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腸鏡能保5-10年沒問題?——腸鏡檢查真有這麼厲害嗎?

胃腸病科普 發佈 2020-01-07T05:57:17+00:00

在2019年世界物聯網大會—智慧健康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做了《如何提高我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水平》主題的演講。

在2019年世界物聯網大會—智慧健康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做了《如何提高我國結直腸癌早診早治水平》主題的演講。演講中,李兆申院士強調:

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結腸鏡檢查果真那麼神奇、這麼厲害嗎?

1、50歲以後,3個人中就有一個長有腺瘤

年底了,朋友圈的內鏡醫生紛紛曬出一年的工作量和數據統計。

就腸鏡檢查來說,查出最多的是結直腸息肉,咱們就拿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內鏡診療中心的數據來說話吧。(只統計腺瘤性腸息肉的檢出情況,因為這種息肉有很大的癌變幾率。)

腺瘤的總檢出率(年齡>=50歲):為31.7%,其中男性為37.6%,女性為24.5。

按不同年齡段做統計:

男性:

40-49歲,26.3%;

50-59歲,36.2;

60歲以後38.7%。

女性:

40-49歲,14.7%;

50-59歲,28.8;

60-69歲,32.7%;

>69歲,37.1%。

從這組數據,男性40-49歲,每4個人就有1個有腺瘤性息肉。而50歲以後,每3個人就有一個有腺瘤性息肉。

女性息肉的生長明顯晚於男性,或許是因為雌激素的保護作用。

而絕經以後,女性腺瘤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快速增長。

因此,推薦男性40歲,女性50歲以後腸鏡查體是有事實依據的。

2、無症狀並不代表沒有問題,有症狀就晚了

消化道早期癌症(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主要的症狀、唯一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它不是查出來的,無論你查不查,它都會在那裡,不能因為我們有症狀了才到醫療機構去做篩查。

結直腸癌從結直腸息肉慢慢病變到晚期轉移不是一兩個月、一兩年的事,它的周期約有15年。這就意味著給了我們預防的機會,只要我們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息肉並切除之,就可以把癌症扼殺在搖籃之中。

前幾天有一個68歲的女性患者,從來沒做過腸鏡,是看過我的科普,所以她儘管沒什麼症狀,也想做一下腸鏡。

她平時身體狀況很好,可以說是她家裡同輩里身體最好的一個。

結果有點出人意料,腸鏡發現一個約一公分左右的息肉,表面糜爛,接觸易出血,考慮可能局部會癌變,取了病理是中重度異形增生,於是做了鏡下診斷性切除,在摘除時,感覺不好,基底部很硬,結果病理報告腸癌,已經侵潤到基底部,必須手術。

目前病人還沒手術,不過可以肯定,手術後預後不會差,應該還是早期。

我跟病人說,你真幸運,如果晚幾個月,等有症狀才做腸鏡,那就晚了。

所以,可以看出,腸鏡檢查有多重要!現在專家共識建議四十五歲以上的人都應該做一下腸鏡,而五十歲以上必須做一下腸鏡。

現在結腸息肉的發病率很高,而很多結直腸癌都是結腸腺瘤樣息肉癌變。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3、我國消化道早癌診斷率只有15%左右

根據全球癌症負擔估計結果顯示,我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占全球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的23.7%和30.2%,在全球185個國家或地區中,中國的惡性腫瘤發病、死亡位居中等偏上水平。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就占了21個,全球約50%的消化道腫瘤發生在我國。

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幾年來,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顯上升態勢,防控形勢嚴峻,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且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著3.9%、死亡率保持2.5%的增幅。

消化道腫瘤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約占國內所有腫瘤病例的一半。在發病率最高的前6種癌症中,胃腸道腫瘤占據了三席: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

面對著如此嚴峻的癌症防控形勢,遺憾的是,目前我國消化道早期腫瘤的診斷率不高,只有15%左右,遠低於同為消化道腫瘤高發的日本和韓國(70%以上)。

我國85%左右的消化道腫瘤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五年生存率很低,而且患者及其家庭要承受巨大的痛苦,要面臨巨額的醫療費用。

而我們與日韓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主要在於公民的胃腸鏡意識不夠強,宣傳力度還不夠,大眾 對它的重要性缺乏了解。

4、結直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

從一枚息肉,發展為癌症,需要很長時間,有資料顯示一般大於5~10年,但也有發展較快的,這與發現息肉的性質、大小、數目及全身狀況等相關,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85%以上的結直腸癌來自未經治療的腺瘤性息肉,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過程大致如下:

  • 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期腺癌→晚期腺癌。

我們只要在它癌變之前切掉它,就能避免癌症的發生。

但,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即使是息肉切除後,也需要定期複查。因為首次腸鏡可能會漏診;

還有因為可能切除後會留有殘端;

再者,容易長息肉的人,還會再長。

我們所做的就是,及時檢查,發現就切,讓它根本沒有機會癌變!!!

預防腸癌,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著名臨床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發表研究稱,一次腸癌篩查可以使發生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三分之一,並且可以挽救無數的生命。

腸鏡篩查時我們發現了腸道里的息肉並將之切除,這樣就可以避免它發展為癌症從而預防腫瘤,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這是基本的規律。

即使息肉已經癌變了,但只要還是早期,大部分可獲得良好預後,5年生存率超過90%,部分可行內鏡微創治療獲得根治,所以說腸鏡檢查是篩查結直腸癌非常有效的辦法。

5、腸鏡檢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痛苦

雖然說腸鏡檢查是篩查結直腸癌最為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其實很多人是牴觸的,有些人甚至聞之色變。很多人年年做各種各樣的體檢,但就是不願意做腸鏡檢查。

其實腸鏡檢查的感受因人而異,有些人沒啥感覺,有的人卻無法耐受,這固然與受檢者的身體狀態和操作者的水平相關。而有的醫生更狠,都能夠自己給自己做腸鏡(下圖)。

可見腸鏡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受,也沒有那麼可怕。

遲來的檢查帶來的可能是後悔,這不是還有無痛腸鏡嗎?

無痛腸鏡即靜脈注射適量的麻醉鎮靜藥物,使患者在數秒內進入睡眠狀態,全身放鬆後再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患者沒有任何痛苦。

所用藥物起效時間短,代謝速度快,檢查結束後,患者很快清醒,無明顯不適。

正如很多過來人切身的感受:在睡夢中就輕鬆完成了腸鏡檢查,再也不用擔心普通腸鏡帶來的恐懼和痛苦。

隨著麻醉技術的發展,目前研究表明,無痛腸鏡時的麻醉對身體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對大腦也不會產生實質性的損害,是安全有效的,已受到了醫患雙方的肯定。

6、這些人必須立即檢查,不要等到40歲

一般認為有以下症狀者為大腸癌高危人群,應及時做大結腸鏡檢查,以有助於發現早期大腸癌。

1、有原因不明的便血,血性粘液便、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腹痛、腹瀉,消瘦,腹部包塊,肛門急墜不適、貧血患者;

2、有大腸癌癌前期病變如大腸腺瘤性息肉,家族家族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史者;

3、有精神刺激,闌尾、膽囊手術手術史者;

4、飲食以肉類及精細飲為主者;缺乏運動者;

5、有大腸癌病史、癌胚抗原(CEA)試驗陽性者;

6、有子宮及攝護腺盆腔放療史、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及上述大腸癌高危人群者,建議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結腸鏡檢查,以排除早期大腸癌或大腸癌前變的可能。

小結一下:

1、腺瘤性息肉要變成癌,需要平均10年左右,而腸癌形成大約在55歲以後,我們無症狀做腸鏡要選在45歲之前,此時它往往還是息肉,切掉它,即使它再長出來,再癌變,還需要10年左右,可見,院士的話並非空穴來風。

2、但是,某些高危人群不要等到40歲;

3、腺瘤切除後必須要遵醫囑複查。

4、腸鏡檢查也不是100%的完美,又會有一定的漏診率,所以,過了45歲,最好把胃腸鏡作為常規體檢項目,這樣更為保險,可謂萬無一失!

#我的冬日門診##清風計劃##生命召集令超能團#@生命召集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