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祁鎮廢除了嬪妃殉葬制度,為何滿清又恢復了這一陋習?

希望星晨58298869 發佈 2020-01-21T11:38:00+00:00

活人殉葬,殘忍而野蠻,古代叫人殉,就是以活人作為死者殉葬品的醜陋葬俗,以卑微者殉尊貴者為常見。我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後,活人殉葬者數量之多創造了歷史之最,所以,叫嬴政為暴君沒有人反對。

活人殉葬,殘忍而野蠻,古代叫人殉,就是以活人作為死者殉葬品的醜陋葬俗,以卑微者殉尊貴者為常見。我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後,活人殉葬者數量之多創造了歷史之最,所以,叫嬴政為暴君沒有人反對。

但到了漢朝,此慘絕人寰的惡俗慢慢衰退,到了唐朝在中原地區殉葬現象基本上絕跡了。可是,到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後,人殉又開始死灰復燃了。中國活人殉葬的現象,真正終止於康熙帝。

這個愛新覺羅·玄燁不動聲色地擒了鰲拜,處心積慮平定了三藩,費盡周章收復了台灣,還御駕親征打跑了準噶爾,把沙俄老毛子驅逐出境外,整治得沒有了脾氣。但,我認為真正體現了他作為領袖的英明之處,就在於他廢止了殉葬制度!

1.我國在春秋時代就形成了殉葬制度。

只是到春秋晚期,奴隸制搖搖欲墜,人殉的作法開始遭受了攻擊。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離世用177人為之殉葬,這其中有三名德才兼備的良人士。時人為此作了《黃鳥》詩以表達對死者的懷念和對暴君的憎惡。

不過這個時候,以婢妾生殉的惡俗也逐漸受到抵制與摒棄。

齊大夫陳子車死後,他的弟弟陳子亢在關於殉葬問題上有了驚人言論,叫人服氣!當時,陳子車的妻子和總管商定以婢女搞人殉。陳子亢說:「哥哥在陰間,沒有誰比他的妻子和管家陪他更合適的了,你倆堅持人殉,我就準備用你們二位為哥哥生殉。」。子車的妻子與總管只好作罷!

到了戰國,人殉基本上改用木製或泥制的人形偶像殉葬。這在葬禮上是個不小的進步!

秦國在戰國時的公元前384年正式廢止人殉。

不過,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發生了大規模的生殉事件。

為秦始皇嬴政殉葬者很多。太史公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

這說明,為秦始皇殉葬的主力後宮中的女人。

秦二世而亡後,到漢朝殉葬制度在衰退。及至漢武帝駕崩,並沒有生人殉葬!

到了唐朝,殉葬現象在中原地區幾乎絕跡了!

2.要飯出身的朱元章,建立大明後,使殉葬制度又死灰復燃了。而明英宗朱祁鎮又率先身體力行,廢除了這一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殺功臣從不眨眼,視人命如草芥。他死後,共有40個妃嬪為其殉葬(有兩位死於老朱駕崩之前)。以後,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又開始了人殉。

不過,明英宗朱祁鎮臨終時,作出一個決定:他宣布從自己開始,廢除人殉制度。這位作了外族俘虜的帝王,使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幾乎喪失殆盡,又殺了延續大明王朝壽命二百年的功臣于謙,頗不得人心!但此舉令人感佩,讓自己少了唾罵!

他的繼任皇帝明憲宗朱見深在臨終前也謹尊父親遺囑,再次強調不要搞殉葬,由於這兩代皇帝的堅決抵制,使大明以來的人殉現象在制度上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3.明朝朱祁鎮廢除了殉葬制,為何滿清又恢復了這一陋習?

殉葬制到滿清又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是出於政治的原因,且與清太祖努爾哈赤有關。

努爾哈赤病死時,阿巴亥殉葬,「俟吾終,必令殉之」。

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時年僅12歲,在清太祖孝慈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阿巴亥為努爾哈赤育有3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這三子均擁有貝勒之位並各掌管一旗。她晚年最受寵努爾哈赤的寵愛。

後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正月,67歲的努爾哈赤在山海關外遼西寧遠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所傷,幾個月後,死於渾河的船上,距今天的瀋陽40里。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臨終前唯一的陪伴人。努爾哈赤生前尚未正式確立繼承人。按照曾制定的「大汗共推」之說,在各方的角斗下,皇太極被推舉為新汗。

而八月十二日卯時,『』四大貝勒『』宣稱先帝曾有遺言:『』大妃從殉『』。這樣,三十七歲的阿巴亥被逼殉葬,她以自己的死確保三個兒子的平安,與努爾哈赤同棺斂葬。

按理,育有三子的阿巴亥不應該殉葬,顯然,皇太極是以為先帝殉葬為藉口,來處死這位長袖善舞的大妃,為自己除掉政敵!

除了阿巴亥以外,努爾哈赤生前的4位宮女也一塊殉葬了。

接下來,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福臨、睿親王多爾袞都搞了人殉!

康熙年間,御史朱斐上奏稱:

「夫以主命責問奴僕,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且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

公元1673年即康熙十二年,英明神武的康熙帝正式下詔,禁止奴僕隨主人殉葬。從此以後,帝王死後的殉葬制度才在中國退出了歷史舞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