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被廣泛用於藥用、食用、養顏,市場需求大!怎麼種好是關鍵

一盛農業 發佈 2020-01-07T08:48:12+00:00

茯苓,是生活中經常見到,或是經常聽到的一種中草藥,當然,茯苓這種菌類也不僅僅是用於藥用。有時候,人們會將茯苓做成糕點,如茯苓糕,也會將茯苓製作成各式各樣的粥類,如茯苓栗子粥、茯苓麥冬粥。這類食物也可以稱為藥膳,在品嘗的過程中達到滋補身體等功效。

茯苓,是生活中經常見到,或是經常聽到的一種中草藥,當然,茯苓這種菌類也不僅僅是用於藥用。有時候,人們會將茯苓做成糕點,如茯苓糕,也會將茯苓製作成各式各樣的粥類,如茯苓栗子粥、茯苓麥冬粥。這類食物也可以稱為藥膳,在品嘗的過程中達到滋補身體等功效。

據傳言,當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幼年的時候身體不是很好,體弱多病,請了很多名醫也無法治好。後來,他經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後,就發現自己身上的沉疴盡除。為此,他還寫了一篇《服茯苓賦並引》。

在美容方面,古人認為,經常服用茯苓可以安魂魄、定心志、固顏養氣,能夠讓人"顏如處子,神止氣定"。在具體的功效上,茯苓可以美白去皺,消除斑點、滋養肌膚,因此,不少化妝品中也能見到茯苓的身影。

茯苓在我國每年的藥用、食用和出口的需求量很大,僅次於甘草、當歸的量,同時又有著不錯的經濟效益。如今單單靠著自然生長顯然是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介紹一下茯苓該如何進行人工栽培、以及栽培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病害。

到目前為止,茯苓的人工栽培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松木段栽培、代料栽培和樹蔸栽培。這幾種栽培方法,其實在後期的管理中差別並不大,但是前期的差異上是很大的。

其中,樹蔸栽培樹蔸栽培是常見於伐區的,在栽培前要先進行亮蔸處理,亮蔸處理說白了就是將砍伐後的松樹蔸的側根挖出來,留下幾根側根,然後把其餘的根部處理掉,留下來的地方要削掉3–5條樹皮,之後對這一部位進行一下晾曬處理。

松木段栽培,主要是用砍伐堆置後,除去了松脂的松木段為基質,然後在其上進行接種,接種後置於挖好的窖中養菌,結苓,目前在大別山地區此種栽培模式較為流行。

代料栽培,則是以松木屑混合別的農副產品為原料,在其上接種,然後在室內養菌(室外也行,但是比較少用),菌絲長滿菌袋後,就將其埋在地下進行結苓管理,但是代料栽培這種方法尚處在實驗階段,還不能大規模進行應用。

今天,我們就主要來講一講茯苓的松木段栽培方法。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查閱一下其餘兩種栽培方法的具體措施。

選擇陽光充足的栽培場地

場地應選擇朝南方向的,這樣的場地陽光充足,適宜茯苓的生長,若是選擇了北向的陰坡地區,這種地方不僅陽光不足,潮氣較大,地溫也比較低,在這種地方栽培,會不利於茯苓的菌絲生長及結苓,而且容易滋生白蟻。

此外,栽培場地要有一定的坡度,坡度最好在15°到30°的範圍內,這樣利於排水。如果我們選擇平地,就會容易積水,選擇更陡的坡地,就不易保水,也易走失土壤。所以在這一點上,選擇一個合適的場地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土質上,儘量選擇質地偏沙、土層也比較厚道的地方。若有條件,可以到沒有栽培過茯苓的林地或者荒地進行栽培,棄耕三年以上的也可以。

選好場地後,要在春節前後整理場地,挖場翻耕,這一步要求不低於五十米,除去這裡的雜草、石塊和樹根。然後順著坡來挖窖,窖深要在60~80m,長款則要根據自己的木段多少和長短來決定。然後挖好排水溝,暴曬場地,並在栽種的前一周做好白蟻防治工作。

栽培料

栽培料要選用每年十二月到二月砍伐下來的松樹低矮枝丫,將3~10cm的枝丫捷成木段,木段的長度要在60~80cm。

木段要削去樹皮,只留下筋。這些木段截好之後,要在向陽的地方,堆成"井"字型,使之自然風乾。風乾到這些木段的橫斷面或削皮的地方開始出現裂紋,且敲擊這些木段,發出來的聲音比較清脆,就可以使用了。

菌種

準備好了栽培料,自然要開始準備菌種。菌種也叫引子,在茯苓的栽培中,是會分為菌絲引、肉引和木引這三種的。那麼,針對三種不同的菌種,自然也會有不同的地方。在人工栽培中,多數是採用菌絲引為菌種進行栽培。

首先,先來說一說菌絲引是什麼。菌絲引是人工純培養的茯苓菌絲,這種菌絲的母種,是通過組織分離的方法得到的。母種最好是採用茯苓孢子來制種,具體的方法是先用8~9kg 的鮮菌核,把菌核放置在盛水容器的上方,裡面的水約2cm深,培養時的室溫要在24~26℃,且空氣濕度要保持在85%以上,培養環境要保證光線的明亮,在這種環境中,在一天內,菌核近水面的部分,就會出現白色蜂窩狀的子實體,二十天後,子實體就能產生大量的彈射孢子了,然後經過無菌操作,讓這些孢子萌發,生成菌絲,再經過純化培養,就能得到母種了。得到母種後,可以繼續用培養基來擴大,形成原種。

將原種栽培培養基上,在25~28℃的條件下培養一個月,等到培養基上布滿菌絲的時候,就能得到段木栽培用的栽培種了。

接種、封窖

首先要進行的是接種工作。接種茯苓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在地溫回升到10℃以上才進行,所以大多是在三月中旬的時候開始接種。

接種前要先下料,將之前準備好的木段放到窖子裡面,大概每個窖子裡放上5~8根,按照兩層進行排列。排放要按照順坡勢的方向來進行排放。當然,接種前要觀察下段木的情況,如果幹燥過度可以用清水浸泡一下,再瀝乾表面的水分即可。

接種過程中,要將種木片或種木枝順排放,在兩根料筒之間加緊。也可以在料筒的缺口部分,將種木片鑲嵌到當中,鑲嵌時,要注意嵌緊,不要使其脫落。或者可以將種木片、木枝或木

屑種集中,然後放到料筒接觸處的那一端來進行接種。

接種過程中,需要注意幾點。第一,若是採用木屑或小木片為純菌種時,菌種是不能捏碎處理的。第二,在接好菌種後,為了防止雨季時雨水滲到了菌種塊裡面,一定要蓋上一小片松樹皮,這樣就能減少菌絲損傷或死亡。第三,要注意料筒既要與菌種緊密接觸,又不能用料筒把菌種給其擠碎。

菌種接種完畢,就可以進行封窖了。封窖前,要對窖子進行殺蟲工作,可以再蓋上一層薄土之後,再覆上一層15kg松針,然後用腳踩實。之後再覆上一層土,然後鋪 10 kg 左右的松針,再次踩實。松針的選取也有一定的講究,不要選擇干松針,可以用半乾的松針或者是新鮮的松針。因為干松針會讓菌種失去水份,降低成活的機率,所以不能選用。做好這一步,就要將料筒放到松針的面上,且一頭要靠在窖子的邊上,這樣可以讓其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然後覆上6~15kg的土,拍打緊實,呈現出一個半圓的形狀。

接種後的管理

茯苓在完成下窖之後,要經常檢查,注意一下排水溝的情況,及時整修。防止雨水浸泡,同時也要防止被踐踏。

一般在接種後七天左右,就要去檢查一下。這次檢查主要是看茯苓的菌絲有沒有蔓延到木段上面,也就是俗稱的上引。在扒開接種處表面的泥沙、木片和筒料之後,看一看菌絲的顏色是否潔白,且會沿著筒木進行延伸。如果是,那就說明菌種是成活的,且生活的很良好。若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菌種不呈潔白色,或者沒有上引、出現雜菌,那麼就要立即更換菌種,再次接種。如果上引出現,但是菌絲的狀況不太好,比較細弱,那麼就要按原樣放好後,再把窯面的泥土給扒去,讓太陽照射到菌絲,照射時間要在半天到一天左右,照射完成後再覆好土即可。

到了第二十天到三十天,菌絲會向下蔓延,蔓延的長度在30cm左右,生長非常旺盛。料筒內部的木質層也會被部分菌絲深入。在這時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有個別窖子中的菌種沒有出現上引,就要將料筒扒出來,然後曬乾、補種。補種可採用苓場上引菌絲較好的苓窯,然後將其中一根上引菌絲較好料筒與不上引的料筒桶進行一下互換,或者是提前準備好多的接種小料筒備用,進行引木補種。

第四十天到五十天,菌絲會生長到料筒的下端部分,有捆窖現象出現,即木段間有著網狀的菌絲,這些菌絲之間會相互聯結起來。到了兩個月之後,會出現結苓的狀況,就是菌核開始出現了。結苓後,土壤的表面發生變化,有龜裂紋出現,發現這種情況時,要及時蓋土掩裂,防止菌核裸露到土面。這些菌核在一定環境下,就會形成實體。

此外,苓場的水分管理也要跟上。若當年的雨水較多,就要在窯頂部位,覆蓋上一些樹皮,或者是塑料薄膜,保護種引,避免它們受到雨水的侵襲,讓菌絲的生長和結苓變得困難。在雨後,要及時修溝排水,以利土壤能夠良好的通氣。在春天開始種植茯苓,秋天就會開始結苓,這時候就會迫切需求水分。

苓場的土壤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要防止土壤的流失。前文中提到過,種植的場地有一定的坡度,且苓窯上有著半圓型的凸起,在雨水的沖刷之下以及菌核的不斷膨大之下,土壤自然而然就會有一些流失。所以,在管理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及時培土,修整排水溝。

採收

在茯苓的菌種下窖10~12個月左右,就會陸陸續續長大成熟,然後進行採收工作。採收時,苓窯的周圍、窯面的土壤部分,龜裂紋開始不再繼續出現,苓皮部位的顏色也開始加深,且沒有新的裂紋出現,接種時用到的料筒中的養分已經消耗殆盡,料筒呈現出一種棕褐色,且一捏即碎,這時就能就行採收了。採收時,要注意早熟早收,晚熟晚收。扒圖的時候也要小心,不要把苓塊弄破弄損。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是可以延伸到窖外來結苓的,所以採收的時候要仔細尋找附近有無茯苓,避免遺漏。

在挖後,若是發現沒有腐朽的料筒,可以將之重新買到窖子裡面,等待二次結苓。

常見的病蟲害防治

茯苓在栽培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病蟲害。這些病蟲害會影響茯苓髮結苓,從而降低產量。

最常見的病害應該是腐爛病,這種病害多數是發生在菌核生長旺期。這種病害出現的原因,大多是排水不良、窖內出現積水、採收過晚導致的。出現這種病害的苓塊,患病的菌核處會流出黃色的汁液。目前,對於這種病害,沒有什麼別的處理方法,就是要做好排水,在結苓後及時進行採收。這樣,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茯苓腐爛病了。

除了腐爛病外,茯苓還經常遭受到白蟻的侵襲。這是因為茯苓的生育時間過長,外加料筒埋在地下,所以容易受到危害。相對於腐爛病來說,白蟻對茯苓的危害更是要命的。輕一點會造成茯苓的減產,嚴重的話則會導致茯苓當年絕收。所以,要想種植好茯苓,就一定要防治好白蟻。在各個環節都要做好白蟻的防止措施,先是要在下種時,在窯內施放好殺蟲劑,防止白蟻進入。在接種的頭兩個月里,每周要對苓窯進行一次檢查,若在苓窯的內部發現白蟻的蹤影,就要立即把苓窯打開,放上白蟻粉,撲滅掉白蟻,然後重新開窯,把料筒放置好。這樣,才能醉倒程度上防止白蟻的侵害。

此外,在苓場周圍,若是出現了雜草和灌木,就要及時除掉,這也是為了防止害蟲的滋生。

以上,便是茯苓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了。病蟲害看起來小,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否則功虧一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是如此。

目前,茯苓的應用在我們生活當中已經非常廣泛了,從藥用到食用,從食用到美容,茯苓出現的場合也越來越多,市場對於茯苓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期望本篇文章可以幫助到茯苓的種植農戶,提高產量和質量,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