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大寒」之黃芪

航天中心醫院 發佈 2020-01-20T20:15:13+00:00

2020年1月20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古人說這個節氣是「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2020年1月20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古人說這個節氣是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諺語有「大寒大寒,抱成一團」,足見大寒節氣的寒冷程度。古詩中「際海煙雲常慘澹,大寒松竹更蕭騷」「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也是對自然界一片蕭條、天氣寒冷至極的寫照。那麼,大寒節氣該如何養生呢? 中醫認為,此時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心腎陽氣。因此,保護陽氣是此時中醫養生的重要原則。而適當食用一些黃芪,可補氣固陽,達到養生的目的。

大寒之黃芪

黃芪是常見的中藥,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的根,具有利水消腫、益氣補血的作用,不僅補氣還能排毒,甚至被人稱為中草藥中的十大養生上品之一。

黃芪是中國較早發現的藥用補品之一,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有「白髮敲簪羞彩勝,黃芪煮粥薦春盤」的詩句。據傳說黃芪名字的由來亦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相傳古時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善針灸術,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於救助他人,後因救墜崖兒童而獻身。老人形瘦,面肌淡黃,人們尊老之稱而敬呼之「黃耆」,老人去世後,人們為紀念他,便將老人墓旁生長的一種甜味,具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藥稱為「黃芪」,並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間廣為流傳應用。

黃芪異名甚多,有「蜀脂」、「獨椹」、「黃耆」、「羊肉」等別名,《藥性論》稱之為「王孫」。黃芪全國各地均有出產,主產於內蒙古、山西、河北及黑龍江等地,黃芪質量最優者當屬山西沁縣綿芪,產於綿上。

中醫認為,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黃芪的養生保健功效主要有益氣、固本、斂汗、生肌、利水、消水腫等。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黃芪生用固表托瘡。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胺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

三款黃芪藥膳

黃芪羊肉湯

【配料】羊肉(肥瘦)1000克,黃芪50克,花椒2克,八角2克,姜10克,精鹽10克,小蔥10克。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成3厘米見方小塊。將羊肉塊放入燉鍋內,加入調料及黃芪,然後加入3倍於羊肉的水,先用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用文火慢燉,約2小時左右即成。

【功效】補腎壯陽,補虛溫中。尤其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當歸黃芪烏雞湯

【配料】烏雞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

【做法】將烏雞肉洗凈,切塊。將上述食材一齊置於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功效】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於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症見經期不准,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


預防流感代茶飲

【配料】黃芪6克,麥冬6克,金銀花3克,菊花3克。

【做法】取優質潔凈的上述處方放入水杯,倒入開水,浸泡後不拘時服用,每日1劑,在流感流行期間可長期服用。

【功效】扶正驅邪,預防流感。


作者介紹

張向群,航天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醫學碩士,主任醫師。

從事中醫臨床和教學工作20餘年,師承名家,主攻溫病,擅長對老年病、消化系統疾病、男科疾病、皮膚科疾病的診斷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努力鑽研,致力於醫藥知識普及,主持或參與編輯多部醫學專著和健康科普讀物,發表醫學論文數篇。曾在北京電視台《健康生活》欄目做專題講座,在航天科工大講堂及航天科工各下屬單位做健康養生講座,受到好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