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請封"假齊王"時,有沒有存心自立的想法

醉愛品生活 發佈 2020-01-07T10:32:52+00:00

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軍事素質絕對一流,在中國軍事史上素有「兵仙」之稱。但是其在政治鬥爭方面卻顯得有些低能,最終落得身死族滅的結果,難免讓人惋惜。

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軍事素質絕對一流,在中國軍事史上素有「兵仙」之稱。但是其在政治鬥爭方面卻顯得有些低能,最終落得身死族滅的結果,難免讓人惋惜。
本文選取了韓信人生的一個截面,嘗試從韓信請封「假齊王」時的社會形勢、韓信的老闆劉邦的反應,和韓信自己的表述等方便展開討論,並加以分析來說明韓信在請封「假齊王」時內心到底有沒有自立反叛之心。



一、韓信請封「假齊王」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韓信在平定三秦王,俘虜魏王豹,北擊趙、代,收降燕王之後,又乘勝追擊,平定齊國,並成功擊退了項羽派來救援齊國的大將龍且,完成了華北地區的軍事統一工作。
之後,韓信給自己的老闆劉邦送去一封信,信中說道:「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
意思是說,齊國人狡詐多變,請求封代理王來加以鎮守,而自己便是代理齊王的最佳人選。這讓人看來韓信難免有試探劉邦的意思,所以很多人以為這是韓信在建立功業後的自我膨脹,想要擁兵自重,以謀取江山。
那麼,當時的天下形勢如何?韓信的做法是否合乎情理呢?
二、當時天下形勢如何

要說當時天下形勢,得先說清楚當時劉邦集團所面臨的局面。在北方韓信節節勝利,戰果輝煌,但在南方,劉邦卻戰局焦灼,屢屢失利。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也就是說,此時劉邦與項羽正處於鏖戰狀態,並且處於不利地位,忽然接到韓信的書信,劉邦便特別生氣地說:「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作為統治者,劉邦在自己最危急的時刻,下屬卻居功自重,求取名位,甚至有要挾的意思在裡面,劉邦自然生氣。但很快,劉邦的謀臣張良和陳平便勸說劉邦,在大戰危急時刻,說這樣的話不合時宜,容易引發變故。當然,劉邦當時便明白了道理,又補充了一句:「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於是派遣張良前往韓信軍營立韓信為齊王,並徵調韓信的軍隊與楚軍作戰。



按照韓信的功勞,封為齊王自然不誇張,並且戰國結束時間不久,封王符合常理,尤其是建立軍功的大將,張耳不也封為趙王了嗎,而且還是韓信舉薦的。可違背常理的是,在老闆戰爭失利,急切需要支援的情況下,韓信提出封自己為「假齊王」,可以說,韓信此舉,引發了劉邦的猜疑與厭惡,以致為後來韓信被誅埋下了伏筆。
那麼當時劉邦的對手項羽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在韓信滅齊之後,可以說當時有資格也有能力逐鹿天下的就只剩下項羽和劉邦。於是項羽派盱眙人武涉去遊說韓信。
武涉也可以說是特別有才的人。首先他向韓信陳述了劉邦的不仁不義,本來天下苦秦久矣,諸侯起兵就是為了滅亡暴秦,還天下太平,項王帶領諸侯滅秦之後,分封土地,結束戰爭。可劉邦卻要挑起戰爭,吞併天下,實在是貪得無厭。並且,劉邦在人品和才能方面本來就不如項王,因為項王憐憫他,才給他生存機會(此處指鴻門宴故事),這樣的人不可與他共事。再這樣下去,大王終將被劉邦所擒,是沒有好下場的。大王之所以存活至今,是因為有項王的緣故啊。其次,說明韓信目前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這裡也實際上反應了韓信所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最後武涉說出了最終意圖,「足下與項王有故,何不反漢與楚連和,參分天下王之?」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利害也分析的十分到位,換做普通人,必然為之所動。可韓信畢竟非同尋常,韓信的一番謝辭則充分表露了他不願意背離劉邦的心意,也表明自己的立場。
三、吐露心聲,表明立場。
韓信當即向武涉表示,漢王對自己有恩,不願意背漢投楚,更不會擁兵自立。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同時,向韓信曉以利害的還一個人,即齊人蒯通,說辭與武涉相近。即天下紛爭,韓信自己具備了自立的實力,完全可以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同時也指出了「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韓信如果現在不為自己打算,將來必受其累。但是韓信的回答仍然是漢王對自己有莫大的恩情,不忍背離。
由此可以看出,韓信絕對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並將自己的名聲和信義看的很重要,當然這與韓信骨子裡的貴族氣質是分不開的,即使韓信在功成名就之前曾窮困潦倒。
綜上所述,韓信在當時請封「假齊王」時,確實是沒有反叛劉邦之心的,雖然他具備了自立的實力。但當時韓信的做法的確引發了與老闆劉邦的嫌隙,為後來身死族滅埋下了隱患,等到後來明白過來,早已為時已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