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為您解答,B肝患者抗病毒,這點很重要

vili肝病大講堂 發佈 2020-01-20T01:07:26+00:00

其次,患者一旦獲得應答,特別是HBeAg患者發生 HBeAg血清學轉換,在停藥後往往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應答,復發率比核苷類似物治療低第二,IFN治療比核苷類似物治療有更高的HBeAg血清轉換率。

在慢性B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中,當前有效的藥物有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兩種。

由於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的抗HBV機制不同,為了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和治療後獲得最大的利益,包括治療的有效性和經濟費用。

因此,應當根據患者的臨床特點選擇抗病毒治療的藥物,做到個性化。

藥物選擇

在干擾素抗HBV的治療中,IFN通過兩個層面發揮抗病毒作用,一方面IFN與感染細胞表面的干擾素受體結合,誘導病毒感染細胞產生細胞內抗病毒蛋白表達,從而抑制病毒的複製。

另一方面,IFN刺激病毒特異性細胞免疫的產生,通過細胞免疫機制清除病毒感染細胞。

由於HBV感染細胞內cccDNA的難清除性和長期存在,絕大數患者不能將細胞內感染的病毒清除而治癒。

因此,IFN治療後抗HBV效果的維持主要依靠所增強的HBV特異性細胞免疫,如果不能產生足夠強的細胞免疫則很難在停藥後維持治療效果,甚至不能取得抗病毒治療效果。

但與核苷類似物相比,IFN抗HBV治療有其優勢。

首先有確定的療程。

其次,患者一旦獲得應答,特別是 HBeAg患者發生 HBeAg血清學轉換,在停藥後往往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應答,復發率比核苷類似物治療低第二,IFN治療比核苷類似物治療有更高的HBeAg血清轉換率。

由於IFN治療要取得較好的療效依賴於患者本身對HBV有較強的細胞免疫能力。

因此,在患者選擇抗病毒藥物時,應對患者的免疫能力進行初步的判斷。

核苷類似物的抗HBV機制與IFN不同,它主要通過對DNA多聚酶活性的抑制而直接抑制HBV的複製。雖然通過降低血清中的HBV在部分患者可使抗HBV的細胞免疫功能有所恢復,但由於藥物對細胞內病毒複製的強有力抑制同時也減少了病毒蛋白的表達,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免疫細胞對病毒感染細胞的清除能力。

因此,核苷類似物治療後的HBeAg血清轉換率比IFN治療低,但核苷類似物的治療優勢在於他們高效的維持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近95%可達到對病毒複製有效的抑制和ALT恢復正常的目的,而且這種作用與患者的免疫功能無多大的相關性;

因此,對免疫能力低下者,如高血清HBV含量(>107拷貝/ml)、高血清HBeAg滴度、低ALT水平、老年患者、血液透析患者、肝移植術後和有IFN治療禁忌證的患者等,較適合使用核苷類似物,達到維持治療目的。

聯合治療和序貫治療

由於B肝病毒和宿主之間複雜的生物學過程,慢性B型肝炎為HBV和宿主之間長期相互作用、相互鬥爭的過程。

HBV基因的多變性(異質性)、HBV cccDNA的穩定性與宿主的遺傳素質和免疫功能之間,構成了錯綜複雜的生物學過程,從而使作用部位單一的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往往難以奏效。

單一抗病毒藥物的療效不高,應用聯合治療可以增加對B肝病毒作用的靶部位,防止或減少耐毒株的產生;

同時,參考愛滋病和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經驗,聯合兩種甚至是兩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B型肝炎,或許是很有希望的提高療效的重要途徑。

治療劑量和療效觀察

應用核苷類似物治療的患者,一般不主張增加核苷類似物的治療劑量。

但應用不同的核苷類似物抗病毒治療的患者也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出調整。比如,對拉米夫定耐藥變異患者的恩替卡韋治療,為了提高療效,需要將治療劑量由0.5mg提高到1.0mg。

療程、停藥指征和療效預測

干擾素治療慢性B肝患者的療程視患者的HBeAg狀態和治療過程中HBV-DNA和HBeAg的變化而定。

對HBeAg陽性患者,常規療程為6個月,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患者對治療的應答有所變化。核苷類似物對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目前尚無確切的療程,對治療後無HBeAg血清學轉換,停藥後不可避免地造成復發,而有HBeAg血清學轉化者,以往認為仍需6個月以上才能停藥,但臨床觀察仍可造成復發,只是復發時間延長。

對HBeAg陰性患者,也無確切的療程。

停藥後的觀察

慢性B型肝炎在抗病毒治療停藥後,由於有部分患者會復發,因此應當對患者進行觀察,即使對經過干擾素治療而獲得HBeAg血清學轉換的患者,也可能發生病毒的復發和肝炎的再次活動。

在干擾素治療患者,停藥後3個月應該檢測一次HBV-DNA,發生HBeAg轉換的患者每3個月應當檢測一次HBeAg,同時檢測ALT,以及時了解患者是否復發和肝炎活動。

經核苷類似物治療的患者在停藥後,也應嚴密觀察患者HBV標誌物和ALT的變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