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如何打贏虎牢關之戰,一戰定天下?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發佈 2020-01-20T03:43:26+00:00

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一次剪除兩個強敵,一戰定天下,堪稱古代戰爭史上的奇蹟。此戰中,李世民把握了「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本質,在看似不利的局面下牢牢把握主動權;隨後將計就計,「形之,敵必從之」,誘使敵人犯錯;最後,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果斷出擊,一戰而定!

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一次剪除兩個強敵,一戰定天下,堪稱古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此戰中,李世民把握了「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的本質,在看似不利的局面下牢牢把握主動權;隨後將計就計,「形之,敵必從之」,誘使敵人犯錯;最後,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果斷出擊,一戰而定!

仔細回顧這場經典戰役,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和學習《孫子兵法》。

三足鼎立

隋末大亂,群雄並起。經過一連串的攻伐,中國北方形成了三股較強的勢力。

李淵集團是此時天下最大的勢力。此時,他已經雄踞關中、隴右、河東、巴蜀。甚至在李密歸降後,一度控制了山東等地。

王世充集團以洛陽為中心,在擊敗李密後,經過不斷發展。王世充的勢力範圍南起襄陽、北到黃河、西起崤函、東至徐州,有雄踞中原之勢。

竇建德集團割據河北,開始南下,從大唐手中奪取了黎陽,並正在進攻孟海公、徐圓朗的勢力,向山東發展。

三足鼎立之勢,再次出現!

各有各的算盤

既然是鼎足之勢,在進行軍事行動時,就自然要把三方面的動向都考慮進來。

唐朝的算盤:拉一個,打一個。

出兵洛陽前,李淵對竇建德展開了「伐交」,派使者對竇建德示好。

王世充的算盤:兩弱抗一強。

當唐軍來犯時,王世充一邊組織抵抗,一邊派人找竇建德:咱們唇亡齒寒呀!兄弟,拉我一把!

竇建德的算盤:鷸蚌相爭,見機行事。

竇建德是其中最為從容的一方。

對李淵的「連和」,他積極響應。他讓人歸還了同安公主。

意思很明顯:你們先打!我再看看!

李世民打准王世充軟肋,粉碎了竇建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企圖

竇建德的算盤不可謂不精當!

儘管李世民和他的將軍們早已通過一場場勝利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但是,李世民過去的勝利,大多是在野戰取勝。

而重兵圍城,打大規模攻堅戰,則並非唐軍所長。

再者,王世充也算是一代英雄,他曾擊敗了李密等人,以他兵馬之強,如果組織起來,未必不能給唐軍製造重大傷亡!

不過,李世民再次讓他的對手們失望了!

李世民一出手,就打到了王世充的軟肋上!

世充得地雖多,率皆羈屬。——封德彝。

王世充的地盤不小,但對大部分區域的動員能力不強。而且,其軍隊主力也都雲集在洛陽附近。

因此,李世民的作戰部署是:斷絕洛陽與外界的聯繫。

一方面:使王世充難以充分動員戰爭潛力!

另一方面:使王世充的主力補給困難!

唐軍迅速控制了慈澗、洛口、懷州等地,使洛陽成為了孤城!

隨後,李世民以免圍困洛陽,以免分略各地。

如此,李世民沒有付出太大代價,就牢牢鎖死了王世充!

竇建德預計的局面,並沒有出現!

竇建德沒有太多選擇了。如果他再不出手,王世充的敗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竇建德扯起大旗,十萬大軍,號稱三十萬,浩浩蕩蕩來打!

竇建德的算盤是:夏攻其外,鄭攻其內,破唐必矣。唐師既退,徐觀其變,鄭可取則取之,並兩國之兵,乘唐師之老,天下可取也!

表面上,竇建德是來「漁翁得利」;實際上,唐軍損耗不大,且已控制險要,而王世充危在旦夕,竇建德並不握有主動權!

高效溝通,上下一心

此時,大唐面臨著艱難的抉擇。

一方面,唐軍雖然已經完成了對洛陽之敵的圍困,但敵軍主力尚在,攻城難以得手;

王世充守備很嚴,飛石重五十斤,能投擲200步。大弩粗如車幅,能射500步!李世民晝夜進攻,旬余不能克。

另一方面,竇建德大軍隨時要來。

到時,內有堅城不克,外有大敵來臨,形勢將十分危險!

因此,劉弘基等人提出:不如先退軍,擇機再來!

此時,連李淵都感覺形勢不利,密詔李世民退軍。

李世民深知,此時不可退兵!於是,展開了一系列繁瑣的溝通工作!

對下,李世民下令:「洛陽未克,師必不還,敢言班師者斬!」

對上,李世民讓封德彝和李淵講道理:現在回師,敵人形勢復振,聯結一處,更難圖取了!

李世民對上對下,作好了溝通,大唐上下一心,堅決應戰!

分兵的奧妙:先為不可勝

夏攻其外,鄭攻其內。既然如此,就必然要分兵迎敵。

如何分兵呢?

1、今宜分兵守洛陽,深溝高磊,世充出兵,慣勿與戰。大王親帥驍銳,先據成皋,厲兵訓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勞,決可克也。

王世充方向:儘管敵軍主力尚在,但因周邊險要均為唐軍所控制。因此,戰與不戰,在我不在敵。只要唐軍固守險要,足以壓制王世充。

2、吾據虎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險爭鋒,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戰,旬月之間,世充自潰。城破兵馬強,氣勢自倍,一舉兩克,在此行矣。若不遠進,賊如虎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兩賊并力,其勢必強,何弊可乘?

竇建德方向:虎牢關正是咽喉要地。在這裡,兵力不易展開,只要在虎牢關擋住對手,戰與不戰也在我手!

討論完畢,李世民以李元吉、屈突通負責洛陽戰場,自率3500精騎支援虎牢關。

相持

相持期,往往顯得不那麼波瀾壯闊。但是,相持期,卻是雙方力量消長的關鍵期!

1、挫敵銳氣。

抵達虎牢關次日,李世民就率500驍騎東出虎牢20餘里,途中,李世民將部隊分道埋伏,一路靠近竇建德大營。

敵軍以為是偵察兵,就派人來抓。

李世民覺得敵人給的待遇太低,不過癮,大聲提醒敵人:「我是秦王呀!」引弓射死一個敵將。

敵軍大驚,5、6000騎跑出來抓人!

李世民與尉遲敬德邊打邊走,將敵人引入包圍圈!

一戰之下,斬首300餘級,俘獲敵軍驍將殷秋等人!

2、破敵糧道

老規矩,破壞敵人的糧道,可以加劇敵軍士氣的衰落。

李世民曾派王君廓領軍抄襲竇建德糧道,大勝,擒拿了敵軍大將張青特。

如此,經過月余的相持,竇建德毫無進展,屢次受挫,將士漸有思歸之心。

李世民,穩住了形勢!

竇建德的抉擇

就在竇建德受困之時,凌敬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避實擊虛。

凌敬建議的進軍路線如上圖。

如此,有三利:

1、一路進入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2、拓地收眾,形勢更強;3、關中震駭,鄭圍自解。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既有把握,有利於自己,又不辜負「盟友」的辦法。

凌敬的方略,好是好。不過,有一個前提:時間趕得及。

即:在竇建德完成進取蒲坂的計劃前,王世充撐得住!

按照凌敬之策,即便順利實施,也要連續翻越大山,一路難行。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根本搞不定。

洛陽能撐那麼久嗎?

王世充派來的使者不斷報告:洛陽已經糧食吃盡,連草根都快吃完了!

因此,竇建德拒絕凌敬的建議,選擇直接進攻虎牢,也是無奈之選!

將計就計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孫子兵法》

竇建德,在等一個機會。

李世民,也有軟肋:虎牢兩側險山,難以放牧,而唐軍的草料不夠,需要到黃河北邊放牧!

竇建德計劃:趁唐軍牧馬,人馬分離時,襲取虎牢!

李世民得報,將計就計:他將千餘馬匹放牧,引誘竇建德來攻。然後,趁夜潛回虎牢。

竇建德得知李世民放牧,迅速組織大軍,於次日,發兵來攻!

如此,竇建德就由「狐疑不戰」,轉為「冒險爭鋒」,李世民取勝之機來臨了!

竇建德的布陣:正中下懷

竇建德率軍抵達汜水後,李世民只看了一眼,就說:過了中午,我就一定能擊敗他了!

李世民如何看出的呢?

竇建德的布陣,正中李世民下懷!

竇建德的布陣,北起黃河,南到鵲山,戰線綿延二十餘里!

李世民作戰時,最注重了解對手的虛實。其中,敵陣的「厚薄」,又是李世民最為關切的。

在洛陽之戰中,為了探明敵陣的厚薄,李世民奮力偵察,與大隊走散,戰馬中箭,岌岌可危,幸有丘行恭奮力相救,才得脫險!

今天,藏於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的「颯露紫」石刻,正訴說了這段事跡。

如今,竇建德把戰線拉得如此之長,其厚度一定受到了影響!


如此,李世民獲得了「出敵陣後」的良機!

李世民定下策略:堅守不出,等敵人累了、睏了,我們就去給他們來一壺!

試陣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孫子兵法.虛實篇》

果然,到了午後,竇建德的士兵曝曬了數個時辰,饑渴難耐,開始出現了紀律鬆弛的現象。

時機已到!

可是,李世民的這次出擊必須十分謹慎!

因為:一旦攻陣不利,竇建德大軍追過來,虎牢將十分危險!

保險起見,李世民決定:試陣!

他下令宇文士及率300騎兵過河,在竇建德陣前,向南移動。

李世民秘授機宜:如果敵陣不動,你就回來;如果敵軍騷動,你就立刻擾亂敵軍!我大軍趁勢殺出!

宇文士及領命而出。

竇建德的士兵很給面子:迅速騷動起來!

李世民大呼:可擊矣!

迅速出擊!

破陣

李世民率輕騎兵先出,身先士卒,大軍後繼,渡過汜水,直衝竇建德大陣!

竇建德,一直以擅長奇襲而聞名,遇到這種事情,也不慌張,令旗一揮,騎兵上!

可是,竇建德的大兵團組織能力確實有點問題:正在退朝的朝臣擋住了騎兵出擊的路線!

結果,一番操作之下,時機耽擱了,唐軍已殺到面前,竇建德被迫退卻。

唐將竇抗瞅準時機,對著竇建德就追!竇建德拚死抵抗,竇抗「戰小不利」。

李世民見狀,迅速來支持竇抗,「所向披靡」!

如此,戰役一打響,竇建德的指揮系統就被破壞了!

此時,淮陽王李道玄「殺」出一個好消息!

他挺身死戰,殺出竇建德陣後,又一路殺了回來!

李世民大喜!親率玄甲軍殺到敵軍陣後,然後,豎起大旗!

竇建德的軍隊見狀,士氣崩潰,紛紛潰敗!

唐軍追奔三十里,斬首三千餘級!

竇建德身負多處傷,最終被白士讓俘獲!

破陣的兩個關鍵因素

在感嘆李世民用兵之法時,此戰的另兩個關鍵因素,也不能忽略。

1、唐軍的裝備優勢。

淮陽王李道玄沖陣時,「飛矢集身,狀如蝟毛」,「而其射人多中弦而撲」。

自己被射得像刺蝟一樣了,卻沒什麼事。

自己射別人,敵人中弦而撲!

看來,比起農民起義出身的竇建德軍來,國防軍出身的唐軍裝備上還是有優勢得多!

正因為有這種優勢,唐軍的衝鋒能所向披靡,沖亂敵陣。

2、精準打擊。

此戰,唐軍斬首三千餘級,俘獲五萬餘眾!

提到以少勝多的戰役時,總是有人質疑:怎麼可能?就是幾萬頭豬也砍不過來呀!

確實,如果唐軍衝擊不能持續製造混亂,在其勢能被釋放後;竇建德不斷調整,發揮其數量優勢,那唐軍將極為危險!

因此,李世民的出擊,必須如高手出招,集全身力量在一根手指上,點中穴位,一招制敵!

李世民精準地選擇敵軍的指揮系統衝擊,破壞敵軍的指揮效率;以衝破敵陣為進攻第一階段任務;以心理戰瓦解敵軍士氣,最終,完成了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蹟!

總論

此戰中,李世民的用兵之能展現得淋漓盡致!

當王世充未克,竇建德逼近時,表面上看,唐軍是出於遭到內外夾攻的不利局面,此時作戰,並不符合「先為不可勝」的作戰原則。

但是,李世民頭腦情形,透過現象看本質,利用自己已經控制洛陽周邊險要的有利局面,合理布局,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相持階段,他身先士卒,首戰小勝,挫敵銳氣,穩定軍心!

隨後,他又利用竇建德的作戰企圖,將計就計,使敵在錯誤信息地引導下「冒險爭鋒」,暴露弱點!

決戰時,他利用竇建德布陣失誤,果斷出擊,出敵陣後,並豎起大旗,利用心理戰,促使敵軍總崩潰!

最終,一次剪除兩個大敵,一戰定天下!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朋友,在生活中,您會不會也遇到「老問題沒解決,更大的新問題又來擾」的困難呢?

果真如此,不必驚慌!有些困難看起來很大,但是,只要我們冷靜分析問題的本質,合理髮揮自己的優勢,堅決、勇敢地去應對,我們依然能把握主動,贏得勝利!

祝君勝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