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增多、流量劇減少?2019年電視劇市場遠沒有你看到的那樣風光

娛樂磚家的後院 發佈 2020-01-21T07:58:45+00:00

從2019年末到2020年初,《慶餘年》《唐人街探案》分別讓大家再次品嘗到了精品劇的味道,也算是做到了新年的交接工作。


從2019年末到2020年初,《慶餘年》《唐人街探案》分別讓大家再次品嘗到了精品劇的味道,也算是做到了新年的交接工作。

過去這一年,既有《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這樣火爆且流量巨大的IP劇,也有《都挺好》《小歡喜》這樣引起多方討論的現實題材劇集。叫好又叫座的劇每個人都能說出幾個,肉眼可看的,劇集質量也有了質的飛躍,我們不再受抗日神劇和瑪麗蘇劇的「迫害」,轉而有了好劇。

然而,好劇頻出的2019年實際上是好壞參半的。

《2019年中國劇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上線劇集總量相較2018年下降21%,僅為351部,總投資為168億,為過去5年最低。限古、限薪、限集的多方政策下2019年的電視劇市場顯然出現了陣痛,多部劇集臨時更改上映日期。備案劇集減少、投資減少、相關政策增多,可以說電視劇市場這一年過的並不輕鬆。


可也正是在這些政策之下我們看到得電視劇類型增多,掙快錢的流量劇、注水劇情得以改觀。片方更加難過,觀眾從中獲利,片方眼中的寒冬與觀眾眼中的春天相互輝映,這就是2019年電視劇市場的真實寫照。

好劇增多,精品化發展終成定局

為什麼說過去的2019年是電視劇行業的寒冬?很簡單,因為賺錢變的難了。

限古、限薪、限集令的下達使得過去浮躁的電視劇行業被迎面潑了一盆冰水,冷靜了下來。

《大染坊》的主演侯勇曾接受採訪時說,《大染坊》的內容本可以稀釋到四十集甚至五十集,也就是成品集數的兩倍,這還是在保持可看性的基礎上。可導演王文杰硬是沒有同意,確定就是以24集的體量播出,這才有了我們看到的短小精悍,卻每一個畫面都不捨得漏掉的《大染坊》。

可在那之後,我們的劇集就越來越長了。《羋月傳》81集、《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70集、《如懿傳》87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78集、《皓鑭傳》62集。這些劇大部分都注水情況嚴重,一集分開幾集講,廢話連篇,這些注水與情節無關,卻嚴重的影響了觀眾的觀劇體驗。

而這樣讓觀眾難受的原因實際上卻是,電視劇是按集數賣錢的,也就是說單集價格上升空間不大,但集數來湊,積少成多。

當錢與集數相掛鈎的時候,注水劇情就成為了家常便飯。而在限集令下達之後,電視劇集數有了明顯改觀。每日經濟新聞的文章中也統計2019年電視劇總集數為34401集,相較2018年的45731集下降24.8%,也是4年來第一次劇集縮水。

劇集的縮水帶來的是快錢這條路的堵塞,不能從集數上面占優,就只能從內容上面加強。然而,我們的劇集從爛到好的過程也轉變的十分艱難。


其實抗日神劇、瑪麗蘇劇、流量劇、IP劇本質上是一樣的,即以最簡單的方式賺取最大的利益。因為這些劇已經形成了一個固有模式,萬變不離其宗,不需要編劇的絞盡腦汁開發新劇,不需要擔心觀眾接受程度,簡單、快捷,卻十分有效。

IP劇是典型代表,其挑選方式也都是誰火拍誰,完全不看改編難,而且幾乎所有的IP劇都是只拍兩季最多,就算這兩季的演員還要來個大換血。而且IP劇也是流量至上最大的侵蝕目標,某種意義上講IP劇跟流量劇幾乎可以畫等號。

因為原著的火爆再加上當紅流量鮮肉,原著粉加上鮮肉粉絲,這樣的受眾面極其之廣。在粉絲的互相宣傳與以身作則之下,這些劇往往在同時段之下所向披靡,流量劇的無往不利在取得輝煌戰績的統計也無疑向電視劇行業傳達了一個消息:拍這樣的戲賺錢。

劇組為了趕快上線搶時間,流量鮮肉們也要控制時間好去撈錢,所有人都是趕工,卻唯獨沒有人像好好的講一個故事,什麼都是重要的,唯獨觀眾不重要。

萬幸,在2019年,這樣的情況發生的越來越少了,可這種可喜的情況卻是在不得不的情況下發生的。《上海堡壘》的導演滕華濤在上映前一直說找鹿晗只是因為他適合,可在票房失利後還是輸了實話「確實有為了票房考慮」。如果是以前,單單鹿晗的粉絲就足以養活《上海堡壘》,然而觀眾已經在沒完沒了的爛片中忍無可忍,爆發了。

原來這樣的流量作品下面都是粉絲們拜神一樣的膜拜,可《上海堡壘》上映了之後鹿晗的粉絲幾乎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不再沉默且憤怒的普通觀眾。這些觀眾的覺醒也讓越來越多的影視劇從業人員看到,流量為先已經失效,精品化發展才是硬性指標。

過去的幾年間,我們能叫出名字的劇集屈指可數,可2019年卻精品頻現。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原著就十分精彩,也萬幸,這樣的本子落到了管虎手上。這部劇製作極其精良,原著中一筆帶過的望樓密碼,劇組人員卻真的編出了一套密碼。服化道均以還原大唐風貌為重點,播出之後也是掀起了一波大唐熱,文化、服裝、鎧甲等圈子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其實某種意義上講《長安》也是流量劇,因為它用了易烊千璽,可易烊千璽在這樣的精良製作當中起到的也是良性作用。因為一部劇的好壞並不是演員可以左右的,如果劇集本身質量過關,那麼演員就是這台精密儀器上的一環,壞不到那裡去。而且在這部劇收到限古令改播出時間之後在6越27日悄然上線之時,他的粉絲第一時間大力宣傳,這才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部優秀劇集。

這也可以看出,流量劇與流量鮮肉並不都是不好的,而是看決策者,也就是這部劇的籌備者、片方想做出一個什麼樣的作品。

這一年的精品劇在IP劇方面有《陳情令》《慶餘年》《長安十二時辰》《怒晴湘西》,都市劇有《都挺好》《小歡喜》,年代戲有《老酒館》《芝麻胡同》,都是經過觀眾檢驗的好劇。

雖然還是有諸如《封神演義》《我的真朋友》等無腦爛劇,可整體上還是向精品化穩步邁進。也證明了一點,觀眾開始趨於冷靜,注重劇集內容及質量大過流量,片方以注水劇情、流量為先的時代也即將走到末路。

類型增多,多樣化發展顯露苗頭

上文說到,影視劇行業一直都在賺快錢的路上漸行漸遠,因為簡單、快捷。幾乎都是往一個框架內套內容,沒有創新能力。最先給這一問題當頭一棒的就要數限古令。

現在的古裝、與年代戲就像是市面上的大部分小說一樣,胡編亂編,雖說影視劇不能與史實相提並論,可各個朝代的元素混在一起,長此以往下去就會傳達給觀眾一種錯誤的價值觀以及對歷史的不重視。影視劇本來就是文化的一種傳播方式,如今觀看影視劇的受眾沒有年齡限制,這會給一些低年齡人群歷史方面一些誤導。

這些古裝劇大多都是披著一個古裝外殼,內容上編排毫無顧忌,而且創新成本很低。而且古裝劇就是突出一種獵奇心理,可以為了吸人眼球為歷朝歷代皇帝編排出無數個愛情故事,幾個王爺同時喜歡上一個民女,你爭我奪,然後再找當紅鮮肉主演,既是流量劇,又是瑪麗蘇。

而這一切在限古令發布後得以改觀。


《每日經濟新聞》的文章《電視劇行業2019盤點:備案劇縮水超兩成 總投資168億創近5年新低》的文章中統計,2019年製作備案的題材中,古代題材僅占比7%為68部,較2018年同期的177部,大幅下滑61.6%。

這種低成本、高回報的類型在國家限制與觀眾審美疲勞之後開始大幅減少,由此引發了其他題材數量的大幅暴漲。沒辦法,以流量為主的劇集沒有了受眾,又收到限制,快錢之路就此斷絕,就只能提高創新成本,開發全新的劇集。電視劇市場也真正邁向了觀眾需求第一的模式,開始尋求觀眾的審美。

在2019年電視劇收視top十當中,多部為現實題材,這是上述現象改觀的顯現之一。

諸如《小歡喜》《都挺好》等聚焦於家庭,刨析社會問題,沒有了大量瑪麗蘇三角戀的劇情,也缺少了狗血情節。它們所展示出的現實問題都極為真實,容易讓觀眾感同身受,有了共情感。也不再是以前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處境,有流量、有話題,並且引起的社會討論也是長時間都難以消退的。

除此之外,為劇集類型多樣化做出突出貢獻的,還有網劇的功勞。

網劇一向以尺度大為特點,而且擅長以小博大,經常以微末的預算搏得巨大利益回報,這也是諸多資本開始向網劇注資的原因。尤其近幾年一些知名大導也紛紛開始轉戰網劇市場,雖然將網劇門檻提高,但依舊是百花齊放,收入可觀。

尤其是《陳情令》《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它們的出現造成了空前的流量與話題。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視頻平台在宣傳劇集、主演方面確實效果顯著,也給其能又如今的熱度打下了基礎。

也讓更多的行業從業者看到了內容大過天的道理,只追求流量到頭來口碑流量雙失敗,如果專注於內容,觀眾喜歡看了流量與熱度自然就有了。

多方限制與觀眾的選擇使得電視劇市場不得不多樣化發展,尋求更多的路,百家爭鳴總好過一條路走到死,說到底還是看內容、題材、製作。


演員增多,流量至上已經過去

這裡面的演員,說的不是演了戲就叫演員,而是真正的演員。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演員眼裡不是戲,而是流量。

在2017年《擇天記》曝光主角為鹿晗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那時鹿晗正直巔峰時期,人氣無人能出其又,然而這部劇開創了流量劇的先河。這部劇的受眾完全就是鹿晗的粉絲,書粉與路人都明確的認為這是部爛片,事實上就是。然而鹿晗的粉絲們卻瘋狂的護主,並且將這部戲的收視率硬生生頂到了300億的播放量,要知道這是2017年的數據。

《擇天記》的成功無疑給影視劇行業傳達了一個信息,即流量之上。原來是好的劇集創造流量,如今卻是用流量換取流量。

請一個流量鮮肉,就相當於他體量巨大的粉絲群體一定會是首當其衝的受眾,這些人就足可以讓片方收回成本。而且,這些人不看劇情、不看質量,只看自己的偶像,一顰一笑皆尖叫,只要是他出現就好。這樣的情況就導致這些劇粗製濫造,劇情、特效、台詞全都水的一塌糊塗,觀眾叫苦不迭,可粉絲卻開心快樂。無他,就是因為看到了偶像。

小鮮肉們以一己之力扛起影視劇收視率,隨之而來的便是天價薪酬。其實在我看來這種情況是必然出現的,因為流量鮮肉們明白了自己的價值,只要請了自己,這個劇組便可以節省在編劇、製作、特效等方面的錢。因為精良製作的劇不一定會爆,但請了他們的劇一定會爆。所以,即便是他們的片酬甚至占到總投資的四分之一,可仍舊有片方請他們的原因。人人都在抵制這種行為,可身體又很誠實,有這麼一個收視BUG在,付出一點又有什麼呢。

這樣的情況讓片方自己制止是不可能的,小鮮肉自降片酬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等限薪令下來,這種情況才得以改觀。畢竟,這已經成為了一套完整的生態鏈,沒有一個人想自自己這裡打破,而且即使自己不做,也有的是人做,市場就是這樣,沒辦法。

而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呢?說來可笑,流量時代自鹿晗開始,卻也由鹿晗結束。

《上海堡壘》上映之後慘遭滑鐵盧,賠的血本無歸,按照目前電影片最少四十塊一張算,鹿晗六千多萬的粉絲每人買一張這也是二十多億的票房。然而在上映之後,鹿晗的粉絲就被無法掩飾自己憤怒的觀眾所淹沒,平時誰說鹿晗一句不好都會被攻擊,如今卻沒了聲音。

也正是從這時起,資本開始意識到,流量已經失效了,不那麼無往不利了。

可流量真的就那麼一無是處麼?並不是。

《長安十二時辰》由於易烊千璽的加盟使得開拍之後便一直熱度不減,在多次跳票又悄無聲息的上線之後也是他的粉絲第一時間積攢起熱度,讓這部戲讓更多的人看到。而且,這部戲本身製作精良,更方面均極其考究,可以說從製作之初就是奔著精品去的。說句難聽的,在這樣的劇中,就算易烊千璽演技再差,這部劇的質量也不會差到哪去。

而在如今易烊千璽發揮在及格線以上的情況下,加之他粉絲的傳播,質量上乘與流量的結合從而達到了如今這樣的熱度。

所以說,只要是出發點就是想製作好一部劇,那麼流量就是加分項;如果出發點就是奔著流量去的,那流量也只不過是「錦上添花」,亦或者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不能把流量當成罪魁禍首,也不能視其為洪水猛獸,觀看就看怎麼用,用在什麼地方。

值得慶幸的是,在多方限制與觀眾理智消費的情況之下,越來越多的精品劇出現,也讓我們認識了、發掘了非常多的好演員,這裡說的是真正的演員。

比如袁泉、曾黎等,她們可以算是多年遺珠,演技出眾卻一直沒有大紅大紫,如今因為好劇讓她們有了前所未有的流量與知名度,想來以後也一定會有更多好劇讓觀眾看到。這些老演員們之時缺一個機會,她們不缺實力,卻在流量至上大行其道的時候被主流拋棄,如今精品化發展成為主流,她們自然就回來了,這也是觀眾之福。

畢竟好演員與好劇本、好製作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過去這一年,電視劇市場雖然體量縮減,質量卻上升,在經歷了鎮痛之後一切也向著好的方向去發展。觀眾也開始更加理性,而是有選擇的挑選劇集進行觀看,這時片方就需要去迎合觀眾口味,而不是將粗製濫造的劇集一股腦塞給觀眾,只為了流量。

在這樣的精品化、理性化的情況下,相信2020年電視劇市場發展會更好,畢竟流量不吃香了,除了做精品劇不然也沒辦法,你說不是麼?


(原創作者:熱心市民張鐵錘;娛樂磚家的後院 我們正在努力接近真相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