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風俗 | 大餑餑里飄年味

天下新鮮事 發佈 2020-01-21T05:59:08+00:00

走進村民吳曉蕾家,院子裡支著兩口大鍋,鍋底下燒著木頭,屋裡面七八個婦女正在用「降龍十八掌」揉搓著餑餑面,那場面一下子就把人拽進濃濃的忙年中,「我們做的是門樓有名的『開口笑』餑餑,咱的餑餑是純手工的,用的都是農村做餑餑的『老套路』,目前餑餑已經坐著高鐵、飛機、輪船運往全國各地了。文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過年蒸大餑餑,是膠東人的習俗。在福山門樓鎮門樓村,這還不到農曆小年,可餑餑香已經溢滿了小村莊,處處都流淌著年味。

走進村民吳曉蕾家,院子裡支著兩口大鍋,鍋底下燒著木頭,屋裡面七八個婦女正在用「降龍十八掌」揉搓著餑餑面,那場面一下子就把人拽進濃濃的忙年中,「我們做的是門樓有名的『開口笑』餑餑,咱的餑餑是純手工的,用的都是農村做餑餑的『老套路』,目前餑餑已經坐著高鐵、飛機、輪船運往全國各地了。」吳曉蕾很自豪地說。

院子裡四層蒸籠在蒸餑餑,餑餑的香味撲鼻而來,說垂涎三尺一點也不誇張。屋裡是另一番天地,一邊是忙碌著做餑餑的場景,另一邊則是「餑餑世界」。婦女們就像魔術師,揉面,搓形,放棗,最主要的是施展做「開口笑」的秘訣,可即便你眼不眨地看,也很難學會這個秘訣。最東面的屋子是「餑餑世界」,那一排排出鍋的餑餑像一個個神氣的將軍整齊地排列著。「這些餑餑很快就要發往廣州了,把咱煙臺的年味帶到廣州去。」

很多人會以為吳曉蕾是賣餑餑的吧?其實也不是的,純屬「無心插柳」,每年也就前前後後做20天的餑餑。「我家是經營飯店的,以往每逢過年前,我和婆婆就會做一些餑餑送給客戶和朋友,誰知道就這樣傳開了,一發而不可收拾。」從去年開始,進入臘月門後,吳曉蕾就鄰居們一起做大餑餑,一般一天要蒸50斤的麵粉要蒸10袋,現在吳曉蕾已經把年味送到了全國各地。「一般餑餑蒸到小年前後,接下來也要忙活自家的年,給老公、女兒還有家裡的老人去買買衣服,然後就是收拾打掃家,做皮凍、做面魚、炸丸子……」


文 / 衣文萍

攝影 / 唐克

原文發表於《煙臺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