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歌賦的衰落,是否意味著文學的退步?

梧桐樹邊羽 發佈 2020-01-07T08:49:09+00:00

現代人幾乎寫不出幾千年前的《離騷》、《滕王閣序》,算不算是文學的退步呢?現代人寫不出幾千年的《離騷》、《滕王閣序》,跟時代有關,不能看作是文學的退步。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現代人和古人在文學上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語言結構的改變。


現代人幾乎寫不出幾千年前的《離騷》、《滕王閣序》,算不算是文學的退步呢?

現代人寫不出幾千年的《離騷》、《滕王閣序》,跟時代有關,不能看作是文學的退步。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

現代人和古人在文學上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語言結構的改變。古人是基於文言文為基礎的語言藝術,我們今天是基於白話文為基礎的語言藝術。兩者雖然用字相同(繁、簡),但是語言結構、思維方式在文學藝術層面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說得誇張點,拿國外的十四行詩和近體詩來比,誰的文學程度更高呢?

這不是不存在對比的可能性,但是不能單一地、片面地做出判斷。同樣,就憑《離騷》、《滕王閣序》,又如何能判斷出中國文學今不如昔?

就算是拿到同一體系內對比,也就是用屈原的辭賦(先秦)、王勃的詩作(唐)和宋、元、明、清這些同樣使用文言文作為記錄、創作基礎的朝代來比,文學也是一路滔滔地向前、向上發展的。

時光不會倒流,人類社會的進步從來不會倒退(除非是遊牧民族實施屠殺滅絕),中華文化最艱難的時刻也就是元朝等,其他時期一直在延續、進步。

社會和文化已經通過工業化、電氣化、網絡化成幾何指數增長拓寬,人們不再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生存,文化也呈現出汪洋大海般廣闊的多樣性,人類抒發感情的文藝作品不再僅限於文字,已經遠遠超出過去的選擇。古人在追求生活的改善路徑基本上被鎖定在讀書出仕改變命運,而現代人要想改善生活選擇性實在太多了。各種行業文化,世界乃至宇宙的面貌都可以瞬間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可以通過完全不同的方式改變生活,記錄生活,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感情。

文學的功能並沒有衰退,只是在多元化的文化中比重逐漸縮小。

即使把文字文化,也就是文學寫作單獨拎出來和古人相比較,現代的專業文字工作者同樣絲毫不差。就算是一個現代社會的小學生,眼界和覺悟,見識和才情未必會輸給古時候的成年人。這也就是為什麼穿越小說這麼流行的一點原因:咱們基本上都不怎麼需要努力,就可以秒殺古人的經驗、閱歷、見識。

時間的堆積對於人生的歷練永遠是呈正向比的。在同一代人中,老狐狸也狡猾過初生牛犢,何況是積累了兩千年文化以及整個地球文化通識的當代人,要比屈原、王勃不知道聰明了多少倍。

當然了,人是無法突破時代局限性的。至少時光機器研究成功之前沒有可能。

既然突破不了時代局限,那麼新時代的文學是絕對要超前於舊時代的。

文化向更深厚、更廣闊發展是時間不可逆轉帶來的鐵律。就算是由於反動事件發生大的倒退,也是波浪式起伏、旋轉式上升的一個過程。

文化如此,文學自然也是如此。

所以,不必杞人憂天。我們沒有看到當代的文學精品,只不過是數量實在太大,再過一千年,歷經時間淘汰,在我們這個時代存在於某個角落的文學精品也會在大浪淘沙下放射出璀璨光芒,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古代文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