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的農業農村新格局

一花一世界ice 發佈 2020-01-20T02:36:40+00:00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正在加速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日益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正在加速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日益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日前,全國農業農村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培訓班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辦,全面分析農業農村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面臨的形勢與任務、新等級保護制度、數據安全防護技術及政策、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建設、攻防演練經驗等內容。「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網際網路+智慧農村」「網際網路+精準扶貧」等模式已取得顯著成效,應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網際網路,讓農產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鄉村。

  一、網際網路時代農村建設現狀

  1、網絡覆蓋率達到一定規模,普及率逐年攀升

  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2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653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9.6%,較2017年底提升了3.8個百分點。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2.22億,占整體網民的26.7%,較2017年底增加1291萬人,增長率為6.2%;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為38.4%,較2017年底提升3.0個百分點。

  2、運營電商模式脫貧,未來紅利在農村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農民網上開店直銷農產品、線下搞旅遊觀光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有不少敢想敢幹的農民甚至闖出了不小的名堂,干出了不小的動靜。隨著越來越多的"網店村"和"網店鎮"的不斷出現,不得不說未來網際網路的最大紅利源頭就是在農村。而且,必須要承認的是網際網路也在改變著農村,已經成為了振興農村建設的一股新的中堅力量。紮根在農村的新農民利用網際網路的成功也是全國所有鄉村的一個現實縮影,在未來通過網際網路來實現農村脫貧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

  3、網際網路設施不健全, 鄉村基礎設施薄弱

  鄉村地區移動手機網絡普及率可觀,但科技含量稍高的智能設備及網際網路覆蓋率嚴重不足。學校上網硬體設施配置較低,教師與學生無法及時獲得共享的優質教育資源,鄉村教學方式和質量難以內涵式發展,導致鄉村地區入城求學的「陪讀家庭」數量逐年增多,成為空心村的一大誘因。同樣,鄉村簡陋的醫療設施使醫生缺少遠程培訓和講座學習機會,對鄉村地區的公共衛生教育與預防教育工作難以開展,對患者病情難以得到及時的科學診斷和醫治。

  4、文化共享平台缺失, 鄉村文化難以保護與傳承

  鄉村本身就是一種歷史文化交替而保留下來的時代符號和文化遺產,民風民俗、生活習慣、傳統文藝表演、傳統節日等鄉村文化具有獨特且無可替代的歷史文化意義和社會經濟價值。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山水風貌、鄉村聚落、鄉村建築、民間民俗工藝品等物質層面和生活習慣、傳統文藝表演等行為層面均無法得到優良的繼承。

  5、網際網路式的營銷模式生疏, 鄉村旅遊資源未有效整合

  鄉村旅遊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無干擾的人文與生態等特色,迅速成為一種深得人們喜愛的休閒遊憩方式。但在鄉村旅遊中,無線 W i-Fi、電子地圖、APP 支付等網絡設施極低的普及率,很大程度上降低遊客的遊覽便捷度和舒適度。對於鄉村地區來說,旅遊信息和文化信息利用網際網路高效的平台宣傳意識不足,網際網路營銷模式生疏,農副產品滯銷或廉價處理。

  6、信息化和網絡化數據平台建立尚未完善, 鄉村電商發展受阻

  在網際網路電商大行其道的時代,鄉村電商發展是大勢所趨。然而,在偏遠的鄉村地區,落後的交通設施與不健全的物流體系,相對落後的科技水平與不完善的基礎設施,使得鄉村信息數據平台建立難以實現,使得鄉村地區對網絡使用、網絡電商的認識嚴重不足,電商在鄉村地區的發展遲遲得不到突破,成為鄉村電商與經濟發展的主要阻礙。

  二、「網際網路 + 」帶來鄉村發展機遇

  跨界融合

  「網際網路+」的含義就是通過網際網路將相關部門和相關個體聯繫起來。由於網絡溝通的便捷性、高效性以及實時性,這種聯繫方式很容易跨越時空和身份限制,提高有關方面的協同工作的效率和程度。由於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可以構建從農業科技研發到產業化的暢通路徑,藉助於網際網路的幫助,農業科技人員不僅可以監控整個技術的推廣和實施過程,對於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紕漏和變數進行有效地調整,甚至於可以將產品在市場銷售中出現的反饋意見,很便捷地傳遞到科技人員和生產第一線,進而對產品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調整。這種技術的革新打破了原有農業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的時空阻隔、生活條件等多重阻礙,使得農業科技從研發、出台、實施、評估等方面擁有了暢通的信息聯繫渠道。

  創新驅動

  中國農村經濟長期沿用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這種生產方式對於人均資源本身十分匱乏的中國來說,並不適合。

  近年來很多地方都出現因為盲目種植某類農產品而產生的豐收後反過來難以銷售的現象,導致部分農產品出現價格大起大落的現象,影響了農民的收入,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依據中國的國情,必須實現農業的精準發展才能真正解決中國農村的可持續問題。藉助於網際網路的特質,用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來進行自我革新、自我革命,促使農業生產從粗放式經營轉移到精準式發展的道路上。這種發展模式,是中國農業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新式發展,也是進一步完成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的基本保障。

  人文關懷

  農村是中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整體發展是中國發展的當然支柱。長期以來的二元制社會結構,導致了巨大的城鄉差異,這種差異使得農村地區的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和城市地區出現巨大的鴻溝。而資訊時代的信息爆髮式發展,使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更大,不利於中國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網際網路時代,首先建立的就是話語權的平等,是人和人的平等和對人的尊重,這也是網際網路文化的核心。農村科技信息網絡化的建設就是有效地將農村地區納入資訊時代的軌道,消除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防止信息盲點的出現,也是對農村地區人群的基本關心和人性關懷。

  開放生態

  「網際網路+」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構建一個高度開放化的生態系統。讓很多與產業鏈有關的部門和個人有效地通過網絡銜接起來,直接對話,直接溝通,有效消除制約創新的環節和防止孤島式創新。農業生產,研發者、市場和生產者之間不僅存在很大的時空阻礙,文化層次、思維習慣等方面的差距也形成了溝通的障礙。而網際網路可以構建一個開放化的體系,讓科技的研發者很容易和生產者、市場形成對接,讓有關人員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合作對象,進而利用開放的信息體系進行溝通,從而達成共識。

  三、「網際網路+」農業的6大模式

  模式一、農村電子商務

  在網際網路+農業大潮中,電子商務企業自然是排頭兵。自2015年伊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不少優質農副產品搭上了電商快車,在網上進行售賣,暢銷全國。農村電子商務不斷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成為政府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

  模式二、農業眾籌模式

  作為熱度飆升的網際網路金融的一個分支,眾籌對很多人來說已不再陌生,但在農業領域運作眾籌,尚屬新鮮。農業眾籌目前並沒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農業企業需要多藉助其他行業經驗,跳出行業看行業,打破傳統思維,創造符合自身條件的新模式。

  總體來說,農業眾籌可以貫穿於整個農業大鏈條的各個環節,從農業育種、種植到生產、加工和銷售等整個全產業鏈。同時,能夠運用網際網路的大數據提前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就可以有序的組織生產。從田間地頭開始,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對農作物實施灌溉,最後輸出合格的產品,再通過網際網路傳輸出去。對消費者來說,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極有吸引力。

  模式三、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

  現在,各種各樣的農村信息服務網站也在興起,全國涉農的網站已經超過了3000個,村村樂、萬村網、三農網、新農網、村村通網等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資源。

  目前網際網路+農村信息服務類的公司還不是很多,其一是農村網絡設施不夠完善,另一方面則是在農村使用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人數較少,即使使用的人數當中,還存在這一批僅是用來作為日常看電視、打電話等的一種工具,真正用於上網獲取信息資源的還較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發展和農村網絡化的鋪開,農村信息服務也會大受歡迎。

  模式四、農村金融模式

  對於農民,除了渴望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外,他們還迫切希望解決發展產業上缺資金、技術、能力的難題。讓各類三農客戶特別是貧困農民貸款進得來、貸得到、辦得快、還得起。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將其作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

  模式五、農產品品牌創建模式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品牌農業或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商機。而農村電子商務已經不是一種營銷工具,它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思維模式。

  目前比較出色的農產品電商品牌有河北羊絨、山東博興的草編和土布、奉節臍橙、甘肅成縣核桃等等。由於農產品整體的品牌缺位,比其他品類具有更大的品牌打造空間,所以,未來品牌農產品電商將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模式六、農村電商物流服務

  目前農村物流網絡很不健全。傳統物流僅僅依靠郵政來支撐。但隨著農村電商隊伍的不斷壯大,以及農村網購的數量增多,再加上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城政策的放開,各項渠道的打開,郵政的業務開始拓展,但負荷巨大,難免不產生紕漏。

  目前,郵政依託原有的郵政基地,打開郵樂網網購平台,通過郵政運送至千家萬戶。同時開發除農產品外的農村電商的新內容,如農資農具、數字農家樂、特色旅遊和招商引資等。

  此外,藉助「郵掌柜」系統,在郵政網點、「三農」服務站、村郵站甚至利用投遞員等線下實體,開展線上線下的互動營銷。

  四、「網際網路+」農村農業建設的若干建議

  1、強化「網際網路+」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工作的結合力度

  一是要把「網際網路+」與加快農業發展模式結合起來,將網際網路應用到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戰後環節及農產品生產的全產業鏈;二是要把網際網路+農業與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結合起來,通過電商培訓、專項補貼等形式,培養一批「新農人」創業者。三是把「網際網路+」農業與脫貧攻堅戰略結合,加大對電商平台對接,帶動貧困縣。

  2、強化農村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對農村寬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推進寬頻進村到組入戶,縮小城鄉間地區間「數字鴻溝」的硬體基礎,通過定向補貼等形式積極推進農村網際網路「提速降費」。

  3、強化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合理規劃物流資源整合,加大物流資源在縣域層面的統籌力度,鼓勵郵政、供銷社通過整體出租、入股等合作形式,深入開展與平台電商及現代物流企業的合作。加強冷鏈物流建設。

  4、強化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

  制定農產品線上交易分類標準,建立適應農產品發展的標準體系,通過標準化提升線上銷售農產品的質量和品質,頻道生產者改進生產和產後運銷管理。相關部門及時對假冒偽劣產品清理下線,維護農業電商市場交易秩序,強化電商誠信建設。

  5、強化農村電商的人力資本支撐

  整合農村、人社、商務、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針對不同類型主題和應用,開展專題性,體系性「網際網路+」應用培訓。依託縣域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通過政府採購等形式鼓勵平台電商積極參與農戶網際網路知識普及培訓,傳授用得上的「網際網路+」知識和實操技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