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認為,聰明的父母會使用「期望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米粒媽媽育兒經 發佈 2020-01-07T05:49:11+00:0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行為,尤其是上學的時候,老師通常都會重視一部分優秀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會多點名幾次,或者多去幾次辦公室,對最近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行為,尤其是上學的時候,老師通常都會重視一部分優秀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會多點名幾次,或者多去幾次辦公室,對最近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而一般的學生則會主動去向老師詢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老師的關注,但是差的學生既不會向老師詢問,老師也幾乎不會管,於是好學生就越來越好,差學生就越來越差。

可是成績差的學生和成績優異的學生在智力方面似乎沒有那麼大的差距,但是為什麼成績會差的那麼多?其實這和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分不開的,而這也就是哈佛大學教授羅森塔爾等人為首的許多心理學專家提出的「期望效應」,他們認為,學生的智力發展與老師的關注程度是成正比的。

「期望效應」一詞原本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有一位國王名字叫皮格馬利翁,他非常善於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位少女,非常的令他喜愛,於是他就對這個雕像充滿了愛,並且希望雕像能夠活過來,結果沒想到雕像竟然真的活了。

這也就是後來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稱之為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就是「期望效應」。

哈佛大學教授認為,人是需要鼓勵的,孩子也不例外,而聰明的父母則會使用「期望效應」,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為什麼短短的一個期望就能讓孩子更優秀呢?

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暗示,羅森塔爾曾經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在一個班級里隨機挑選了一些學生的名字,並且告訴老師,這些學生智力非常好,是能夠「大器晚成」的。但其實這些學生和其他學生並沒有什麼區別,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在最後考試中,這些孩子的成績竟然真的超出了前一次成績很多。

這種心理暗示讓這些學生覺得自己一定能行,而老師也覺得這些學生一定能行,於是給予了特別的照顧,所以學生們變得更加優秀。

所以說老師和父母的期望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成績,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專家提倡鼓勵孩子的原因。

當孩子的周圍有很多關注度,期望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就時,孩子就會變得更加喜歡付出努力。

而有研究表明,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甚至可以超過教養方式的兩倍。這種來自父母的期望其實和老師的期望在效果上來說是一樣的,即使孩子在學校里感受到了挫敗,但是父母只要用對方法,那麼給孩子的期望將足以讓孩子進步。

但是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注重了結果,其實過程才是最主要的,比如在想讓孩子提高語文成績的時候不再要求他考120分,而是讓他平時多讀一些課外書,多背一些古詩詞等等具體的要求。

但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急於求成了,反而忽略掉了孩子的心理,這樣也不會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比如很多家長不知道對孩子的期望居然還能讓孩子進步。其實只要多學習一下優秀的教育方法,就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

現在很多父母都忽視了孩子除知識以外的教育,而對於教育孩子也並不熟悉。所以今天我特意找到了一本《正面管教》推薦給大家,這本書的英文原版暢銷400萬冊,被翻譯成了16種語言廣為流傳。作者簡·尼爾森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優秀的心理學家,她的這本書從1981年問世以來,已經成為了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懲戒、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使他們學會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讓他們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其實這也正是另一個方面的「期望」,只不過是通過「軟管教」來讓孩子處在一種自願去努力的狀態。

愛孩子也要愛得正確,這本書能夠幫助家長掌握正面管教的方法,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這一本書38元一頓飯錢,能夠學會管教孩子,讓孩子變成一個優秀的小孩,還是非常划算的。而且快要放假了,在假期里讀一讀還是非常不錯的。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