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心理諮詢」家庭「冷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周瑞玲心理諮詢 發佈 2020-01-20T20:01:30+00:00

近年來,有關教育人士通過走訪和調查研究發現,在很多家庭的教育中都存在著「冷暴力」,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經常在言語和行為上對孩子施暴。

近年來,有關教育人士通過走訪和調查研究發現,在很多家庭的教育中都存在著「冷暴力」,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經常在言語和行為上對孩子施暴。諸如:「你怎麼這麼笨啊,你看看別人家的小孩子多聰明。」「如果下次考試再不及格的話,你就別進這個家門!」「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怎麼就不長記性?」「我已經對你失望透頂了,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吧!」沒有了棍棒的揮舞,但嘲諷、恐嚇的語言仍會像一把把鋒利的匕首一樣刺進孩子弱小的心靈,使他們深陷自卑、自責的心理泥沼里不能自拔,以至於一些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還深受其害。


南京大學心理健康與研究中心的費俊峰副教授,對此痛心疾首地說:「對於孩子,『冷暴力』給他們的身心帶來的傷害更大,隱蔽性也更強,許多孩子因此落下了『病根』,甚至十多年後也未必能驅散這個陰影。」

一位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來到了心理諮詢中心,向心理諮詢師傾訴自己的煩惱。他說自己患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平時不知道怎麼與同學相處,心裡總是有莫名的焦慮感,上課的時候也無法集中精力去聽講。比這些更可怕的是,由於長期過著「離群索居」的日子,他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已出現了明顯的暴力傾向。在心理諮詢師一系列的疏導下,這位大學生透露了實情。原來他的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在很小的時候就在他的肩膀上不停地壓擔子,動不動就大嗓門地喝斥他,就是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之下,他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自信。雖然現在他也想改變這種情況,可心裡總是有陰影,耳邊總有揮之不去的喝罵聲。



有一個孩子,在一次和我私下交談的時候說起了自己的小時候。他說自己的母親幾乎每天都要批評他,不是那些事做得不對,就是告訴他某件事該如何做——試想一下,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在工作時被領導批評一句,心裡往往都受不了,每天這麼多的批評,孩子又如何能承受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家庭教育中的「冷暴力」對孩子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虐待。



一般有以下幾種常見形式:

形式一:漠不關心型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整天沉湎於賭博,對孩子採取愛答不理的態度,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根本不關心,漠視孩子的存在。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形式二:過度批評型

有些家長因為孩子的某些言行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就採用漠視的態度作為對孩子的懲罰。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一廂情願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越來越好,可孩子總是顯得力不從心。



形式三:威脅恐嚇型

這類父母為了顯示其權威,通常喜歡用言語威脅和恐嚇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現象較之前兩者更為常見,例如當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很多父母就會有這樣的言語:「考不及格你就別給我出去玩!」「再要考這麼幾個分,就滾出家門!」

某省有關部門曾對全省4000多名中學生進行過一次調查,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冷暴力」對小學生等兒童帶來的傷害最大,因為處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另外他們對父母還懷有崇拜的心理,因此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話都會被孩子看得很嚴重。此時,如果父母存在著「冷暴力」 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讓孩子自卑或是患上自閉情緒。讓孩子在不良情緒中無法自拔。


家庭中的「冷暴力」對孩子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冷暴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性格的成長,可能會導致孩子有退縮性人格或性格暴躁,富有攻擊性。所謂退縮性人格就是指孩子長期不自信,有濃厚的自卑感,不敢與人交流。性格暴躁的孩子,他的內心就會充滿「攻擊性」,變得偏激、狹隘,容不得不同意見,對他人和社會在言行上可能會採取過激行為。


一些國家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就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比如他們在面對孩子時大都會很溫和,說話時的語氣也包含著尊重的成分。當孩子去做一件事情時,只要努力了,即使結果不是很理想,也是鼓勵大大超過指責,總是不斷以「你做得很不錯」、「非常好」之類的語言來激勵孩子。


如果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多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多和孩子溝通,用關愛的語言代替嘲諷和威脅,孩子的成長會超乎我們的想像。



【周瑞玲心理諮詢中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