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丨全球書情

單讀reading 發佈 2020-01-07T06:28:56+00:00

剛剛過去的一周,我們在杭州舉辦了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選出了 9 本年度作品。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時報》的編輯們也評選出了 2019 年度十本最佳小說、非小說作品。今天,讓我們看看美國同行選出了哪十本好書。

剛剛過去的一周,我們在杭州舉辦了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選出了 9 本年度作品。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時報》的編輯們也評選出了 2019 年度十本最佳小說、非小說作品。今天,讓我們看看美國同行選出了哪十本好書。

《紐約時報》評 2019 年度十本好書

《呼吸》(Exhalation)

特德·姜(Ted Chiang)著

《呼吸》是美國華裔科幻作家,4 屆雨果獎、4 屆星雲獎得主特德·姜的第二本小說集,收錄了特德·姜的 9 篇中短篇小說,其中 4 篇《雙面真相》《大寂靜》《臍》和《焦慮是自由引起的暈眩》屬首次集結出版的新作。好萊塢電影《降臨》原作者的身份,讓特德·姜得到了國內許多科幻愛好者的認識與喜愛。而特德·姜深刻的哲學思索、優美的人文主義情懷筆調,讓他在一眾當代科幻作家中顯得出類拔萃。相信對於十分低調的特德·姜來說,讀者的喜愛比任何大獎來得都重要。《呼吸》中文版已於同年推出。

《消失的土地》(Disappearing Earth)

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著

美國青年作家茱莉亞·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的處女作,一部關於女性的小說。故事發生在勘察加半島的邊緣小鎮,兩個小女孩突然失蹤,給鎮上許多女人的生活帶來巨大影響,同時,她們的命運也被聯繫得更加緊密。小說中,發生在每個女人身上的故事構成一章,並將時間向前推進一個月,這些故事相互交疊、步步推進,最終,文本意義上的失蹤事件退至次席,作者真正的思考漸漸揭開:在多種族、邊緣化、複雜而固化的社會中,保有脆弱性和恐懼、慾望和夢想的女性如何與社會相處,又如何自處。

《托皮卡學校》(The Topeka School)

本·勒納(Ben Lerner)著

在接連推出《離開阿托查車站》(Leaving the Atocha Station)和《10:04》兩部優秀的小說後,本·勒納帶來了他的第三部小說《托皮卡學校》(The Topeka School)。小說主角亞當·戈登(Adam Gordon)是一名高中生,他是學校的辯論明星,甚至有望成為全國辯論比賽的冠軍,此外,他還是一名頗有抱負的詩人,並且擁有一身強壯的體魄。這個優秀的男孩本應成為家庭的驕傲,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直男癌」(toxic masculinity)文化充斥的社會氛圍中,一個眾人眼中的優秀男孩的成長實則充滿挑戰。

《失蹤兒童檔案》(Lost Children Archive)

瓦萊麗婭·魯塞利(Valeria Luiselli)著

墨西哥作家瓦萊里婭·魯塞利(Valeria Luiselli)的首次英文寫作,聚焦近年來由於美國總統川普上台而鬧得不可開交的墨西哥移民問題。夏季,一對夫婦帶著他們的一兒一女從紐約驅車前往亞利桑那州。在這場穿越幾乎整個美國的漫長旅途中,夫妻的婚姻裂痕逐漸加劇。半路上,他們又遇到了一名墨西哥移民,她在試圖越過邊境時與女兒走散。在救人與自救的抉擇中,移民、兒童失蹤等一系列社會問題被擺上檯面,正義與公平被重新衡量。

《開往丹吉爾的夜船》(Night Boat to Tangier)

凱文·巴里(Kevin Barry)著

在這部愛爾蘭作家凱文·巴里(Kevin Barry)創作的新版《等待戈多》中,兩個上了年紀的毒販子莫里斯和查理正徘徊在輪渡碼頭附近,等待著同一個年輕女孩。對話在兩人之間不斷展開,而女孩仍未到來。作者雖然為人物披上了黑幫、毒品的「外衣」,但小說並非是驚悚犯罪題材,骨子裡是一出關於家庭的悲喜劇。

《什麼都別說》(Say Nothing)

派屈克·拉登·基夫(Patrick Radden Keefe)著

在這部非小說作品中,《紐約客》作家派屈克·拉登·基夫為讀者還原了北愛爾蘭動亂的歷史。小說從一起真實事件——傑恩·麥康維爾謀殺案——講起。1972 年 12 月的一天,蒙面者闖入 38 歲的寡婦、10 個孩子的母親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在貝爾法斯特的家中,將她拖了出來,秘密殺害。而這起聳人聽聞的案件僅是眾多暴力事件的冰山一角。多年後,作者深入被暴力、動亂洗禮的北愛爾蘭,採訪了處於衝突雙方的人,並帶來了這本充滿悲劇的作品。

《俱樂部》(The Club)

利奧·達姆羅施(Leo Damrosch)

1763 年,畫家約書亞·雷諾茲(JoshuaReynolds)向他的朋友塞繆爾·詹森(SamuelJohnson)提議,他們每個星期五邀請幾個朋友加入他們的聚會,在倫敦的 Turk's Head Tavern 用餐,喝酒和聊天,直到午夜。最終,該小組的成員包括 Edmund Burke,Adam Smith,Edward Gibbon 和 James Boswell。 它被簡稱為「俱樂部」。在這本小說中,利奧·達姆羅施(Leo Damrosch)生動地展現了個性鮮明的角色。「俱樂部」的故事讓人想起了 18 世紀晚期英國,動盪、激動人心且殘酷的世界。

《黃房子》(The Yellow House)

薩拉·M·布魯姆 (Sarah M. Broom)著

這是一本關於一個人與一座城的回憶錄。1961 年,莎拉·布魯姆(Sarah M. Broom)的母親艾沃瑞·梅(Ivory Mae)在當時頗有希望的紐奧良東區附近購買了一棟小屋——黃房子。但貪婪、歧視、冷漠與短視的市政規劃又讓這家人的黃房子從地圖上消失。最終,隨著卡特里娜颶風的到來,黃房子被徹底吹走,莎拉和她的家人失去了家。

《不可見的淤傷》(No Visible Bruises)

雷切爾·路易斯·斯奈德(RachelLouise Snyder)著

家庭暴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全球流行病」,在美國,家庭暴力占所有暴力犯罪的 15%,不分階級、宗教和種族,大多數受害者都選擇了沉默。此外,美國半數以上被謀殺的女性是被現任或前任伴侶殺害的。在《不可見的瘀傷》中,記者雷切爾·路易絲·斯奈德(Rachel Louise Snyder)走訪美國各地的受害者,作案者,執法部門和運動組織,不僅揭開私人暴力的陰暗角落,而且探索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以及如何真正解決這一問題。

《車諾比的午夜》(Midnight in Chernobyl)

亞當·希金博特姆(Adam Higginbotham)著

車諾比爆炸事故人盡皆知,但事發的 1986 年 4 月 25 日當晚究竟發生了什麼,卻仍充滿疑問。記者亞當·希金博特姆(Adam Higginbotham)收集二十年間的相關報導,新的檔案信息以及與目擊者的第一手訪談,重新勾畫出前蘇聯那段最美好、也是最糟糕的時期。

*文中書單來自《紐約時報》

《單讀》2020 全年訂閱計劃

2020 年,《單讀》尋找訂閱讀者,尋找會員,尋找榮譽出版人,進行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