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到癌症的距離有多遠?簡單5招減少炎症,預防癌症

路過塵世間的魚 發佈 2020-01-07T09:18:37+00:00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些感染便是老百姓俗稱的「炎症」。簡單說,就是炎症有時候會是癌症的幫凶,是可能引起癌症因素之一;而有時,炎症是癌症的伴隨現象。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些感染便是老百姓俗稱的「炎症」。簡單說,就是炎症有時候會是癌症的幫凶,是可能引起癌症因素之一;而有時,炎症是癌症的伴隨現象。


01

精神抑鬱

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表明炎症也會誘發情緒低落、食慾不佳、睡眠質量差等抑鬱症狀。

02

危及心血管

血管中脂肪斑塊的形成會引發慢性炎症,吸收白細胞,進而形成血栓,最終導致心臟病發作。

03

引發糖尿病

體重的增加、肥胖,多表現為血脂、血糖的增加。一旦脂肪增多,會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使得免疫系統異常活躍,導致脂類的代謝異常,進而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指數。

04

損傷骨骼

若是炎症發生在骨關節,會出現疼痛與僵硬感。有時,骨腸道炎症也會損傷骨骼,因為炎症會阻止人體吸收鈣、維生素D等構建骨骼的營養素。

05

誘發癌症

病毒感染是誘發癌症的一大原因。醫學界已明確,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另有研究表明,肝癌與肝炎病毒有關,鼻炎癌與皰疹病毒感染有關,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炎症距離癌症到底有多遠

近年研究表明:大約1/5的癌症患者有長期慢性炎症刺激,4/5的癌症患者其癌症組織內也有炎細胞浸潤。

Q:

腸炎→腸癌?

A:

不一定所有腸炎都會癌變,不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被普遍認為與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相關。很多潰瘍性結腸炎人群對炎症不夠重視,發病就吃點消炎藥,結果治標卻不治本,很容易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由輕變重,甚至最終癌變。

Q:

肝炎→肝癌?

A:

肝炎會增加肝癌風險,B肝、C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導致肝癌的重要原因。病毒在肝內持續複製,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如果不注意治療,長期如此可能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不及時治療,就可能惡化成肝癌。

Q:

胃炎→胃癌?

A:

幽門螺旋桿菌會引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進而發展為胃癌。世衛組織就將幽門螺桿菌定為類致癌原,它可以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

Q:

宮頸炎→宮頸癌?

A:

並不是所有宮頸炎都會癌變,HPV感染導致的宮頸炎症,如果不治療,8-10年有可能發展為宮頸癌。而對於淋球菌、衣原體引起的宮頸炎,是不會發展成宮頸癌的。不過,這也提醒女性朋友們,平時要注意衛生問題,最好定期接受宮頸癌篩查。

Q:

胰腺炎→胰腺癌?

A: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的病史。一般來說,急性胰腺炎如果反覆出現,不好好治療,很容易發展成慢性胰腺炎,增加了胰腺癌變的風險。

Q:

攝護腺炎→攝護腺癌?

A:

雖然慢性炎症長期刺激有可能轉變成癌症,但也有研究數據表明,未發現慢性攝護腺炎患者群中攝護腺癌的發病率高於普通人群,因而慢性攝護腺炎患者不必有擔心癌變的心理包袱。

Q:

乳腺炎→乳腺癌?

A:

並不是所有乳房疾病都能和乳腺癌扯上關係,一般來說,非增生性病變與乳腺癌的發生並沒有很大關係,比如有些乳腺囊腫、乳腺炎、乳頭排液等。非哺乳期也會出現乳腺炎,最好引起重視,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傷害乳房,也許會增加癌變幾率。

Q:

咽炎→咽喉癌?

A:

慢性咽喉炎進展為癌症的可能性極其小,幾乎是「平行」的兩條線,難以交叉。但這也不能成為不重視咽炎的藉口。不過,有些腫瘤的早期症狀和慢性咽炎相似,比如鼻咽、口咽等下咽癌,這點要小心。


1、堅持健康飲食

多吃蔬菜與水果,果蔬的抗炎功效最佳,建議每天攝入4-5份蔬果,每份80克。相反,甜食、高脂食物、油炸食物、加工肉製品中富含飽和脂肪酸,會加重炎症,應該少吃。多喝水,可以增加人體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因子。降低炎症的活躍程度,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

2、每天鍛鍊30分鐘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每天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抗炎作用,因為肥胖會直接導致炎症反應。比如說,慢走、跑步、游泳、爬山等都是不錯的鍛鍊方式。

3、保持好心情、好睡眠

應減少憤怒、憂鬱、悲傷的情緒,並在心態上保持平和。用樂觀積極的方式來平衡身體免疫系統的穩定。保證充足的睡眠,高質量的睡眠是人體加油站,長期缺乏睡眠,機體免疫力會下降,容易遭受病菌侵襲,引發炎症。

4、做好防護措施

不要長時間暴露在化學品、二手菸、空氣污染的環境之下,如果需要前往醫院建議佩戴口罩。在霧霾天的時候,應該減少戶外活動的頻次,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5、防癌基因檢測

防癌基因檢測,精準尋找病因根源,從根源上解決病因。防癌體檢專業性強,講究個體化和有效性。腫瘤是種慢性基因病,潛伏期非常長,通過防癌基因檢測,早期發現突變的基因,進行合理、精準地干預和控制,癌症就能不發生、不發展。


儘管引起惡性腫瘤的原因很多,但是預防惡性腫瘤應從改善生活環境、戒除不良生活行為和習慣入手。身體不適,及早就醫,做到早發現、早確診,早規範治療,會對降低腫瘤發病起到積極作用。

簡單的總結下,就是炎症有時候會是癌症的幫凶,是可能引起癌症的因素之一;而有時,炎症是癌症的伴隨現象。不是所有炎症都會癌變,面對炎症不應該過分恐懼。

正確認識炎症,不懼怕腫瘤,才能更好的預防癌症!


免責聲明:

本頭條號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網絡,都是為了訪問者更好的了解生物科技前沿技術、科學普及醫學常識、提升保健預防意識,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用於分享、交流和學習,供訪問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如涉及有關疾病、藥品或治療方案等專業問題,請諮詢具備專業資質的醫療機構和醫療人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