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分享:什麼是肩胛骨彈響綜合徵?

程氏針灸程凱 發佈 2020-01-20T21:23:02+00:00

解剖肩胛骨緊貼於胸壁後側,形成肩胸關節,其穩定性主要是由周圍的肌肉來維持,這些肌肉可以分成三組:1、肩胸關節肌肉,協調肩胸關節活動;2、肩袖肌,調節盂肱關節活動;3、肩肱關節肌肉,為肱骨運動提供原動力。

肩胛骨的良好位置和協調運動能使盂窩方向以及肩部肌肉處於最適功能狀態,聯合肱骨完成肩關節的各種功能。

肩胛骨彈響綜合徵作為肩胛胸壁關節(簡稱「肩胸關節」)疾病之一,包括肩胸滑囊炎和肩胛骨活動中的捻發音、摩擦音、碰擊音,按照程度劃分其輕者有輕微的不適感或疼痛,嚴重的會出現活動受限。

解剖

肩胛骨緊貼於胸壁後側,形成肩胸關節,其穩定性主要是由周圍的肌肉(圖三、四)來維持,這些肌肉可以分成三組:

1、肩胸關節肌肉(肩胛下肌、前鋸肌、菱形肌、斜方肌),協調肩胸關節活動;

2、肩袖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肩胛下肌),調節盂肱關節活動;

3、肩肱關節肌肉(三角肌、;胸大肌、胸小肌、肱二頭肌等),為肱骨運動提供原動力。

肌肉功能失衡將會導致肩胸關節活動異常。其中,前鋸肌與肩胛下肌共同形成肩胛骨與胸壁間的軟墊,是主要的發病肌肉。

除了肌肉以外常常涉及多個滑囊:前鋸肌下滑囊(由胸壁、前鋸肌和菱形肌構成)、前鋸肌上滑囊(由前鋸肌、肩胛下肌、腋窩構成)。此外還有四個並不恆定的小滑囊,以肩胛骨內上角處(前鋸肌上或前鋸肌下滑囊)多見,肩胛下角處的前鋸肌下滑囊以及肩胛岡內緣斜方肌下部的斜方肌滑囊次之。

那麼彈性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總體來說當肩胛骨凹面於胸壁凸面的正常平滑運動被破壞時,肩胛骨彈響綜合徵發生。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肌肉動力學異常(最為常見原因)

肩胛骨動力學異常與肩胛骨彈響綜合徵可相互影響,肩部上舉時肩胛骨過度後傾,肩胛下角與胸壁間距離縮小;而胸小肌過度緊張,將會導致肩胛骨前傾,縮小肩胛骨上部與胸壁的距離;肩胛骨內下部肌肉較少,此處肩胛下肌最薄,易產生摩擦;另外現代伏案(可以參考前面文章)工作的人群越來越多,這個動作會是肩胛骨形成一個旋前的動作,此時肩胛下肌、前鋸肌、胸小肌、胸大肌等收縮,菱形肌、斜方肌、肩胛提肌、頭夾肌等被拉長,長期維持這個動作會形成肌肉的張力變化,使肩胛骨周圍的力學平衡被打破,形成彈響肩胛。

2、滑囊炎

肩胸滑囊炎主要由肢體過度不當活動和過度使用引起,包括運動(如游泳、投擲、網球等)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過頂運動,認為過頂活動刺激滑囊,反覆刺激形成慢性滑囊炎,炎性組織吸收後形成疤痕或纖維化,導致捻發音和彈響。創傷也可引起滑囊炎。

3、骨或軟組織異常。

骨異常是彈響肩胛骨的另一原因,以肩胸間骨軟骨瘤最常見,除此之外骨質的增生,同樣可以形成這種情況。

主要表現

患者常有工作或運動中肩部和肩胛部過度使用或創傷史,當肩關節主動活動時(包括聳肩),能聽到和觸及肩胛骨下方的捻發音或彈響聲。伴有輕微的不適合和局部疼痛,嚴重者會出現相應活動的障礙。觸診時往往在彈響部位觸摸的明顯的結節、條索或壓痛。

同時需評估患者姿勢,對肩胛骨兩側的進行對稱性評估,脊柱側彎、駝背或翼狀隆起等形體的變化都會影響肩胸關節運動的協調性,形成彈響肩胛。肩胛部肌肉力量評估有助於運動治療,尤其需對上、下斜方肌、菱形肌、前鋸肌、背闊肌、肩胛提肌、肩袖和三角肌評估。

治療

1、對於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不適者,可以採取訓練的方法,包括:姿勢運動調整、肩胛肌訓練、核心肌訓練。姿勢訓練目的在於減輕駝背,保持挺直,強化上胸壁肌肉。駝背和頭前伸、圓肩、肩胛骨的外展與前傾等與彈響密切相關。

肌肉力量異常是肩胛骨動力學異常的重要原因,被拉長的肌肉包括菱形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背闊肌、胸鎖乳突肌、小圓肌、岡下肌、三角肌後部等;短縮的肌肉包括肩胛下肌、前鋸肌、大圓肌、胸小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等。恢復肩胛骨周圍肌肉力量有利於維持肩胛骨穩定,為肢體近端提供穩定,同時改善彈響肩胛骨,在訓練中,尤其需注意肩胛骨下部穩定肌(前鋸肌,中、下斜方肌)訓練,薄弱的前鋸肌導致肩胛骨前傾並誘發彈響。

具體鍛鍊方法:

開肩運動經常做開肩運動,並保持一定時間,可強化前鋸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相反需避免肩胛骨外展和前伸動作(也就是伏案的動作),以減少肩胸間的肌肉組織負荷

伏地挺身、划船動作;

在訓練力量不足的肌肉同時還要對緊張的肌肉進行放鬆(肩背肌放鬆訓練)。

核心力量訓練仰臥起坐,腰背肌訓練等。

2、對於有明顯症狀的患者,一定要先就醫治療(包括針灸、按摩以及其他的中醫理療或西醫封閉治療),症狀解除後才可進行功能鍛鍊。

本文來自:程氏針灸-趙俊偉

感謝您的關注!您還想要了解哪方面的內容?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給我私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