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棒加蘿蔔」:從優待到愈加驕橫,談北宋驕兵產生的原因及影響

葉凌風 發佈 2020-01-20T02:32:29+00:00

方臘起義三、總結北宋驕兵的產生,是宋朝在借鑑前代沒亡的原因的基礎上,在對武將進行打壓,採取重文輕武政策的同時,對於北宋軍隊的一些中高級將領的優待政策的體現,北宋「驕兵」的產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化解武將集團的不滿,鞏固統治,但是從長原來來看,北宋統治者的這些做法,無異於飲鴆止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軍隊實力對於維護一個國家的安定和百姓的生產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不僅僅在於開疆拓土,打造一個煌煌盛世。還在於保家衛國,展現一個民族的風采與自豪。像大秦銳士,誰與爭鋒,打出了一個朝代的自信。如明末忠軍,以鮮血維護一個民族的榮譽與自尊。因此,從一個時代的軍隊的精神面貌就可以透視出一個王朝的風采。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究分析一下北宋時期的軍隊精神面貌,來談談北宋「驕兵」的產生及其影響。

一、北宋驕兵的產生過程

1、北宋兵制介紹

首先,自從北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以來,宋朝的兵制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由皇帝掌握軍隊的建制、調動和指揮大權,皇帝對於軍隊具有絕對的掌控力。其次,在中央機構的設立上,由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權力,掌握軍權和軍隊命令的發布。然後設立三衙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三個部門,作為全國最高的指揮機構

據《資治通鑑》當中記載宋代的兵制稱:「兵符出於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制。」

就可以窺視出宋朝兵制的特點。除此之外,宋朝的兵又可以分為禁軍、廂軍、鄉兵和藩兵四種。由此,構成了宋代的基本兵制

2、經濟上給與三衙等軍事機構極其優厚的俸祿

雖然在宋朝採取重文輕武的國策來防止武將發生兵變。但是對於一些高級軍功則同時採取優厚的政策待遇。首先,在三衙這個最高指揮機關的人員俸祿待遇上,不可不謂之優厚。成為了北宋制度的一大特點。據《宋史》記載稱:「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祿而薄其禮。」由此可見,對於武將特別是三衙等高級軍官的優厚成為了慣例。甚至一些三衙軍官的俸祿可以超過宰相,難怪當時出現了「恩幸子弟」垂涎三衙職位的現象,當時的評價他們不是貪圖升遷的速度快與否,而且貪圖三衙豐厚的俸祿待遇,因此可見,對於軍隊軍官的豐厚待遇成為北宋的慣例。

3、政治上給與北宋高級軍官政治特權

北宋對於軍隊的優待不僅僅體現在對於三衙等軍事機構人員的經濟厚待,還體現在政治上的特權——恩蔭妻子。俗話說,在我國古代絕大多數人的夢想不過是封候拜將,恩蔭妻子。而在北宋,武將們不需要有燕然勒石的功勞就可以恩蔭妻子,據《宋史·官制》當中對於宋代三衙指使等高級官員揮恩蔭制度的介紹:「母封郡太夫人,妻封郡夫人」,「寵在閤職」等等介紹,由此可見,宋代的高級軍官,不需要浴血沙場,征戰四方就可以博得一個封蔭妻子的榮耀,從這裡就可以窺視出宋代對於武將們的優待之處。以至於後面宋仁宗要限制武將的恩蔭人數

4、北宋其他一些顯示對武將優待的制度慣例

在北宋時期,除了在政治經濟上對於武將加以優待縱容以外,還在其他方面對於武將等具有不同尋常的待遇。首先,對於三衙等一些高級官員具有奏事特權,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皇帝看上去君臨天下,威風八面,但是俗話說「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皇帝的事務不可不謂之多,這樣一來皇帝會有選擇有安排的接件一些大臣,但是,據《宋史》記載稱:「如有非泛擘劃,急速公事,在後殿祗應,便令免杖子,窄衣上殿;」由此可見,三衙等一些軍事機構的人員可以享受特殊接件的待遇。

除此之外,自從宋真宗以來,對於鎮守邊疆的大將回朝述職的時候,一般皇帝都要賜宴,以表達皇帝的優厚榮寵,據《長編》當中記載稱:「故事,節帥陛見必賜宴,掌兵者則不及。……自是掌兵者率以為例」由此可見北宋時期對於武將的優厚待遇不僅僅沒有減少,相反還在不斷加大對於武將的優厚待遇等。除此之外,因為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同一級的官員,武官要受制與文官,但是對於三衙等一些高級軍官來說,雖然樞密使等的地位要低於宰相,但是宰相也必須表達對於他們的敬意,由此可見對於武將的榮寵。

二、北宋「驕兵」產生的影響

1、有利於防止武將造反

眾所周知,自宋朝開國以來就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統治者一直致力於削弱武將對於軍隊的掌控力。范浚所著的《五代論》中寫到:「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就很好的詮釋了宋朝的統治者的心態。然而,一味的打壓武將,壓迫歧視武將,有可能會讓武將心生不滿,極有可能導致武將的集體造反。處於這樣的考量,運用大棒加蘿蔔的方式來安撫武將,在物質生活、世襲特權等等方面給與武將們眾多特權,有利於消弭武將被剝奪軍權的不滿,以此來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2、給國家財政造成重大的壓力與負擔

宋朝的武將不僅僅有著高俸祿的待遇,而且還有用恩蔭特權,除此之外,宋朝還有一個規定:據《宋史》記載稱:「或募土人,就所在團立;或取營伍子弟,聽從本軍;或募饑民,以補本城,或以有罪配隸給役。」而且,宋朝還有在受災地區招募流民的政策,而一個廂軍的月俸祿大概是500文,而在宋朝時期軍隊高達百萬之巨。而且禁軍和一些中高級軍官的俸祿更高,久而久之就會給國家財政帶了極其沉重的負擔,極有可能導致入不敷出的局面,這也就是為什麼北宋中期會進行大規模的改革的原因之一。

3、給國家帶了冗官問題,人浮於事,效率低下

由於北宋對於一些中高級武將具有恩蔭妻子的特權,這就極其容易導致冗官問題的產生, 據《宋史》記載稱:「自古濫官,未有如此之多」而一些武將的恩蔭子弟絕大多數還是在軍事機關里擔任職務,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人浮於事的現象的出現,極大的降低了軍事效率,都說兵貴神速,在這樣的背景下,宋朝難得勝仗就顯得自然而然了。除此之外,長期的軍隊冗官問題,不僅僅會導致軍隊效率的降低,而且還會加劇軍隊腐敗現象的產生,出現剋扣軍餉、喝兵血等等軍隊腐敗問題的出現,極大的降低宋朝軍隊的戰鬥力。

4、不利於發揮普通士兵的積極性,降低軍隊凝聚力

都說只有一支具有凝聚力的軍隊才有高效的戰鬥力,無論是大秦銳士還是盛唐虎士都具有極高的軍隊榮譽感和凝聚力,而宋朝對於軍隊的優待僅僅是局限於軍隊的中高層將領,對於那些普通士兵更多的是採取歧視打壓的態度

據國學大師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說到:「這些宋兵,並不要他們上陣打仗,只在地方當雜差。地方政府有什麼力役,就叫他們做。」

由此可見,北宋時期的軍隊更多的作為一種苦力來使用的,而且,加上當時的人用「丘八」等一些貶義性的詞語來形容軍人,不得不說是對軍人的侮辱,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何談軍隊的戰鬥力?

5、導致對外無勝仗,對內戰亂不斷

眾所周知,宋朝的對外軍事活動當中,極少有打勝仗的例子,更多的是戰敗,以「賠款割地」作為結局而告終。據《宋史》記載在檀淵之盟後軍隊的狀況「「忘戰去兵」,禁軍河北軍和京師軍「武備皆廢」。因為因此恥辱性的檀淵之盟,北宋的軍隊不僅僅不思進取,而且還忘記戰爭,武備皆廢,由此可見,宋代在於對外戰爭上不僅僅在戰術戰略上的失敗,而且在於思想認識上同樣的失敗。這也就會容易導致宋朝一直在對外戰爭中的軟疲狀態

除了在對外戰爭上的失敗以外,宋朝的「驕兵」還讓國內起義不斷,烽火狼煙四起。國內有大規模的「王小波起義」,「」等等大小數十起,而宋朝的「驕兵」由於戰鬥力的缺失,不能夠快速的平定鎮壓起義,導致了國內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同時,也耗費了宋朝原本孱弱的國力,只能通過招安來實現,由此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耗盡了北宋的國運。

三、總結

北宋驕兵的產生,是宋朝在借鑑前代沒亡的原因的基礎上,在對武將進行打壓,採取重文輕武政策的同時,對於北宋軍隊的一些中高級將領的優待政策的體現,北宋「驕兵」的產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化解武將集團的不滿,鞏固統治,但是從長原來來看,北宋統治者的這些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自取滅亡。北宋「驕兵」的產生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宋史》

2、《資治通鑑》

3、《五代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