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如此懦弱,為何還能跟秦、漢、隋、唐並稱?關鍵有這樣一批人

指點江山 發佈 2020-01-20T20:53:04+00:00

到了宋高宗趙構的時候,甚至,不敢在書信中以皇帝自稱,而是以「某」代替。關於其它卑賤的自稱,在此不一一詳列。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宋朝的弱小,懦弱的宋朝皇帝要承擔大部分責任。然而,宋朝君主雖然對於外邦一直卑躬屈膝,但是,對待內臣卻毫不客氣。尤其以岳飛為首的一系列愛國將士,宋國君主對他們

中國古代朝代甚多,從秦漢以來一直排到明清兩代,其中,如五代十國這樣的年代,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大國,各國勢力相差不多,使得史學界一直沒能給該時代定義一個國號。宋朝,在當時也是一個戰亂的時代,比宋朝強大的國家也有許多,但是,後世卻一直將宋朝作為當代的代表。

如果說,中國朝代必須為漢人執政,那麼,元朝和清朝,便說不通了。

那麼,宋朝到底是如何以積弱之身與秦、漢、隋、唐並稱的呢?

在金國建立之前,遼國的實力最大,其領地大約占到了中國的三分之一。而宋朝,卻只有東南一角,其國力遠不如遼國。當時,一個叫完顏阿骨打的女真人,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被耶律延禧(遼國天祚帝)冊封為「節度使」。但是,耶律延禧卻自以為尊貴,心裡一直看不起這些「卑賤」的女真人。

有一次,為了折辱完顏阿骨打,他還命令對方在自己的「頭魚宴」上跳舞助興。之後,完顏阿骨打不受其辱,就此揭竿而反,建立了金國。金國建立之後,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之下迅速崛起,即使是面對強大的遼國,仍然多次取得了勝利。後來,更是一舉滅掉了遼國,將遼國的土地收為己有。

同時,金國還順勢滅掉了北宋,使得之後的南宋,其領土甚至不如遼國殘存勢力「西遼」,面積也僅優於大理和西夏。即使在宋徽宗執政的鼎盛時期,土地面積也只有280萬平方公,而北宋年間的遼國面積,卻達到了489萬平方公里,接近宋朝的兩倍。即使是後來國力衰退的金國,其面積仍然有361萬平方公里之多。可以說,當時的宋朝,實力根本不足以和遼金兩國競爭,尤其宋朝國君的地位,更是尷尬。

其實,宋朝並沒有分為南宋和北宋,只是後世的史學家為了區分宋朝割讓國土前後的兩段時間,才這樣稱呼的。當時,宋朝重文輕武,國力積弱,面對外敵一直處於劣勢地位,一度丟掉了北邊的半壁江山,只剩下南邊一小塊地方得以喘息。

然而,由於宋朝實力弱小,宋朝國君甚至不敢以「皇帝」自居,而是以「宋王」、「宋國主」代稱。在面對金國的時候,宋國君總是處在低人一等的地位,而對於對方的君主,有時稱作「兄長」,有時稱作「叔父」。許多人一直迷戀於宋朝高度發展的經濟和開放的民風,並對這個朝代心生嚮往。

但實際上,宋朝的處境並不像書上描述的那麼好。根據史料文獻記載,當時,金國常常在宋國擄掠平民百姓,其數目加起來最少不低於二十萬。而被擄的百姓每日以淚洗面,但是,擄掠他們的軍官卻吃著酒肉,伴著絲竹管樂欣賞這些「奴隸」的姿態。

其中,女子的命運最為悲慘,她們往往會被賣到妓院從娼,不僅名節喪盡,其性命也很難有所保障。到後來,靖康之亂後,許多皇親貴族也被擄掠到金國中去,她們的下場並不比百姓好多少。而金國百姓用錢買來的娼婦,實際上都是親王女孫、進士夫人、相國侄婦等。

靖康年間,宋欽宗趙桓面對金國皇帝,常常以「子侄」自稱。在其與金國的信件往來中,便可以看到「侄大宋皇帝桓謹致書於伯大金皇帝闕下」這樣的話,侄伯之稱好不親切。反倒是金國發往宋國的信件中,卻很少有看到這樣的前綴。到了宋高宗趙構的時候,甚至,不敢在書信中以皇帝自稱,而是以「某」代替。

關於其它卑賤的自稱,在此不一一詳列。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宋朝的弱小,懦弱的宋朝皇帝要承擔大部分責任。然而,宋朝君主雖然對於外邦一直卑躬屈膝,但是,對待內臣卻毫不客氣。尤其以岳飛為首的一系列愛國將士,宋國君主對他們的仁慈之心蕩然無存。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受到了程朱理學的影響,宋朝歷代皇帝一直對戰爭持排斥心理,而對書法字畫卻頗有興趣。由此,導致的重文輕武風氣,恐怕也是許多愛國武將一直被排擠的原因。面對外邦來犯,宋朝一直都是持著一種容忍的態度。

敵人來犯便逃,不管以金錢賠償,或是以美人相許,只要能夠給自己留下一方土地,朝廷便不會有反抗之心。

然而,無法埋沒的是,即使在宋朝積弱、國君不思進取的環境下,仍然有許多愛國志士為國家揮灑鮮血,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華夏的文明才沒有被斷絕。諸如:岳飛、李綱、韓世忠等抗金名將不斷湧現。他們的存在,證明了宋朝人民從來都不曾放棄收復失地、重建山河的夢想。

更重要的是,在那些愛國仁人志士心中,不管是遼國還是金國,任憑它們的國土面積再大,也只不過是暫時占據了漢家河山的「流寇」。他們現在占據的土地,曾經是秦、漢的土地、隋、唐的土地,而現在,這些地方則是自己即將要收復的土地。「赤心報國,誓殺金賊」這八個字,一直都不是空頭口號。

宋朝的愛國人士,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身為漢人的身份,這也是宋朝能夠被後世承認的重要原因。但是,很可惜,宋朝君主的懦弱,讓這些人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法報國,著實是令人惋惜。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 宋遼金元史》、《契丹國志·州縣載記》、《宋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高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