲食而來,而且陽明經又多氣多血,「兩陽合明為熱盛」,其病都多實多熱,比如嗜好菸酒,過食辛辣滋膩,都會導致火熱邪氣,《醫宗金鑒 刪補名醫方論》載: 「濕熱壅於胃腑,逆於經絡,而為是病……治宜清胃……則咽喉不清,齒齦腫痛等證,廓然俱清矣。」這類潰瘍特點: 數目較多,面積較大或融合成片,多分布在舌邊舌下,頰內唇側或齒齦,甚至面頰部粉刺,潰瘍紅腫疼痛,覆蓋淺黃色偽膜。患者往往兼有唇紅面赤口臭,心煩口渴,溲黃便秘大便臭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證。

再談肝火,肝藏血,主疏泄,肝氣升發,喜條達而惡抑鬱。《臨證指南醫案》「肝為風木之髒,因有相火內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升,全賴腎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重,平時憂思積慮惱怒,七情內傷常導致肝鬱,肝作為風木之髒,又有相火內寄,往往化生火熱,肝火又常常蘊生濕熱,或進一步耗傷肝陰,.肝臟不能得到陰血的滋養,其火更妄動炎上。《醫方考 口病方論》云:「蓋肝主謀慮,膽主決斷……木能生火,故令舌瘡。」肝為將軍之官,具有剛強之性,其氣急而動,易亢易逆,所以這類潰瘍疼痛明顯,紅暈圍繞,肝經「環唇內」,所以常發唇內黏膜或舌側邊緣。患者常常口苦咽干,胸肋脹悶,心煩易怒,失眠不寐,復發與情緒相關,女子則常與月經相關,乳房經前脹痛,月經失調,經血有塊,小腹脹痛,舌尖邊紅,舌苔薄黃,脈弦數。明代薛己《口齒類要 口瘡》:「口瘡,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各經傳變所致,當分別而治之。」

總之,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機以心、脾、腎失調為主。該病的發生和機體臟腑、經絡失衡有關,可以是某臟腑或某經絡本身功能的改變,也可是臟腑經絡功能失衡發生傳變所致。中醫雲「有諸內必行諸外」,故需了解全身整體情況,以利於辨病辨證,確定理、法、方、藥。在臨診中要考慮用藥治療與全身其他臟腑經絡疾病有無不良影響,能否給予適當兼顧。臨床常見虛實兼雜,要辨邪實和正虛,並要根據患者體質、年齡、病程、病證做出正確判斷而論治。同時,也要考慮其原有全身症狀或疾病與復發性口腔潰瘍有無直接或間接關係。比如患者素有脾胃功能失調,便秘或便溏、腹脹、納少等,可通過顧護脾胃,一方面調整消化,另一方面復發性口腔潰瘍也能得到改善。

4

復發性口腔潰瘍病機以心、脾、腎失調為主,該病的發生和機體臟腑、經絡失衡有關。而機體臟腑、經絡系統是一個整體,那麼中醫在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方面的優勢有哪些?

中醫辨證施治治療口腔潰瘍的優勢主要有3方面。(1)針對病因,從根源著手,個性化治療。全面辨別口腔黏膜病,準確查清致病因素,通過調節身體自身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功能,從源根上治療口腔潰瘍病。(2)突破西醫單一診療模式,分型對症治療。剔除單一西藥、激素等藥物治療的弊端,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口腔潰瘍病其療效遠遠高於單一治療方式,在規範分型的基礎上對症治療,且具有縮短療程,減輕痛苦的明顯優勢。(3)利用中藥活性成分調節體內分泌,增強新陳代謝,提高人體整體免疫力,從源根上祛除口腔潰瘍的病源。

5

中醫辨證治療口腔潰瘍,全面調理人體機能,提高免疫,增強抵抗力,具有獨到的優勢。對於復發性口腔潰瘍如何進行中醫辨治?

口腔潰瘍的中醫辨證分型大體上分為實火型和虛火型。實火型又可分為脾胃伏火、心火上炎、肝鬱蘊熱等類型。主要特點是起病急,發病迅速,潰瘍充血,發紅明顯,可見黃色假膜覆蓋及輕度水腫,疼痛明顯。虛火型包括陰虛火旺、脾虛濕潤、脾氣虛弱等。其中以陰虛火旺證最為常見,多以腎陰虛為主,亦可見心陰虛、肝腎陰虛等類型。在虛火型中雖以虛損證為多,但多伴有火旺,有虛火的表現。

在治療方法上,除了中藥內服外,還有外治法,比如塗敷法、含漱藥液。此外,口腔潰瘍的中醫治療方法還有敷貼法、針灸療法、穴位注射、耳穴壓丸、食療、泡腳、藥膳等。

6

我們了解了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辨證論治及治療方法。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注意些什麼呢?

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起居、飲食,尤其是情志調護不容忽視。針對復發性口腔潰瘍,正確的治療是必須的。中醫學主張未病之先,應防患於未然;既病之後,又要防止其繼續傳變。「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開竅於口」,就是說,脾胃有問題會表現在口唇上。故養護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故日常生活調護不容忽視。

首先是情志調護:忌發怒、生悶氣和憂思。情感因素對食慾、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據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中醫認為「脾在志為思」,有「思慮傷脾」之說。而怒傷肝,肝傷則疏泄功能失常,亦影響脾胃運化。脾胃運化失常,則身體免疫力就弱。

其次是飲食調攝,三餐要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葷素搭配。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此外,實火口瘡患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肥甘厚味,如羊肉、韭菜、海鮮、熱帶水果、動物內臟、咖啡、生的蔥蒜、甜食、大棗、辛辣刺激食物、腐乳、臭豆腐,以及過分添加化學成分的食物。虛火口瘡,忌食生冷,不宜過勞。

再次是起居規律,注意冷暖。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勞或熬夜而損傷正氣。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

此外,適當運動也很重要。中醫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念,飯後散步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但「飯後」並非指吃完飯立刻就開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30分鐘再進行,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並且飯後半小時內不能做劇烈運動。可以散步、打太極拳、做氣功等。適當的體育鍛鍊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戴有義齒者,應避免義齒機械刺激損傷粘膜;進食硬物應避免損傷口腔粘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