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打仗也是贏過的啊

胡小小芝麻燒餅 發佈 2020-01-20T04:14:54+00:00

中國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的朝代,偏偏是個軟蛋,讓許多覺得經濟發展就必定導致國富兵強的人有點尷尬。雖然宋軍部分將領忠心報國,鬥志昂揚,不懼生死,身先士卒,可每次進剿仍然是己方屍橫遍野,最終無功而返。

一說起北宋的文化,大家紛紛點讚;一說起北宋的軍事,大家紛紛鄙視。

中國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的朝代,偏偏是個軟蛋,讓許多覺得經濟發展就必定導致國富兵強的人有點尷尬。

其實,北宋的軍事弱雞不假,但北宋打仗還是贏過的啊!這來之不易的勝利,值得好好說道一下。

自唐覆亡以來,中原陷入軍閥混戰,西北邊緣地帶則因為中央權威的坍塌而出現了巨大的權力真空。就在這時,由鮮卑拓跋部與當地羌人融合而成的新民族党項人趁機崛起,並在李繼遷率領下,建立了自己的西夏政權雛形,填補了這個權力真空。

西夏疆域圖

西夏與北宋大致以當時的橫山為界,勢如水火。從宋仁宗開始,為了消滅這個割據西北的強敵,以免給遼增加新的盟友,宋軍就由原來的小規模突襲,改為大兵團進剿。

宋仁宗時代的軍隊問題很多,比如各部之間配合極差、又沒有高效的情報系統與後勤系統配合,導致戰鬥力低下。 雖然宋軍部分將領忠心報國,鬥志昂揚,不懼生死,身先士卒,可每次進剿仍然是己方屍橫遍野,最終無功而返。

不過,北宋最終還是摸索出了制勝西夏的戰略戰術。

(影視劇中的西夏皇帝李元昊)

第一回合——永樂城戰敗

宋神宗繼位之後,為了一雪前恥,以振國威,這位年輕君主決定任用朝廷內部的強硬派王安石為相,組織變法。果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北宋國庫儲備大大提升,給對外戰爭創造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有了厚實的家底,宋神宗摩拳擦掌,在偵知西夏內部陷入政爭時,便認為機會難得,迫不及待地發動進剿。結果,由於西夏方面早有察覺,而且做了堅壁清野的工作,所以宋軍孤軍深入西夏靈州腹地,補給斷絕,糧草不濟,最後不得不匆忙退出。

但是,神宗並不死心,他迫切地期望引誘西夏派出主力同他作戰,好一舉殲滅敵人。所以他採取了給事中徐禧等人建議,決定在雙方對峙的中間地帶橫山構築堡寨,步步為營,以持續消耗西夏國力。而對於北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他是完全耗得起的。

公元1082年,由十餘萬宋軍與20萬民夫組成的先遣兵團,在鄜延路臨近西夏地帶構築起永樂城,作為謀取西夏國土的前哨陣地。 徐禧等自信永樂城背靠大山,易守難攻,自己手中又握有十幾萬軍隊,所以絲毫不擔心西夏來襲。

但是,西夏方面的情報系統何等的發達,就在永樂城即將竣工的時候,西夏大軍就逼近了城池。此時,徐禧才略微感覺到了形勢的嚴重,有將領勸他主動出擊,趁對方立足未穩,打他一個措手不及。但徐忌憚夏軍的重甲騎兵鐵鷂子,所以當即否決。

平心而論,徐此舉並非妄自菲薄,而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為他作為北宋官場中人,深知各部配合程度之差,更何況己方軍隊構成成分複雜,有正規禁軍也有臨時招募的民夫,還有大量地方僱傭軍。一旦出城作戰不力,城內又出現叛亂譁變,那可得不償失。所以徐禧決定閉門死守,同時派弓箭手以神臂弓阻擊夏軍攻城。徐禧希望對方糧盡,然後主動撤退。

西夏方面的確如徐禧所料,出現了糧荒,不過,夏軍也發現,永樂城的水源供應地就在城外,如果將其拿下,城內將因缺水而不攻自破。畢竟,沒有水比沒有食物的滋味,可要難受百倍。在夏軍突擊隊的攻擊下,守衛水源的宋軍一觸即潰,城內果然出現了缺水的危機,而在這時,夏軍又加強了誘降宣傳攻勢,眼看形勢危急,徐禧也有些動搖了。

主帥的游移不定,讓困守城內的十幾萬人馬錯失了及時突圍的大好時機,而周圍地區的宋軍攻勢疲軟,也難以挽救永樂城主力。終於,城池被西夏大軍攻破,徐禧等高級官員戰死城中。宋神宗寄望於步步為營,攻滅西夏的策略,基本上可以宣告失敗。

(西夏皇帝與鐵鷂子重騎兵)

第二回合——洪德城反敗為勝

永樂城的軍事失敗,給北宋的軍界造成了不小的震動,但它也提供了兩個有益的經驗教訓。首先,對夏戰爭固然要重視依託城池防禦,但如果不及時以攻為守,出城決戰,那麼敵強我弱的局面就不會從根本上扭轉;其次,城內的供水安全十分重要,所以下一次選定城址,務必要在城內多開泉眼或將水源選在敵軍不易攻取的位置。

神宗抱定雪恥之心,但天不假年,永樂城之役後不過三兩年功夫,皇帝就抱憾而去。繼位的新皇帝處在新舊黨爭的政治漩渦之中,難以脫身,對夏的軍事鬥爭,一度陷入了停滯,而也就在此時,西夏的政治強人梁太后決定對北宋發動復仇之戰。她將攻擊目標,選定為北宋環慶路的洪德城等多處要隘。和之前的神宗皇帝一樣,梁太后也自信地認為,對手內部的政爭,一定會給自己創造勝利的機會。但是事態的發展,恐怕要狠狠地打她的臉。

公元1092年秋,西夏舉全國之力,出兵橫山,各軍分頭行動,打算將洪德等城池分割包圍,然後吸引北宋機動部隊來救援,再徐圖將其圍殲。 這種圍點打援的打法,頗為先進。不過執行起來,將困難重重。

原來,就在西夏軍隊傾巢出動之時,北宋環慶路的主帥章楶,就把自己有限的精銳力量集結起來,分頭潛出城去,埋伏在山谷之中。同時,宋廷也得知西夏犯境一事,於是派來了多支援軍,章楶得到這支生力軍,並未急於讓他們入城,而是效法前者,也各自尋找地點隱蔽起來,以待緊要關頭夾擊西夏人馬。

說來也巧, 就在護送梁太后的西夏軍隊途經洪德城南門外時,守將折可適從對方的軍容上,明顯感覺出了——敵人隊伍里可能有大官。 於是率軍踴躍出擊,打亂了西夏軍隊的行軍陣型,雙方鏖戰在一處。而與此同時,一些埋伏已久的宋軍也從山頭放箭或直接加入戰鬥,宋夏兩軍,就這樣在狹窄的山谷中交上了火。

此時,決定戰局的關鍵因素,在於雙方誰還能投入更多的預備隊,折可適奮戰多時,精疲力竭,也迫切希望夏軍的攻勢可以減弱。不過,他得失望了,因為潛伏在西夏軍尾部的李浩等將領,看到對方軍容嚴整,陷入了徘徊和猶豫,他們可能還指望著洪德城等地的宋軍能攪亂對方陣型,自己才能從容發揮呢。

眼看援軍不到,已經暴露埋伏地點的宋軍在激戰多時後,不得不退入城中休整,而西夏軍隊試圖尾隨入城,則被箭雨殺傷甚多,暫時潰退,雙方僵持許久。最後,李浩等終於從探子處得知了洪德城等處的情況,最後才緩緩加入戰局。而梁太后因為攻城不利,己方糧草接濟有限,虛晃一槍,擺脫了和宋軍李浩等部糾纏,便退回橫山西北。

宋軍雖然在洪德城之戰重挫西夏軍隊銳氣,但卻並未殲滅對方主力,宋夏仍然維持著相持不下 的局面。

(宋哲宗)

第三回合——平夏城重挫夏軍銳氣

洪德城的勝利,讓宋軍感到振奮,這時,隨著哲宗皇帝長大成人,他也迫切希望效法父親神宗皇帝,給西夏更大的軍事打擊。公元1098年,在宋哲宗的命令下,涇原路的宋軍向西挺進,在西夏的重要農墾區石門硤附近構築起了新的堡寨,而西北重鎮平夏城就坐落於此。為了保證這次對夏戰爭的勝利,宋廷還任命了被譽為「常勝將軍」的章楶來統帥涇原路軍隊。

西夏方面了解到宋軍推進到自己的家門口,自然是驚訝外帶恐懼。所以,為了避免宋軍長期在平夏城附近駐紮擴張,他們又進行總動員,匯集了超過二十萬的兵力來蕩平北宋的前沿陣地。

章楶認真吸取了之前永樂城敗北的教訓,首先堅壁清野,將附近軍民集中到城內;其次又抽調精壯潛出城去,密切注意西夏方面的動向,並實施騷擾; 最後,他把方圓百里的城外水源都投了毒, 可以看出,章楶這次也是下了血本。

西夏軍隊開到戰區後,還是故技重施,打算切斷城內水源,不過,宋軍這次提前做了相應準備,所以夏軍無功而返。而就在他們決定取用附近水源時,中毒乃至於身死者大量出現,給軍心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接下來的攻城之戰中,夏軍分頭試圖攻取平夏城及其周圍壁壘,一部分夏軍試圖挖掘地道通入城內,結果被灌了水的壕溝所阻斷,狼狽退回。一部分夏軍仗著己方有重甲包裹,冒著箭雨逼近城牆,結果不是被飛來石塊砸成肉醬,就是被火箭引燃,嚎叫著潰退下去。

到了晚上,西夏軍隊仗著人多勢眾,並未把宋軍偷營劫寨放在心上,而章楶偏偏在這時命令手下出擊,讓夏軍蒙受不小的損失。 眼看著自己是空國而來,戰鬥進展又不順利,徒費糧餉甚巨,西夏太后擔憂老家被偷襲,於是不甘心地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平夏城保住了,它和其他營寨一起,繼續監控著不安分的西夏,給北宋帶來了難得的和平。

北宋的軍隊戰鬥力弱是事實,不是錢多人多就能解決的,後來的後金打敗契丹、蒙古滅女真、滿洲鐵騎打敗大明,反反覆復說明一個道理,國富跟兵強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

從永樂城兵敗到平夏城的勝利,北宋終於摸索到了自己獨特的制夏戰術,對於一個弱者來說,能認清自己的位置,找到應對強敵的策略,也算是一種聊以慰藉的成功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