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院裡「無痛」過年,中山帶瘤生存者,有愛相隨

南方plus客戶端 發佈 2020-01-20T01:37:07+00:00

木棉花開,2020年春節前夕,中山市中醫院內五科樓道里,一陣香氣撲鼻而來。經過兩次放療了,吳阿姨的心態也從恐懼無助逐漸過渡到頑強自信,拉著孟金成的手她始終停不下來講話,「他告訴我腫瘤就是一種慢性病,我相信有他在,我可以一天比一天更好。」

木棉花開,2020年春節前夕,中山市中醫院內五科樓道里,一陣香氣撲鼻而來。

主治醫師孟金成站在病房門口,老遠他就又聽到了吳阿姨那熟悉的笑聲。今天既不是化療也不是隨訪的日子,吳阿姨在老伴的陪伴下專程回醫院參加「木棉的春天」腫瘤患者人文關懷公益志願活動。內五科是醫院內部的習慣叫法,事實上,這是住院部的腫瘤科,住著的幾乎都是中晚期的癌症患者。

經過兩次放療了,吳阿姨的心態也從恐懼無助逐漸過渡到頑強自信,拉著孟金成的手她始終停不下來講話,「他告訴我腫瘤就是一種慢性病,我相信有他在,我可以一天比一天更好。」吳阿姨聲音洪亮地說著,帶瘤生存年了,70多歲的她還經常被陌生人少猜10多歲。

快到農曆新年了,為了讓住院的癌症患者們能有個「無痛」的溫暖春節,內五科幾乎全員出動前後忙了近兩個月,終於辦起了此次公益活動。大紅春聯寫出了真摯的祝福,映紅了一張張笑臉。

由「扛癌」到「抗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這不是市中醫院內五科的第一次人文關懷活動,會議室里,病友們圍坐在一起暢聊自己的「抗癌」經歷,相互安慰和激勵。「病友們有著同病相憐的心理連繫,比起和醫生與家屬的溝通來說,他們之間的交流往往更為直接。」孟金成透露,吳阿姨就是從病友那裡獲得了力量,「開始時她對放療有些害怕,臨床的患者告訴她自己的化療經歷後,吳阿姨就釋然多了,心情也放鬆了下來。」

總體而言,腫瘤科的患者心理負擔最重,市中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葉沐鎔表示,患癌並不是一個人的煩惱,受到健康狀況、精神心理、經濟條件等多方面的影響,癌症經常會波及到整個家庭。葉沐鎔心中總有一個病例,雖時隔多年仍令他難以忘懷。十餘年前,他長期隨訪的一位心理患者突然失聯了,經輾轉得知,該名患者因交通意外發生了嚴重的顱腦外傷,搶救過後幾乎成為了「植物人」。在此期間,他的妻子又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夫妻雙雙住進了中山市中醫院。

葉沐鎔親眼看到這家人從幸福的生活,跌進了痛苦的深淵。患癌妻子告訴他,「無論怎樣我都要撐下去,只有活著才能照顧臥床的丈夫。」憑著這股意志力,葉沐鎔看到她撐過了7年時光,一點點看著丈夫甦醒過來,自己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從這件事上,葉沐鎔再次感受到心理意志力對於抗癌的作用。「患者的身心狀況是很難分開的,心理上的負擔會轉化成身體上的疼痛,減弱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

公益活動現場,病友們圍坐在一起,手中的筆將溫情真摯的祝願留在了卡片上,護士為內五科的所有病患送去鮮花,花開正艷生機盎然地點綴著病房,冬日勝似春天。「木棉,象徵著堅韌不拔,春天寓意著溫暖和希望。」市中醫院內五科護士長解釋著,將活動起名為「木棉的春天」的寓意。正如那些住進來的患者,也從冷若冰霜慢慢向醫護人員敞開心扉,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

從「扛癌」到「抗癌」,孟金城看著曾經一身戾氣抱怨生活的患者,漸漸變得溫和心中也充滿了愛。「此前,我有個患者每個月都要來醫院交200元左右的藥費,這讓家庭經濟負擔重的他心裡有怨氣,在與醫護人員的長期相處中,他漸漸敞開了心扉,有事也不自己硬抗了。一次,他手裡拿著300元錢,對我說,拿完藥後要請我吃飯。」看著患者內心發生了轉變,孟金成被感動著,他珍惜和每一位患者的每一次相聚,恐怕內五科這個大家庭的下次聚會少了誰。他更希望患者們放鬆心情,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腫瘤已漸漸成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通過放化療和藥物治療等方式,患者們完全可以像吳阿姨那樣瀟洒的生活。

中醫守護病程,舒緩治療痛苦

葉沐鎔負責的不只有腫瘤科,在身心共治理念愈加成熟的今天,葉沐鎔所在的身心醫學科幫助了醫院上上下下很多個專科的患者。然而,對於腫瘤科的患者們,他往往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與幫助。葉沐鎔表示,癌症患者一般要經過五個情緒期:否認期、憤恨期、抑鬱期、妥協期及接受期。處於否認期的患者往往存在焦慮,對診斷表現為震驚和猜疑,反覆求醫檢查企圖逃避;憤恨期的患者會惶恐不安仿若大禍臨頭,表現出悲傷的情緒;進入到抑鬱期,患者確認自身患癌無疑後,便會產生悲觀情緒,一面留戀過去的人生,惦念放不下的種種問題,同時內心十分矛盾,失望多於期待;在妥協期的患者,經歷一個時期的診治與周圍情境的適應,患者接受了自己的角色和狀況;最後,進入接受期的患者,表現為願意積極配合治療,對各種療法寄予很大期望。

葉沐鎔表示,隨著人們對於腫瘤的認識不斷深入,加之治療的方法與手段也更加多樣,他能明顯感覺到如今的患者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經歷上述五個心理期,「很多患者自我調節能力很強,因為知道所以不會恐懼,反而平常心對待,很多帶瘤生存的患者生活質量也很不錯,讓大家看到了希望,有些患者會直接跳過中間的幾步,直達最後的接受期。」葉沐鎔說。

在中醫院,癌症的身心治療不僅包括心理上的輔導,還有中西醫結合腫瘤治療手段,中醫全程參與幫助患者減輕放化療給身體帶來的副作用。孟金成告訴記者,目前,腫瘤科開展了癌痛三階段止痛,並配合中藥內服外治,針灸理療等中醫特色療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毫針刺法、中藥熏洗、中藥內服、穴位貼敷按摩等,可以幫助患者減輕放化療後出現的嘔吐、頑固性癌痛、四肢麻痹等症狀,改善他們的食慾、睡眠狀態。」孟金成說。

發展安寧療護,申請人文關懷病房

醫院內五科和身心醫學科的醫生們常在微信朋友圈裡分享針對各種腫瘤的食譜,和各種關於腫瘤治療的醫學知識。微信成了醫患隨訪的主要溝通工具,在一個個微信群里,大家積極發聲為心中彷徨疑惑的患者鼓勁兒打氣。陳小平常在病房裡看到因缺乏知識造成的誤區,「我曾看到,一位患癌的花季少女,其實病情並不危重,她的媽媽給她列出了一個好長的禁令清單,不讓吃的不讓做的事情很多。」陳小平說,裡面有很多其實並不對腫瘤患者禁止,這位母親對女兒的種種限制,也阻礙了女兒回歸社會。後經陳小平中間協調,不僅母親理解了女兒的病,也更加懂得體諒患病女兒的心情,不再把自己的「愛」強加給她,母女倆的關係發生了根本轉變。

翻開十年前自己的工作計劃,內五科護士長陳小平看到本子上赫然寫著——成立癌症患者關愛之家,傳遞愛和溫暖。「十年間,腫瘤科護理團隊一直在發展安寧療護的道路上探索著,尋求了心理醫生、心理諮詢師、社工和義工的支持,組建了一支由多領域專業人士組成的公益團隊,取名』木棉的春天』。」陳小平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團隊陸續開展了心理疏導、抗癌英雄交流分享會、健康知識宣講、病友聯歡等活動。活動拉近了患友、醫患之間的距離,也讓腫瘤科的醫護人員看到了人文關懷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的重要角色。

有人稱,安寧療護病房,或許是離天堂最近的人間。安寧療護的理念是通過由醫生、護士、志願者、社工、理療師及心理師等人員組成的團隊服務,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幫助,在減少患者身體上疼痛的同時,更關注患者的內心感受,給予患者「靈性照護」,為癌症患者建立一個像家而不像醫院的地方。

患癌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人「扛癌」的包袱可以成為一個社會共同托舉的生命希望。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給市中醫院內五科帶來了莫大的幫助。中山市慧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參與公益多年,負責人虹廷介紹,社工與義工應該成為社會溝通的橋樑,積極為患者連結各方資源,讓他們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和全社會的關心。她認為,如果將醫護人員的醫療專業性與社工的社會公益性相結合,將帶給患者高質量服務的協同效應。

近日,陳小平正式向上級遞交了《中山市中醫院腫瘤科人文關懷病房建設計劃》,打算全方位發展生物、心理、社會三位一體的整合醫學體系,提供身體並重的醫療服務。陳小平對於踐行安寧療護 有著很多自己的想法,如成立關愛之家病友俱樂部,建設心理治療多功能室、延伸護理服務至更大範圍等。她希望這一計劃能得到批准並早日付諸實踐。

【投票】

患者的知情權是其在治病期間的基本權利,在患者治病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不對稱將引起患者不必要猜忌和其對真實病情的了解,進而影響到患者對於治療的配合度。然而,很多患者家屬本著為親屬情緒等因素的考慮,選擇對其隱瞞病情。

您認為,癌症患者是否有必要知道自己的患病情況? 應該 不應該 應該,但針對不同階段要有技巧的告知 提交

【記者】郎慧

【圖片】中山市中醫院供圖

【通訊員】闞笠僮

【作者】 郎慧

【來源】 醫聊所南方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