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為何難以走出失戀的陰霾?

重慶衛生考試人 發佈 2020-01-20T18:37:04+00:00

在心理學中認為,失戀對人來說是一種負性的應激源,由於應激源的持續存在,會出現負性情緒,對周圍環境失去控制的情況。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歌頌悽美的愛情,每個少女的心裡也都盼望著與自己的真愛一生一世。但現實生活往往事與願違,失戀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有的人經歷了失戀的打擊,就會陷入長期的陰霾中,開心不起來。那麼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是怎麼解釋的呢?

在心理學中認為,失戀對人來說是一種負性的應激源,由於應激源的持續存在,會出現負性情緒,對周圍環境失去控制的情況。應激時喚起注意和認知過程,以適應和應對外界環境變化。但應激較劇烈時,認知能力普遍下降。常見的認知性應激反應表現為:意識障礙,如意識膝朧、意識範圍狹小;注意力受損,表現為注意力集中困難、注意範圍狹窄等;記憶、思維、想像力減退等。認知能力下降的一個解釋是應激下喚醒水平超過了最適水平,會影響認知功能。此外,情緒性應激反應如焦慮、抑鬱等,也會影響注意、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

這些負面的認知性應激反應使人陷入災難中,難以自拔。如:

(1)偏執:個體在應激後出現認知狹窄、偏激、鑽牛角尖,平日非常理智的人變得固執、蠻不講理。也可表現為過分的自我關注,注意自身的感受、想法、信念等內部世界,而非外部世界。

(2)災難化:個體經歷應激事件後,過分強調事件的潛在即消極後果,引發了整日惜惴不安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

(3)反覆沉思:不由自主對應激事件反覆思考,阻礙了適應性應對策略如升華、寬恕等機制的出現,使適應受阻。這種反覆思考常帶有強迫症狀的性質。

(4)閃回與闖入性思維:經歷嚴重的災難性事件後,生活中常不由自主的閃回災難的影子,活生生的,就好像重新經歷一樣;或者是腦海中突然闖人一些災難性痛苦情境或思維內容,表現為揮之不去。此為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重要症狀特點。

另一方面,某些認知反應可以是心理防禦機制的一部分,如人、投射等等,還有某些重大應激後可出現選擇性遺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