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哥白尼並沒有成為明星,而達·文西就可以呢?

新京報 發佈 2020-01-20T00:39:46+00:00

德國慕尼黑大學講師勒爾·茲威克認為,歷史上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共同決定了億萬人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了解人類全部歷史,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在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則,以及在某些過激的情況下,我們會如何行動。

作者丨[德]勒爾·茲威克

歷史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知道以前的事?德國慕尼黑大學講師勒爾·茲威克認為,歷史上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共同決定了億萬人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了解人類全部歷史,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現在人類社會的運行規則,以及在某些過激的情況下,我們會如何行動。

以下內容選自勒爾·茲威克所著的《千年文明史》第13章「第一批流行明星」,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千年文明史》,[德]勒爾·茲威克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8月版。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如同人類史上的第一代流行明星

藝術家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最後的審判》於1541年在羅馬完成,然而壁畫引發了一起醜聞。此前受羅馬教皇的委託,米開朗琪羅在西斯廷禮拜堂的內側牆壁繪製巨幅壁畫,也就是濕壁畫。《最後的審判》的傳統構圖是,耶穌站在雲端,俯視芸芸眾生,做出裁決:「被祝福的善人群,向上攀緣而被導向天國;被判有罪的惡人群,沉淪而下被打入地獄。」也就是說,審判原本是相當殘酷無情的。人們驚嘆於米開朗琪羅將這一內涵呈現到畫作上的技藝手法。米開朗琪羅創造的耶穌與以往壁畫上的耶穌均有不同,耶穌沒有鬍鬚,天使也不帶翅膀。同時人物無論善惡都赤裸著身體。天使和殉道者本應是尊貴的天神,卻以凡人的形象出現。

不止如此,聖徒和罪人也不再守著傳統固定的位置。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整體似乎很混亂,在當時一些評鑑人的眼中,神聖的秩序被破壞了。因為當時對於「最後的審判」這一西方古典繪畫中很常見的題材有著嚴格的規定,比如聖徒應該位於哪個位置,應該是什麼形象,又應該穿著什麼服飾。這些刻板僵硬的規定統統被米開朗琪羅否定。這導致許多人對他憤懣不滿,他因此遭受誹謗、非議,這對於像他這樣有崇高名望的藝術家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米開朗琪羅的畫作在當時毀譽參半,他的創作風格大膽激進,又充滿新鮮感和想像力。因為他是如此的天才、如此的獨特,並在《最後的審判》這幅壁畫中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最終被眾人推崇為「上帝之子」。

《最後的審判》(局部)。

除了米開朗琪羅,當時不乏享有盛名的藝術家。距此100年之前,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就已經在義大利傳播開來。最先掀起這股雕刻和繪畫領域的新風潮的藝術家就是多納泰羅和馬薩喬。他們的作品展現出從未有過的寫實和立體。此前的畫作中,人物普遍一字排開,站在純金色的背景前,顯得十分生硬。這些在多納泰羅和馬薩喬的作品中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生動自然的人物姿態。在描繪戰爭的圖畫中,手持長矛利劍的戰士或是衝鋒在前,或是暫時退後,搏鬥場面遠近構圖,全幅如此。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這就需要藉助透視法,才能展現三維效果。遠處的人物向後依次縮小,這就是基於視覺上的實際效果,近大遠小。兩條或多條平行線向遠處地平線延伸,直至聚合成一點,即滅點,畫面的透視效果便由此產生。

但自15世紀開始,創作出的新畫作並不再只是著重寫實,新的畫風開始醞釀。藝術應淋漓盡致地表達人體的美。在藝術家波提切利、拉斐爾和提香的畫作中,裸體的女性體態舒展,膚如凝脂,仿佛才從地中海的波光平面飄落凡間。觀察者在她們透明的肌膚下感受到血液流動的節奏,男性的肌肉和女性的乳房在服飾下清晰顯現。這樣大膽的手法人們從沒見過。

上一次人體美在藝術創作中如此被盛讚,還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因此這場在15-16世紀興起的人像和藝術風潮以義大利語中的「Rinas-cimento」命名,意為「重生」,今天普遍使用法語中的「Renaissance」

(文藝復興)

。這一名稱的由來是,米開朗琪羅和其他藝術家深受古羅馬時期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重新發現古希臘、古羅馬的思想和表現形式,並進行再創造,使其「重生」。古希臘時期展現裸體美學的雕塑藝術再次被發掘出來。古典時期哲學家對於上帝和世界、美與愛的見解也重新被探討。

這股振奮人類的新思潮發源於義大利,並迅速擴大至歐洲各國。身為時代的弄潮兒,藝術家們受萬眾愛戴。米開朗琪羅、達·文西的大名幾乎無人不曉,歐洲城際列車的名聲還在他們之下。一些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在其生前就在歐洲範圍內贏得了聲譽。是的,他們就如同人類史上的第一代流行明星。當然他們並沒有創作音樂,而是創造鼓舞人心的藝術瑰寶。同樣他們登上舞台的方式也猶如巨星,獨特而瘋狂。

粉絲信件、粉紅裝扮和對遊刃有餘的追捧

米開朗琪羅不修邊幅地四處漫步時,偶爾會引發眾人的驚嘆。他敢於否定他的買主,這些買主可是侯爵或教皇。要知道,當時教皇是世界上最位高權重的人,可以將人扔進地牢,甚至綁在柴火堆上活活燒死。然而藝術家享有特殊的自由。世間流傳關於米開朗琪羅的許多故事,他的特殊身份是教皇賜予的。還傳說,一個主教指責了米開朗琪羅,教皇因此動怒,斥責甚至用自己的權杖打了這位主教。米開朗琪羅也總是收到眾多陌生人的來信,這就像如今的粉絲信件。一個匿名的愛慕者這樣寫道:「最親愛的米開朗琪羅……我是多麼希望,你是我的、我也是你的最真摯的朋友。」

米開朗琪羅

達·文西也同樣可引發人群騷動。他舉手投足間仿佛明星。他會身著一襲粉紅裝扮出席各種宴會。在那個時代,他不僅在藝術上出類拔萃,也同樣致力於研究科學。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自然。所以他會細緻地觀察鳥是怎樣飛翔的,然後設計出了一款飛行裝備,其構造原理與500年後的直升機類似。

達·文西試圖讓人類飛上天,他的研究最初受到當時宗教規則的質疑,畢竟只有擁有翅膀的鳥才能飛向藍天。科學家們也同樣潛心研究,其中包括德國數學家及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哥白尼提出地球是圍繞太陽公轉的,當時世人無法認同這一觀點,相反他們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哥白尼改變了全世界人民一直以來的世界觀。人們將地球、上帝和他們的統治者看作宇宙的中心,然而哥白尼提出新的世界觀——日心說,引起轟動。

儘管如此,為什麼像哥白尼這樣的科學家並沒有成為明星,而像達·文西等藝術家就可以呢?因為藝術家總是魅力十足地登場,再加上他們會通過觀察完成令人著迷的畫作。

為了使畫作更加寫實,達·文西常常會找來動物的屍體作為觀察樣本。蛇、蜥蜴和貓頭鷹擺放在他工作室的各個角落。作畫時,他會因為強烈的創作熱情而忽略這些動物屍體已漸漸腐爛發臭。這些有關藝術家們特質或怪癖的小故事,會在世間傳播,正如今天人們關注有關流行歌手和電影明星的八卦新聞。人們能從文字里了解這些當紅明星,以及他們的藝術創作和想法,在此必須感謝文藝復興初期一項重大的發明:大約1450年,約翰內斯·谷登堡發明了西方的鉛活字印刷術。

在中世紀的歐洲,藝術家們更被看作手工藝者,然而文藝復興時期的新興畫家和雕刻家除了擁有令人嘆服的專業技藝之外,同時又充滿個性和創造力。教皇、帝王和侯爵爭相以高薪聘請他們。提香就曾是查理五世的宮廷畫師,並被封為伯爵和金馬刺教宗的騎士。達·文西也享有過這樣的名人待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這位藝術家年老的時候將他接到了國王的寢宮,讓他安度晚年。這位國王還提供給他高額的薪金,只為讓他留在法國進行創作。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如果他們並非出身貴族,會被晉封為貴族。以聲望來講,他們已經接近侯爵了。富有的以及剛剛發跡的貴族家族,如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米蘭的斯福爾扎家族或者是費拉拉的埃斯特家族,會聘請藝術家為他們工作,比如為他們的節日和遊行隊伍做裝飾。侯爵們清楚,這些藝術家及其作品可以為自己的家族及城邦做宣傳。

然而這不只是自我營銷,也是為了用全新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雖然上帝的教會仍然是最權威的象徵,但是普通人也可以決定,什麼才是對的。個體開始以個人意志為中心。這個時期的這種思維方式被稱作「人文主義」,它來源於拉丁語中的humanitas一詞,意為「人性」,人文主義的意思是「人性的」「崇高無私的」「美好的」。

人們依然在猜測達·文西畫布上的年輕女子的身份

人文主義風潮不只包括畫作,還湧現出許多著作。比如義大利北部作家巴爾達薩雷·卡斯蒂利奧奈的代表作《侍臣論》,在書中一群男女圍坐一起輕鬆討論,如果要成為一個有文化涵養、多才多藝、自信勇敢的人,應該或必須注意些什麼。卡斯蒂利奧奈強調,保持sprezzatura

(不費勁)

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詞是指瀟洒、冷靜、從容不迫的狀態。人們要看起來輕鬆悠閒,遊刃有餘,即使事情並非那麼簡單。文藝復興時期,除了誕生了新的藝術形式,另一種新的表達方式也得到認同,就是瀟洒自在、冷靜自持。

這裡的瀟洒也包含一種自嘲意味,作家們在他們創作的詩歌和劇作中,調侃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主要是一些有名的劇作作家,如克里斯多福·馬洛和威廉·莎士比亞。除此之外,還有一群博學多識的作家,如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他以幽默和辛辣的諷刺而聞名。伊拉斯謨在自己創作的《愚人頌》里,便諷刺了人類的狹隘和愚昧。他對世態百相,從修道士到醫生的各行各業,極盡諷刺之能事。自誇的教師在他筆下也是「可悲之人」。

隨著人文主義思想而來的是,人類的自我價值開始被慢慢探索。在畫作中,這一宗旨展露無遺。當我們仔細觀察文藝復興時期畫作中人物臉部時,就會發現皺紋、斑點,有時甚至會有痦子、肉瘤。看著這些畫,我們不禁會產生疑問,這些畫中的男男女女到底處於何種情緒狀態,是悲傷、沉思、耽於幻想、興奮,還是疑慮滿腹?直至今日,人們依然在猜測達·文西畫布上的年輕女子的身份。《蒙娜麗莎》這幅畫能躋身世界最著名油畫之一,也許甚至沒有之一,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樣的畫作引人入勝,叫人神魂顛倒。因為在《蒙娜麗莎》這幅畫前,人們仿佛身臨其境,似乎對面就坐著這位女子,我們只能猜測,她對我們是不是親切友好,她是不是在發自內心地微笑,或許只是出於禮貌,或者那根本就是強顏歡笑。

這種繪畫風格在整個歐洲獲得讚譽。來自紐倫堡的阿爾布雷希特·丟勒在阿爾卑斯山北部將自己打造成了一代藝術名人,他創作了一幅相當著名的自畫像,會讓人聯想到救世主耶穌。將自己塑造成耶穌,這個人首先得相當自信,這正是sprezzatura——藝術家的瀟洒有餘的風格。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幫助傳播了一種嶄新的人文形象。新的時代開始了,但完全不同於中世紀時期嗎?不,並沒有。雖然藝術家和名流可以自由表達,但是16世紀的人民大眾的生活依然與中世紀時期並無差異。大多數人仍必須為封建領主幹活;藝術家如拉斐爾和提香畫筆下的女性都美麗自信,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婦女卻仍然遭受著壓迫,她們必須同其父親選出的擁有金錢和權力的男人結婚。

在文藝復興時期,依然存在著中世紀的封建傳統——獵巫,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某些女性會被譴責,被綁在草堆上活活燒死。獵巫的矛頭指向的女性,往往只是因為她們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或者擁有神秘治癒能力的人,即所謂的「與惡魔簽訂契約」的人。隔壁的女鄰居會不會一邊攪動著鍋里翻滾的湯,一邊輕聲喃喃自語?也許念著的就是魔咒?這些小誤會最終會引發猜疑,導致嚴重後果。有的時候有些女子只是因為與人不和,就被告發,並被污衊為女巫。

許多被告發的人遭到拷問折磨。嚴刑拷打下,許多人只能招認她們並沒有干過的事情,只為了免受折磨。同樣殘酷的還有宗教法庭,他們迫害異教徒。教會法官下令處死了數千位所謂的異教分子。宗教法庭始建於中世紀,直到近代依舊活躍。

離建立起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文關懷的社會,還有很長一段路。但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和人文思想家至少通過他們的作品,以及他們的行為風格給了許多人勇氣。他們給大眾以鼓舞,讓他們跳脫教會或其他各種權威的限制,例如他們必須看什麼,必須做什麼,又必須想什麼。

以上內容節選自《千年文明史》,小標題為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作者丨[德]勒爾·茲威克

摘編丨何安安

編輯丨安也

校對丨翟永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