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升級,網易雲音樂7.0要喚醒更多長尾音樂

新音樂產業觀察 發佈 2020-01-07T08:08:58+00:00

本文為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作者 | 陳賢江「音樂是最典型的長尾經濟。」《長尾理論》一書的作者、「長尾理論」的提出者的克里斯·安德森曾經堅信,在網際網路音樂時代,在音樂市場裡,非主流作品的價值不比「頭部」低。

本文為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陳賢江

「音樂是最典型的長尾經濟。」《長尾理論》一書的作者、「長尾理論」的提出者的克里斯·安德森曾經堅信,在網際網路音樂時代,在音樂市場裡,非主流作品的價值不比「頭部」低。

然而,事實是,直到2010年代終結,音樂市場似乎仍然是一個「熱門作品」和「頭部藝人」為中心的市場,大眾輿論的「飲水機效應」決定著內容的價值,大量「長尾音樂」在曲庫中沉睡。

與此同時,市場供給和用戶需求似乎存在著一定的錯位。「熱曲」或「爆款」層出不窮的同時,聽眾對於內容品質的不滿之聲也不絕於耳。到底是真的缺乏好內容,還是缺乏可以幫用戶挖掘好內容的工具?個人認為是後者。

關於這一點,克里斯·安德森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分析過,在一個內容無限量供應的時代,優質內容的供給需要從「長尾」中挖掘,而「長尾經濟」要成立,不但要「提供所有產品」,而且還要能「幫我找到它」。

在音樂大爆炸的當下,用戶並不缺選項,但缺一個能幫自己發現音樂的工具,而剛剛上線的網易雲音樂7.0正是這樣一個試圖喚醒「長尾音樂」的「過濾器」。

讓「歌找人」更加高效

在一個無限選擇的時代,統治一切的不是內容,而是尋找內容的方式。」Listen.com的創始人羅布·里德(Rob Reid)如是說。

對於音樂市場來說,現在確實進入了一個無限選擇的時代。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作品上傳到音樂流媒體平台上,各大音樂APP的曲庫都在千萬級左右。

在如此龐大的曲庫中,「好歌」肯定是不缺的。但我們也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學會「找歌」——網際網路時代固然有其必須的「網絡素養」,重度音樂受眾也往往有其獨到的音樂挖掘手段和工具,而更多的用戶,仍然需要音樂平台主動引導和協助挖掘,藉助自己所掌握的技術手段,為聽眾當好「顧問」。

「長尾中確實滿是垃圾。但長尾中同樣有許多相當出色也相當有深度的精品——介於精品和垃圾之間的東西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如何才能幫用戶從海量作品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歌?這就需要一個高效的「過濾器」了。「如果沒有過濾器,長尾有可能只是一個惱人的噪聲源而已。」(克里斯·安德森)

傳統唱片業時代,音樂消費是建立在「人找歌」上的,消費者上唱片店找歌、淘碟是消費的起點。隨著音樂的數字化,音樂的傳播可以隨著網絡的建構和算法的引導輸送到相應的聽眾那裡,這就完成了從「人找歌」到「歌找人」的轉變。

網易雲音樂上線以來,圍繞「歌找人」的思路,不斷完善著產品體驗和推薦機制。基於精準傳播和高粘性用戶群建構的音樂社區,讓音樂信息可以更好的圍繞「音樂人-作品-用戶」進行傳播。網易雲音樂7.0不但是工具上的更新,更是「歌找人」理念的升級。

1.更貼心的全新用戶個人主頁

網易雲音樂7.0改版幅度最大的就是「我的」(用戶個人頁面)。全新改版的用戶個人頁面,「我的音樂」和「最近播放」模塊化。

新版「我的音樂」,突出了「我喜歡的音樂」和「私人FM」這兩個帶智能推薦功能的應用。另外,APP里還提供了更多的應用供用戶選擇性添加。而 「最近播放」,則讓用戶可以更方便的播放自己最近聽過的歌和歌單。有兩個有趣的新功能值得關注,一是「關注新歌」,二是「歌單小助手」。 「關注新歌」這個功能旨在讓用戶一鍵直達自己在網易雲音樂上關注過的藝人所發行的新歌和MV。

歌單小助手」則是一個智能化的歌單管理功能。根據用戶的聽歌習慣,提供歌單、曲風、語種、歌曲年代、歌手、冷門程度、場景、收藏時間等維度,幫助用戶在所有歌單中輕鬆找到喜歡的歌曲。



2.更個性化、更場景化的「發現」頁面

網易雲音樂的「發現」頁面相當於一個音樂廣場,廣場裡有各種豐富的內容,網易雲音樂7.0重新設計了「廣場」的結構,新增了四個模塊:歌曲推薦場景推薦Mlog推薦(雲村精選)和大家都在聽

歌曲推薦」是根據用戶聽過的歌曲智能推薦同類的作品,「場景推薦」則是根據用戶當前所處的時段來推薦歌單,而且是內容品質較有保證的官方歌單。「雲村精選」改成推薦Mlog(用戶發布的樂評),「大家都在聽」則是是基於地理位置、年齡、天氣狀況、特殊節日等維度推薦。個人比較感興趣的是Mlog推薦,顯然,經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雲村」這個社區開始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

縱觀「我的」和「發現」兩大頁面的改版,我們會看到,網易雲音樂7.0試圖從兩個方向來為用戶創造一個更好的聽歌模式:一是「溫故知新」,鞏固用戶既有喜好的同時,基於用戶的喜好,藉助智能算法來幫用戶擴大聽歌的範圍;二是「四通八達」,基於用戶行為,把歌曲、歌單、社區打通,為用戶打造多維立體的音樂發現路徑。在這樣一個體系里,用戶不需要去費勁的找歌,聽自己喜歡的歌,玩自己想玩的功能,新歌就能循著既定軌道源源不斷的輸送到用戶這裡,這就是「歌找人」。

喚醒「長尾」,音樂市場才會更有活力

非熱門音樂的集合市場巨大無比,而且實際上無邊無際。」克里斯·安德森在《長尾理論》一書中這麼寫道。對於音樂的長尾市場,他滿懷信心。

彼時,流媒體還處於孵化期,音樂作品的供給也還沒有像今天這般海量,但iTunes音樂商店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的「長尾」特徵,大量的非熱門作品藉助網絡傳播,找到了各自的消費群。儘管單體消費量不高,但綜合起來,規模卻不小。

所以,《長尾理論》一書中,克里斯·安德森把iTunes商店視為「長尾經濟」的典型案例,分析說,「如果把足夠多的非熱門產品組合到一起,實際上就可以形成一個堪與熱門市場相匹敵的大市場。」

全球音樂市場的回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高度網際網路化的中國音樂市場,發展尤其迅速。而且,近兩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音樂生態的逐漸成型,市場開始進入21世紀以來最活躍的時期。

以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音樂平台,藉由持續不斷的深耕細作、高效的內容分發和高粘性的音樂社區建構,使平台出現新人新作輩出、爆款熱曲不斷的新氣象。比如一些過去不被大眾所知的歌手,像隔壁老樊、花粥、顏人中、沈以誠等,在網易雲音樂的挖掘下,成功突圍,晉身「腰部」甚至頭部,層出不窮的「爆款」也在推動排行榜的大洗牌。

這種「新氣象」不僅僅是平台建設的結晶,也是網易雲音樂持續挖掘「長尾」市場的結果。過去幾年來,網易雲音樂一直在嘗試挖掘音樂分眾市場,通過對說唱、電音、禪音和搖滾等曲風曲庫的深耕細作,為用戶打撈出不少沉睡的「寶藏」。

平台助力固然可喜,但工具上的創新更能讓「長尾音樂」的挖掘實現用戶自主化和規模化,並在音樂市場的「尾部」和「頭部」之間建立一個成長的階梯,形成一個具有內在循環機制的有機體,讓音樂人擁有足夠寬廣的成長空間 ,並由此提高音樂生態的活力。

多年前,網際網路預言家凱文·凱利曾經提出過一個「1000鐵桿粉絲原理」: 一個藝術家只要有1000名鐵桿粉絲,就可以衣食無憂。然而,凱文·凱利並沒有教大家如何去找到這1000名鐵桿。對於缺乏渠道和資源的大多數音樂人,要真正找到1000位真正願意從實際行動上支持他們的鐵桿,到現在仍然並不容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看來,對於音樂,網際網路所能發揮的最大價值,在於提供一個有效的「過濾」和「挖掘」工具,幫音樂人找到知音,幫用戶找到同好,幫聽眾找到心儀的音樂,成為一個能撬動音樂長尾的生態槓桿。

從這個角度上說,網易雲音樂7.0來得正是時候,這是對正在不斷成型的新音樂生態的一個積極響應,是送給2020的一個禮物。

本文為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