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改變伺服器市場格局,浪潮緊抓雲、AI與邊緣

雷鋒網 發佈 2020-01-20T23:17:12+00:00

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伺服器產品部總經理沈榮數月前走馬上任,也是第一次接受雷鋒網在內的媒體採訪,他此前任職於伺服器上游廠商英特爾,負責過OEM等業務,現在擺在他面前的考題是: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內,實現浪潮伺服器全球第一的目標。

雲計算是不是技術創新?回答這個問題要用以十年記的時間來驗證。

雲計算不僅改變了傳統IT,也改變了與之相關的伺服器行業,浪潮是擁抱雲計算最果斷、最徹底的廠商,所以收穫了屬於它的高速增長期,但當市場不再高速增長,紅利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之後,浪潮拿什麼去搏另一個頂點?

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伺服器產品部總經理沈榮數月前走馬上任,也是第一次接受雷鋒網在內的媒體採訪,他此前任職於伺服器上游廠商英特爾,負責過OEM等業務,現在擺在他面前的考題是: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內,實現浪潮伺服器全球第一的目標。

浪潮信息副總裁、浪潮伺服器產品部總經理沈榮

於浪潮視角,雲計算不是技術創新,而是一場產業整體變革,技術、話語權重新分布,協作規則重新定製。而很多企業把雲計算看作是企業信息化需求的創新,難以適應公有雲等大規模、超大規模用戶的新需求模式,也就錯過了最先開始的雲變革機會。

雲計算「浪潮」十年

2006年,Google發布了最早的雲計算服務,但是2008年末,Intel發布的nehalem才在指令集層面支持了虛擬化,英特爾處理器開始支持虛擬化技術,雲計算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快速發展,所以2009年是真正的雲計算元年。

2009年之後的數年是雲計算髮展的萌芽期,起初,伺服器市場規模增長也沒有太快,直到各大CSP展開雲計算競賽,直接帶來了市場繁榮。2009年到2019年,公有雲市場規模增長4倍以上,成為帶動伺服器市場的主要增長點。

對於浪潮還有一個更為誇張的數字:過去十年全球伺服器市場規模增長101%,浪潮伺服器銷售額增長了5270%。

十年之前,浪潮是伺服器市場的「小角色」;十年之後,浪潮逆市之下仍保持增長,位居全球第三,中國第一。

IDC公布的2019Q3數據顯示,該季度全球伺服器廠商收入同比下降6.7%,為220億美元,出貨量同比下降3%,為307萬台。

逆市從何而來?沈榮強調了兩點,「一方面,2018年大家都在跑馬圈地,互相競爭帶來了採購高峰, 2019年的需求被提前到2018年;另一方面,公有雲有建設周期,先建房子,鋪設水電,後面部署IT產品設備。但當之前採購的伺服器消耗後,明年需求又開始往上走,兩步交叉走的節奏導致需求起伏的變化。」

埋伏突現,以至於多數伺服器廠商都沒有躲過負增長,除了浪潮。全球伺服器市場出貨量和銷售額的前三位是戴爾、HPE和浪潮,出貨量份額分別為16.4%、10.9%和10.3%。其中,戴爾、HPE出貨量同比下降10.2%、9.3%,浪潮居然還能同比增長11.1%。

這也和浪潮不單純做網際網路市場有關,除了服務大型CSP廠商,傳統企業也在轉型,對伺服器同樣有旺盛的需求。浪潮在金融行業2019H1伺服器市場占有率第一,政府伺服器市場占有率第一,能源行業國家電網集采份額第一等等……多行業布局使得浪潮不需要完全依賴單一行業的公有雲行情。

產業變革的JDM模式

雲計算十年帶動了整個IT產業的發展變革,從產業分工到技術應用,到競爭格局,體現在:

  • IT基礎架構的集中化、標準化,催生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發展;

  • 超級CSP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產業的發展模式,推動了開放計算的發展;

  • 軟體定義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計算,存儲,網絡的融合,推動了CT和IT的融合;

  • 全球在雲化IT基礎架構的支出不斷增加,推動全球市場結構不斷變化,競爭格局隨之調整;

  • 全球伺服器市場結構調整明顯,刀片,塔式極度萎縮,多節點伺服器急劇增長,超過30%的市場份額。

如上要素是一系列前因後果,基礎架構標準化,超大規模數據中心誕生,大型CSP話語權提升,希望用開放計算架構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硬體設備,硬體開放也要落地到伺服器製造,浪潮就承接了大部分網際網路廠商需求。軟體定義增強了靈活性,雲計算架構進一步普及和發展,傳統的刀片和塔式不適合新需求,多節點伺服器高速增長。

這也是為什麼對於浪潮這類產業角色,雲計算不僅是技術變革,而是產業變革,雲計算的發展改變了伺服器廠商的經營模式,傳統IT的慢適應不了雲計算的快,各個環節可以被壓縮、革新、重定義,浪潮開始自我進化,JDM模式就是浪潮歸納總結出的一套以快制勝的實踐模式。

J指的是Joint,圍繞智慧計算產品創新,打造一體化生態與多元化客戶需求的緊耦合生態模式;D指的是Design/Development/Deliver,構建從用戶需求、架構設計到產品實現的敏捷化創新和快速交付的業務鏈;M:指的是Manufacture,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實現「一鍵下單」的自動化生產能力,和 「一件下單」的柔性生產能力。

位於濟南的浪潮伺服器製造基地,是浪潮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實現了伺服器生產製造從大規模標準化向大規模定製化模式的升級,濟南智能工廠投入使用後,浪潮整機櫃伺服器整體交付周期從15天縮短至3-7天,生產效率提高30%,產能提升4倍。

JDM本質是對伺服器產業鏈進行網際網路化改造,一款新品的研發周期從1.5年壓縮到9個月,客戶提出需求最快可以3個月交付樣機,訂單交付周期從15天縮短至5-7天,傳統伺服器廠商做不到如此快的響應。

雲、AI與邊緣

伺服器市場的未來在雲、AI與邊緣。

浪潮伺服器產品部副總經理陳彥靈對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表示,「浪潮過去十年發生這麼大的變化,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對未來技術的預測和布局。例如,ODCC我們2009年就在布局,AI也一樣,我們有50%的占有率是因為幾年前就在做AI的布局。最新的邊緣計算去年也已經開始落地,只有我們提前布局,未來才有機會看到更多的需求,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

回到最初的問題,浪潮已經定下來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雲、AI、邊緣漸次而行,每一個需求高峰來臨前都要經歷時間不短的培育期,浪潮從過往得出的經驗便是搶先占位下一個增長點。

雲計算是現在的增長動力,沈榮對於雲計算的增長仍然看好,雲是當前伺服器市場的主體,IT基礎設施用於雲的開支在2019年已經超過了50%,預計在2020年達到57.6%,雲計算對傳統IT的取代在很長一段時間將持續,伺服器市場受益是趨勢。

AI是未來市場增長的動力,AI伺服器到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76億美元,複合增長率30.8%。浪潮硬體產品涵蓋了GPU、FPGA和ASIC三大領域,產品線業界最全最豐富;開發了Caffe-MPI框架、AIStation等一系列AI平台軟體,是具有full-stack技術能力的AI平台方案提供商。

邊緣是更遠期卻更廣闊的市場,布局卻要趁現在。陳彥靈認為,邊緣伺服器市場至少三到五年之後才會進入爆發期,中國將是全球走的最快的市場,邊緣伺服器範圍比較大,應用層面落地還需要大型廠商需求落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