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阻肺、腫瘤化療後,要預防這種真菌感染

影像科豪大夫 發佈 2020-01-20T00:30:34+00:00

當時未引起足夠重視,沒有及時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結果1周後快速進展,氣道壁增厚加重,並出現多發肺實變伴不規則厚壁空洞形成,磨玻璃影增加,可見樹芽征,支氣管鏡證實為侵襲性麴黴病:這種氣道侵襲性麴黴病約占呼吸系統麴黴感染的10%,確診依據是組織活檢,顯微鏡下發現麴黴浸潤至氣管、支氣管

黴菌是地球的清潔工,負責腐化分解各類動植物屍首,轉成有機肥料進入萬物循環。假如沒有黴菌,地球會屍積如山,也將不適合人類生存。

當黴菌患了老花眼或者散光,就會犯錯誤,把還活著的人類器官(肺部最常見)當成腐肉,開始繁殖分解。也不怪黴菌們老眼昏花,因為這些人群常常存在免疫力下降的情況,比如有腫瘤史、應用激素、血液病、愛滋病等原因,這種免疫力低下的狀態會激活黴菌的腐化程序。

比如當氣道免疫力下降,麴黴就像禿鷲一樣嗅到腐敗氣息,飄過來腐化分解氣管壁組織。大約數天到數周時間就能完成腐化分解工作,而人類醫生藉助螺旋CT,就能觀察到氣道侵襲性麴黴病的表現:

如圖所示,這是一位中年男性,存在免疫缺陷的基礎疾病,發熱3天時做CT,發現氣道壁較廣泛增厚,以大氣道為主,內壁光滑,部分氣管腔內密度增高,周圍見淡片狀影,邊緣模糊,沿氣道分布。

當時未引起足夠重視,沒有及時使用抗真菌藥物治療,結果1周後快速進展,氣道壁增厚加重,並出現多發肺實變伴不規則厚壁空洞形成,磨玻璃影增加,可見樹芽征(小氣道也受到波及),支氣管鏡證實為侵襲性麴黴病

這種氣道侵襲性麴黴病約占呼吸系統麴黴感染的10%,確診依據是組織活檢,顯微鏡下發現麴黴浸潤至氣管、支氣管黏膜基層是診斷的病理依。

麴黴清潔工,在氣管內繁殖並分解血肉,會表現出3種形態:

1.潰瘍性氣管支氣管麴黴病,在氣管表面形成潰瘍;

2.阻塞性氣管支氣管麴黴病

麴黴製造的「殭屍腐肉」混合著黏液,還有黏膜水腫,會造成氣管腔狹窄甚至阻塞,遠側可出現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張(螺旋CT可以觀察到狹窄的氣管腔及遠側繼發改變);

3.假膜性麴黴性氣管炎(PNTA)

在氣管表面形成灰白色苔蘚樣假膜,主要累及大氣道,常常難以剝除,強行剝離易引發大出血。

這些白色滲出物通過顯微鏡觀察,是麴黴菌絲侵犯呼吸道造成黏膜上皮壞死,死了之後就會變成灰白色。當發現這種灰白色假膜時,應首先應用全身抗真菌藥及局部灌注抗真菌藥,等病灶變軟時,再用支氣管鏡活檢鉗去除病變,動作宜輕柔,以避免發生致死性大咯血

當身體免疫力下降,麴黴就會在氣道里搭建蒙古包,繁衍牛羊……

當各種原因導致人體全身或者氣道局部免疫力下降,失去了抑制真菌侵襲的能力,麴黴就會像遊牧民族一樣,選一處溫暖濕潤的支氣管壁安家落戶,搭建蒙古包,繁衍牛羊和子孫後代,出現各種病理表現:

氣道壁增厚➡氣管旁肺組織侵襲➡支氣管擴張和空洞(雙側受累,基本對稱)。病變以段、亞段、亞亞段最明顯,空洞內有時可見菌絲。

麴黴作為遊牧民族的精英,完成上述氣道侵襲動作是很快的,僅需要數天至數周時間,短時間內即可形成大片組織壞死與肺局部結構性毀損,所以麴黴病的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很重要,關鍵時候可以挽救生命!

要重視糖尿病、慢阻肺、腫瘤病人的身體保養

這些慢性病和腫瘤病人存在免疫力下降的基礎情況,要重點防範真菌感染!

1. 近年來我國肺部真菌病逐年增加。

2. 美國1000多家醫療機構對11,881例侵襲性肺真菌病病人的統計結果顯示,最容易發生侵襲性肺真菌病的基礎疾病患病群體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第1位(22.2%),其次是糖尿病(21.7%),第3位才是惡性血液病(9.6%)。

3. 對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臨床上出現不典型的肺部感染症狀或不典型的支氣管哮喘樣症狀,如肺部影像學表現為進展迅速的實變結節或空洞,且沿支氣管分布時要高度警惕氣道侵襲性肺麴黴病,應當及時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儘早確診。

4. 侵襲性肺麴黴病患者預後差,病死率極高。研究顯示BAFL標本GM試驗結果可以作為判斷患者預後的指標,GM指數≥2.0反映患者預後較差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是100%和77%。


如果已經確診肺真菌感染,治療複查的時機要科學

疑似侵襲性麴黴病患者,臨床醫生對治療後影像複查的時機選擇,要注意:

病人在7-14天隨訪時,影像可以呈進展表現,因為肺麴黴病影像學改變可以滯後於臨床改善,要結合臨床症狀,延長複查間隔,不要因影像進展而對治療方向產生猶豫。

2016年版《指南》中,建議在治療至少兩周以後再行胸部CT複查,以評估侵襲性麴黴對治療的反應。

本篇專業性較強,希望對某些受真菌感染困擾的讀者朋友有幫助,如有疑問可在留言區留言。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分享小病例,傳遞正能量,歡迎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