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版《唐人街探案》,網友說把男主邱澤換掉就更精彩了

第十放映室 發佈 2020-01-07T07:40:05+00:00

《唐人街探案》網劇2020年1月1日開播,開播即成熱劇。目前,豆瓣評分8.1,微博話題#網劇唐人街探案#閱讀3.4億。這部網劇的播出,讓廣大自媒體再度高潮於這樣兩個短語:陳思誠的野心、唐探宇宙。「野心」和「宇宙」的意義,不是依靠作品數量、電影網劇聯動就能簡單堆砌。

《唐人街探案》網劇2020年1月1日開播,開播即成熱劇。

目前,豆瓣評分8.1,微博話題#網劇唐人街探案#閱讀3.4億。

這部網劇的播出,讓廣大自媒體再度高潮於這樣兩個短語:陳思誠的野心唐探宇宙

「野心」和「宇宙」的意義,不是依靠作品數量、電影網劇聯動就能簡單堆砌。

它如同推理本身,需要更精密的架構和布局。

這就來說道說道。


01

夠燒錢嗎?

看過前4集、第一個案件《曼陀羅之舞》的觀眾,已經感受到這部劇的視聽魅力。

冷色調的畫面、鋒利的配樂,用一個在形容劇集時已被用爛的詞來說:電影質感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電影質感是由人物、敘事、主旨等內在元素決定,而置景、服化道、運鏡、調色、音樂等表現元素只是輔助,但其實,質感就是視聽對觀眾感官的直接刺激。

很現實也很物理地看,團隊靠譜的情況下,資金越足,電影質感可能就越強。

監製陳思誠早在這部劇開機之前,就透露過,這部劇的單集製作成本超1000萬,12集總成本超1.2億。

這放在電影大片里,不高,但在國產劇中,的確屬於頂尖水平。

對比一下近年最經典的三部國產劇就很明顯了:

《後宮·甄嬛傳》單集成本約93萬,《琅琊榜》單集成本約203萬,《白夜追兇》單集成本約200萬。

相比古裝巨製,懸疑探案劇似乎不是一種燒錢類型,那這1.2億花到哪去了?

《唐人街探案》網劇拍攝共114天,在曼谷、高雄、東京三地取景,置景手稿超過1000張,美術置景面積達1.1萬平方米,拍攝中還動用了軍用直升機和波音747。

這些,都是花錢的地方。

《唐人街探案2》電影中,陳思誠將犯罪推理數學模型曼哈頓計量法視覺化,據他在採訪中透露,這樣的特效鏡頭其實相當燒錢。

這次的網劇就有類似處理:

偵探林默(邱澤 飾)每到一個重要現場,都會充分運用自己的五感,尤其是嗅覺,搜尋蛛絲馬跡,創作團隊就會將他無形的五感有形化,呈現彩粉爆炸般的效果。


02

夠本格嗎?

本格,是陳思誠唐探宇宙的第一關鍵詞。

2015《唐人街探案》電影第一部,就是一部標準的本格電影。

片中的詭計,主要是密室,含「物理密室」和「心理密室」兩重。

其中,物理密室指向的是表面兇手,心理密室指向的,則是幕後真兇。


物理密室因依託於時間、物體等可留下具體痕跡的科學元素而存在,所以相對容易解謎和獲得證據;

心理密室則因建立在心理分析基礎上,所以較難獲得證據。

偵探秦風因為分析出了少女思諾和其養父的情感關係,以及片中另一段同性情結,才最終識破真兇假面,但顯然,情感是不能作為證據的

2018年的《唐人街探案2》,儘管依然打著推理旗號,但其實影片已經和本格沒什麼關係,而是更傾向於一種《雙瞳》式的神秘獵奇。


不少觀眾覺得,這是因為編劇水準下降,誠然如是,但其實這也有不可抗力因素存在,即故事的地理背景,由泰國變為了美國。

為什麼說這是不可抗力因素

因為美國紐約的科技感比泰國曼谷強太多,科技的發達,必然使信息收集、畫面監控、元素分析等變得更為輕易、迅捷,這讓那些一度依賴盲區、時間、語言等元素才能形成的詭計,失去了存在土壤,本格自然再難存在。

所以,美國的本格始終存在於約翰·狄克森·卡爾、埃勒里·奎因等人的古典推理之中,而在亞洲,尤其在傳統建築、文化等保存完好且時間觀念相當強烈的日本。

自1987年新本格元年以來,反而爆發了以島田莊司、綾辻行人、三津田信三等小說家為代表的本格創作熱潮。

亞洲比美國更適合本格的生存,所以電影《唐人街探案3》將故事背景再搬回亞洲,《唐人街探案》網劇也同樣如此。

那麼,地理因素被解決之後,這部網劇夠本格嗎?

來看目前已經播放的第一個案件《曼陀羅之舞》

首先,說一下這個故事的優點。

優點主要有兩個方面。

其一,就是上述的電影質感,風格整體偏《唐人街探案》電影第一部。

但這種質感能否維持到12集,還很難說,因為這部劇的三個故事,是由幾位不同的新導演執導。

《曼陀羅之舞》的導演是馬來西亞的柯汶利,近期翻拍片《誤殺》的成功,已經證明柯汶利對懸疑類型的極強控制能力。


但之後《玫瑰的名字》《幽靈邀請賽》這兩個故事,將由戴墨姚文逸來牧寬這三位目前尚無代表作的導演操刀,所以觀眾也就找不到品質的參考。

其二,則是敘事節奏的凌厲和驚悚效果的突出。

《曼陀羅之舞》共約180分鐘,比《唐人街探案1》還多出45分鐘,但它的故事並不比電影複雜,這種體量下,觀眾依然不會覺得劇集注水,足見導演的節奏掌控功力。

同時,劇集也通過「監控畫面中的鬼影」、「深夜的彈珠」、「不絕的經咒」等東南亞典型恐怖元素,以讓畫面進一步顯冷、變暗的方式,拍出了如今國產劇中難得一見的驚悚場景。

優點說完,再嚴苛地提幾點質疑。

其一,人設

《曼陀羅之舞》的主CP,偵探林默和女警薩沙(張藝上 飾),偵探聰明絕頂,女警頭腦簡單,而且簡單到會相信鬼神之說。

女警愛慕偵探,而偵探則因顏值和智慧擁有一整座中學的愛慕者。

偵探負責推理、挖掘真相,女警負責在飲食、警力、拘捕令等方面提供輔助。


說實話,9102年都過了,這種相當直男的CP組合早就該被扔進歷史的煙雲之中,因為這種組合對於渴望創造性的觀眾而言,的確已經提供不了任何新鮮感。

其二,元素浪費

《曼陀羅之舞》原名《四面佛》,四面佛即梵天神,四面分別代表愛情、事業、健康、財運。

四面佛獨特的造型,以及這種造型所隱喻的人類慾望的集成,其實大有神秘的文章可做。

劇中雖不斷出現梵天神,如往事中的梵天神、水中的梵天神、耳中的梵天神、自燃面前的梵天神,但這所有的梵天神,嚴格來講,都只存在於謊言和假象中,而未真正成為詭計的一環。

其三,特異功能的存在進一步削弱了編劇難度

偵探林默有一個常人沒有的特異功能,嗅覺靈敏。

靈敏到什麼程度?

能根據調香紙聞出香水的前調、後調暫且不說,這裡舉另一個例子:

犯罪者自樓房頂層掀下重物,林默一路狂奔至樓頂,能自樓頂鐵桿的氣味上嗅出犯罪者的身份!

犯罪者身上因職業染上的特殊氣味本就不強烈,所以殘留極其有限,樓頂開闊地的晴天更會加速殘留氣味的消散,而鐵鏽本身的腥烈也會進一步掩蓋氣味的殘留,再加上林默奔至樓頂的時間——此時,只能豎起拇指:神人

為何要讓林默擅嗅?

因為嗅覺在劇中堪稱偵探利器,它大肆搜刮關鍵證據並直接影響林默的判斷,這自然降低了編劇難度。

推理故事中,偵探除了頭腦聰明、善於觀察外(當然,顏值越高越好),最好不要有其它任何超常能力,因為這些能力會破壞證據的嚴肅性


其四,核心詭計薄弱

《曼陀羅之舞》的核心詭計即死者阿水自殺之謎。

這個詭計只有一層設計概念,即製造和利用盲區。

視覺盲區為主(即兇手如何避過監控制造阿水的自殺之象),心理盲區勉強有(即觀眾或查看監控的劇中人,會無意識間將跳舞者和自殺者視為同一人)。

但即使只是這一層,設計得也不夠精密,其中有兩處「漏風」:

其一,兇手避開監控的手段之一,竟然是當眾砸壞監控設備,這實在是野蠻得都有點「可愛」了;

其二,樓頂那一塊露台和死者家窗戶之間的距離,沒有被這個設計給補上,這會留下空間漏洞,同時也會動搖天台上「曼陀羅之舞」的必要性。

相比之下,作為同款詭計,2019香港懸疑片《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中全然的機械物理設計,就精密得多。

片中,兇手充分運用了彈射裝置,並在犯罪前,不斷用豬代替人,進行過速度、力量、體重等各方面的物理測試,保證了詭計的可行性。

所以,《曼陀羅之舞》誠然在敘事節奏和視聽品質上下了一番功夫,但遺憾的是,看似複雜、聰明的故事中,體現的是一種不斷在降級的編劇方式,真正秀異的懸疑之作,其編劇一定是不斷升級甚至升維的。

至於《曼陀羅之舞》體現的人性,其實也並未跳脫「仇富」、「偷情」等一般犯罪動機的窠臼,就不多說。


03

夠宇宙嗎?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凡是IP,皆為宇宙。

這是如今電影圈的一種「怪癖」。

其實,IP不等於宇宙,真正的影視宇宙,至少需滿足兩個基本條件,一是集中,二是鋪陳。

比如漫威宇宙,復仇者聯盟是一種集中,而超級英雄單人電影則是一種鋪陳。


若按這個標準,《唐人街探案》是夠宇宙的,這次的網劇,就是這個宇宙中一次強有力的「輻射」。

《唐人街探案》網劇至少體現了唐探宇宙的三重性質。

其一,時間的宇宙性

看網劇中三個故事的時間線。

從林默和在美國的唐仁視訊這一情節可以看出,《曼陀羅之舞》的時間和電影《唐人街探案2》的時間重合,秦風、林默,紐約曼谷兩地開工;

依據《曼陀羅之舞》結局林默和兇手的最後對話可知,網劇第二章《玫瑰的名字》發生於《曼陀羅之舞》之前,時間應在《唐人街探案1》和《唐人街探案2》之間;

而整部網劇的播完時間,恰好與春節接軌,由此,第三章《幽靈邀請賽》很可能和2020春節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無縫銜接

戲裡戲外,這唐探時間的安排夠不夠「心機」?

甚至可以大膽猜想,陳思誠花大價錢做出的網劇版,或許就是他所執導的最後一部唐探電影的開胃菜,畢竟,據說《唐人街探案3》的成本是這部網劇的約十倍之多。

由此可見陳思誠的確具有非一般的布局和野心。

其二,角色的宇宙性

《唐人街探案1》中,只有秦風一位偵探(唐仁的偵探屬性請自動忽略),《唐人街探案2》則立即亮出一個「Crimaster世界名偵探排行榜」,並引出一位極為神秘的榜首人物Q

時機成熟,將名偵探排行榜上的偵探單人電影輪一圈,再製造出偵探世界中的「復仇者聯盟」(當然,這將會極大提升編劇對反派人物的寫作難度),那就真的牛掰格拉斯了。

《唐人街探案》網劇其實就是在小範圍內鋪陳名偵探們的「solo電影」,因為,外號林黑犬的林默,很可能就是Crimaster世界名偵探排行榜排名第四的阿寞,而在第三章《幽靈邀請賽》中,觀眾還將看到更多偵探亮相。


其三,創作團隊的宇宙性

首先是編、導團隊。

目前,陳思誠自然是《唐人街探案》系列的第一導演,但他通過監製《唐人街探案》網劇和電影《誤殺》,已成功將「陳系新導演」柯汶利推入觀眾視野。

柯汶利對陳思誠的導演風格,並非簡單模仿,而是在保證陳系關鍵質素的前提下,衍生出了自己鋒利、獨特的去喜劇化風格。

這是陳思誠和柯汶利的雙贏

相信之後「陳系」中還會出現第二、第三個甚至更多「柯汶利」,這些人,將不僅僅是「柯汶利」,也不僅僅是「陳思誠」,因為誰都明白,創作路上,克隆等於死亡

其次是演員。

漫威提供的經驗是,演員可以換代但必須先在觀眾這裡攢足心理認同感,如三代蜘蛛俠托比·馬奎爾、安德魯·加菲爾德、湯姆·赫蘭德。

「唐探」宇宙幾乎剛剛建立,所以還不到演員換代的時候,而是初代名偵探獲取觀眾足夠認同的時候。

劉昊然的秦風、邱澤的林默、尚語賢的Kiko等,對於觀眾而言,都還在印象儲存中。

最後再說一點。

宇宙還有一個最突出但往往為人忽視的特徵,即未知。

廣袤、神秘的未知領域。

陳思誠說,《唐人街探案3》會是他導演的最後一部唐探電影,誰知道他是不是在為這種未知做鋪墊呢?

畢竟,他不執導了,觀眾就再無法想像下一部《唐人街探案》作品的風格,這種無法想像,不正如我們面對宇宙中那些神秘的未知領域嗎?

-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