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丨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期處理,病例學習,建議收藏

心在線 發佈 2020-01-21T11:48:33+00:00

肌鈣蛋白I為0.02 ng/ml,血壓110/70 mmHg,心率150次/分,予以胺碘酮150 mg靜脈推注,繼之予以1000 μg/min靜滴,但未轉復,為進一步診治而轉院。參考資料楊艷敏. 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處理策略. 長城會2019.編輯 田新芳┆美編 高紅果┆製版 張小

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變異度較大,常見病因包括遺傳性心臟疾病、藥物、心臟神經及內分泌調節紊亂、酸鹼平衡紊亂等,臨床表現可以從無症狀至嚴重症狀,症狀與預後不完全相關。其臨床過程可以從良性過程至嚴重後果,治療選擇及預後取決於心律失常的性質及基礎疾病,其中藥物治療是心律失常急性發作期重要治療手段。

一. 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處理策略

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處理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即評估血流動力學狀態,糾正病因及誘因,識別心律失常性質並選擇相應的處理方法。

1. 評估血流動力學狀態

血流動力學障礙的表現包括進行性低血壓、休克、意識障礙、進行性缺血性胸痛、急性心力衰竭等。

·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時

不應苛求完美的診斷流程,而應追求搶救治療效率。存在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者,需立即電復律。電復律不能糾正或糾正後復發時,需兼用藥物。

·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者

應根據臨床症狀、心律失常性質,選用適當的治療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血流動力學穩定性是相對而言的。下面通過一則病例探討血流動力學的相對穩定性。

病例血流動力學相對穩定性

患者男性,57歲,既往有冠心病、陳舊性前壁心梗、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術後、室壁瘤,因突發心悸持續2小時伴胸悶就診當地醫院,心電圖提示持續性單形性室速。肌鈣蛋白I 為0.02 ng/ml,血壓110/70 mmHg,心率150次/分,予以胺碘酮150 mg靜脈推注,繼之予以1000 μg/min靜滴,但未轉復,為進一步診治而轉院。

入院時仍有胸悶症狀,伴出汗,血壓90/60 mmHg,心率130次/分,超聲示左室舒張末徑56 mm,左室射血分數45%,節段性室壁運動障礙。肌鈣蛋白I 為0.1 ng/ml,再次予以胺碘酮150 mg靜脈推注,觀察10分鐘未轉復,予以電復律,200焦耳,轉為竇律。

複查冠脈造影,原前降支支架通暢,其他血管未見有意義狹窄;複查肌鈣蛋白I,最高升至0.5 ng/ml。

病例啟示

在持續時間較長的情況下,血流動力學穩定的室速,也可轉變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情況。因此,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持續性室速也應儘快終止,尤其是伴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以免造成基礎疾病的加重。

胺碘酮即刻終止室速的療效相對較差,未能藥物轉復者應儘快電轉復,繼之藥物預防復發。

2. 糾正病因及誘因

基礎疾病和心律失常可互為因果,緊急救治中孰先孰後,取決於何者為當時的主要矛盾。基礎疾病穩定時,優先處理心律失常;基礎疾病嚴重,優先處理基礎疾病兼顧心律失常處理。

病例:基礎疾病優先處理

患者女性,27歲,受涼後感冒,乾咳、發冷、發熱,2天後出現胸悶、乏力,持續不緩解,無胸痛。就診當地醫院時血壓測不到,脈搏若有若無,並曾出現意識喪失,經胸外按壓後意識恢復,心電圖為室性心動過速,給予胺碘酮靜脈注射,曾行電復律未轉復。

複測血壓70~82/60 mmHg,脈搏100次/分,重病容,口唇無紫紺,頸靜脈無充盈,雙肺未及囉音,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不齊,P2=A2,未及雜音和心包摩擦音,腹部(-),雙下肢不腫。

肌鈣蛋白5.6 ng/ml,超聲示左室舒張末徑46 mm,左室射血分數40%。診斷為重症心肌炎、肝功能損害、腎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予以ECMO循環支持,後進行電復律,仍未轉復。

此時患者多臟器衰竭、休克,不適合使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藥物及β受體阻滯劑,隨著ECMO輔助循環的支持以及心肌損傷的修復,患者4天後恢復竇律。

病例啟示

該例患者的心律失常源自嚴重的心肌損傷,單純抗心律失常藥物、電復律不能終止。隨著心肌損傷的恢復,循環穩定、心律失常得到糾正。

3. 識別心律失常性質,選擇相應處理方法(1)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

對於單形性室性心動過速,應區分是否合併器質性心臟病,使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藥物。

·有器質性心臟病基礎的持續性室速

血流動力學障礙者,應立即同步直流電復律;血流動力學穩定的單形性室速患者,也可首先使用抗心律失常藥,首選胺碘酮、β受體阻滯劑、索他洛爾、利多卡因。合併基礎心臟病的室速患者,不宜應用鈣拮抗劑及普羅帕酮。

·無器質性心臟病的單形性室速 — 特發性室速

患者的血流動力學一般較穩定,可用普羅帕酮、維拉帕米、索他洛爾、胺碘酮。

(2)多形性室速

多形性室速常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可蛻變為室撲或室顫。不同類型多形性室速,搶救治療措施完全不同,血流動力學不穩定者,可按室顫進行處理。

圖1. 多形性室速處理策略。

病例:識別心律失常

女性,43歲,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後1個月,心功能 II 級。10天前曾因發熱輸注克林黴素7天,反覆暈厥3天,心電監測如下。血鉀3.9 mmol/L,左室射血分數47%。

圖2. 患者入院心電圖。

分析發現,患者存在QT間期延長,呈短-長-短髮作特點(間歇依賴性QT間期延長)。QT間期延長+多形性室速等於尖端扭轉型室速,此時如若應用胺碘酮,將加重患者病情,故應停用導致QT間期延長的藥物(如克林黴素),補鉀、補鎂。

二. 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β受體阻滯劑

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中,β受體阻滯劑處於基石地位,在減少電風暴中具有重要作用。心律失常急性發作期β受體阻滯劑很難起到即刻終止作用,在非發作期可用於預防和減少心律失常復發。β受體阻滯劑與胺碘酮聯合應用,發揮協同效應。

胺碘酮

胺碘酮是結構性心臟病合併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選藥物。胺碘酮療效與體內累積量相關,初期需要負荷量並累積至一定量而發揮作用,累積量=口服維持量前的總和(每日靜脈+口服用量)。

胺碘酮即刻轉律作用較弱,應用胺碘酮後經過短期監測未能終止時,應先予電復律,再繼續用藥預防復發。

尼非卡蘭

尼非卡蘭是單純的鉀離子通道阻滯劑,不存在負性變力作用,一般不會引起低血壓或心動過緩。尼非卡蘭起效快,可有效終止室速/室顫的發作,持續靜脈維持可有效預防室速/室顫的復發。

參考資料

楊艷敏. 室性心律失常急性期處理策略. 長城會2019.

編輯 田新芳┆美編 高紅果┆製版 張小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