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考出了一道中國歷史題,考生把考官問懵了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1-20T19:49:21+00:00

選項①是正確答案,但考慮到對選項中的「魏」,會有考生誤認為不是三國時代而是戰國時代的可能性,因此決定參加考試的全體考生都給分。日本高考中心的決定不知道是哪位教授出的這道題,不過我猜想,出題者看到這一決定,一定會很憤怒。因為這道題完全沒有錯誤。誠然,中國歷史上國號、國名相同的不少,

1月18日,日本跟往年一樣,在雨雪霏霏的寒冷天氣中進行了全國統一高考。

在地理歷史《世界史B》的試題中,有一道選擇題,列四個選項,正確答案為選項①:魏實行了屯田制。

日本高考歷史題

在答卷時,有考生對這個選項向監考老師提出質疑,這裡的「魏」究竟指的是三國時期的曹魏,還是戰國時期的魏國?

這一質疑,猶如一記悶棍,居然把主持考試的大學考試中心給打暈了。當天就做出了這樣的決定:「關於1月18日實施的令和二年度大學統一考試的地理歷史《世界史B》的第一題第5問的正確答案,考試參加者全部給分。」

全部給分的意思就是,這道題無論怎麼選擇回答,都算正確。在這一決定的下面,考試中心講述了如下理由:

這道題是從4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正確選項的考題。

選項①是正確答案,但考慮到對選項中的「魏」,會有考生誤認為不是三國時代而是戰國時代的可能性,因此決定參加考試的全體考生都給分。

日本高考中心的決定

不知道是哪位教授出的這道題,不過我猜想,出題者看到這一決定,一定會很憤怒。因為這道題完全沒有錯誤。

誠然,中國歷史上國號、國名相同的不少,如西周東周、前漢後漢、南齊北齊、劉宋趙宋等等,如不加以標明,的確會造成一定的困惑。不過,這道題則不一樣。因為選項除了國名「魏」,還有「實行了屯田制」的表述。有了「屯田制」這幾個字,就把時代完全限定了。

在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還沒有屯田制的出現。以取得軍隊給養或稅糧為目的,屯田作為由政府直接組織經營的集體耕作制度,是在西漢時才出現的。漢文帝時,晁錯建議:「令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上從其言,募民徙塞下。」《漢書·晁錯傳》這一記載,應當是對邊疆屯田的較早記載。這一成功的經驗,在漢武帝時加以制度化,設置有屯田校尉。在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之後,西域屯田的規模已經不小,「吏卒五六萬人」。《漢書·西域傳下·渠犁》亦載:「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降及東漢,又發展出內地屯田。《後漢書·馬援傳》載:「(馬) 援以三輔地曠土沃,而所將賓客猥多,乃上書求屯田上林苑中。許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於建安元年載:「是歲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在官渡之戰後,曹操統一了北方,相對安定的狀況下,開始規模更大的屯田。屯田對魏的國力增強和社會安定起到很大的作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云:「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通過上述對屯田歷史的回顧,可知戰國七雄之一的魏跟屯田毫不貼邊。如果真的戰國時也明確有屯田的記載,那麼這道試題的確會造成考生回答時的困惑。但屯田歷史的事實並沒有多項選擇的問題。說到魏實行屯田制,舍曹魏而無他。

考生出於對中國歷史無知的節外生枝,居然讓日本全國高考中心的官員亂了手腳,大概沒有徵求出題老師的意見,便慌忙做了全體給分的決定。

正可謂誤認題錯,考生偏得。不過,考生無知猶可理解,日本官員對中國歷史知識的貧乏,令人唏噓。這似乎也是日本近年來輕視文科的政府導向帶來的後果吧。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雍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