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什錦砂鍋

看懂上海 發佈 2020-01-21T12:29:14+00:00

當然,也有用砂鍋裝的,其本質上應該算是一道湯,但是裡面內容之豐富,端上桌子的時候,往往讓人根本看不出來「湯」的成分了。什錦砂鍋沒有什麼固定的菜譜,普通人家就是用白開水燒成的湯底,講究一些的,則會用雞湯或者是火腿燉的湯,而構成這種暖鍋最核心的部分的,往往是白菜和粉絲。當然,既然叫「

農曆除夕新年臨近,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即將到來。記得小辰光,上海人在過年前後的餐桌上,中間位置放的都是一個暖暖的什錦砂鍋。一大家子人聚餐,如果沒有一個裝得撲撲滿的砂鍋上桌,似乎就像是缺了一點什麼一樣。

算起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即便是上海,那個時候的物質生活也才是剛剛處於從貧瘠走向小康的過程之中。況且上海又不像北方屋子裡有暖氣,一到冬天,為了保暖、同時又為了一飽口腹之慾,家家戶戶的桌子上就少不得要出現什錦砂鍋的身影。

小時候的什錦砂鍋,用的都是和今天的老北京涮羊肉類似的那種銅鍋,有中間帶銅柱子的,也有不帶的。當然,也有用砂鍋裝的,其本質上應該算是一道湯,但是裡面內容之豐富,端上桌子的時候,往往讓人根本看不出來「湯」的成分了。

什錦砂鍋沒有什麼固定的菜譜,普通人家就是用白開水燒成的湯底,講究一些的,則會用雞湯或者是火腿燉的湯,而構成這種暖鍋最核心的部分的,往往是白菜和粉絲。

當然,既然叫「什錦」,裡面的東西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了。出現頻率最高的,一般非蛋餃莫屬——這個蛋餃,可不是如今超市裡面賣的速凍蛋餃,而是家裡人親手一個個製作出來的。

做蛋餃

小時候家裡大人做蛋餃的過程,至今仍然讓我記憶猶新:先在大碗裡敲上好多雞蛋,然後用筷子打成蛋液,攪拌均勻後,打開煤氣灶上的火,用一個圓形的鐵勺舀起半勺蛋液,在火上輕輕烘烤成半凝固狀,隨後裝入肉餡,再用筷子夾著兩頭一對,一個彎月形的蛋餃就製作完成了。

這樣製作出來的蛋餃,新鮮味美,口感嫩滑,裝點在正當中,堪稱是一個什錦砂鍋的靈魂。

蛋餃之外,什錦砂鍋里最常見的就是肉圓了。當然咯,那年頭也沒有超市里賣的速凍肉圓。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個小小的絞肉機,大人會從菜場買回豬肉後,切成小條,從一頭塞進去,一邊用手搖著搖杆,那一頭肉糜就悠悠地出來了。

把肉糜攪拌好、調上味,再好好揉捏上幾回捏出韌性來,大人們抓起一把肉糜,用虎口一擠一捏,甩在案板上,就是一個半成品的肉圓。在湯里煮熟以後,就算是白湯也要平添幾分鮮味。

白菜、粉絲,加上煮在湯里的蛋餃和肉圓,構成了過年前後上海人家庭什錦砂鍋的核心主題。在此之外,就是大家各自發揮的空間了。

肉皮

有一段時間,肉皮是什錦砂鍋里的常客,不知道是因為價格便宜,還是容易買到。但有些人並不喜歡那拆掉嘴裡韌韌的像橡皮一樣的肉皮,但是大人們好像還是挺喜歡拿它下酒的。

早年間,砂鍋里一般唯一會出現的水產品就是熏魚,雖然是油炸過的,但在湯里煮過以後,酥酥軟軟的口感,倒還是有一種獨特的好吃,而且還嫩。

熏魚

到了九十年代,什錦砂鍋里開始漸漸出現一些海鮮的影子,比如對蝦、魷魚,富裕一點的人家可能還會加入海參。

還有一種獨特的什錦暖鍋成分是蹄筋,菜市場買來的水發蹄筋在砂鍋里煮熟了以後,軟軟糯糯的,吃起來也就當是海參聊以慰藉了。

整個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上海人在過年前後的餐桌上,中間一塊位置大都是要留給什錦砂鍋的。一大家子人聚餐,如果沒有一個裝得撲撲滿的砂鍋上桌,似乎就像是缺了一點什麼一樣。

大家唏哩呼嚕地吃下一大堆肉食、葷食,再喝上幾碗墊底的白菜粉絲湯,再冷的天氣,渾身上下也就變得暖洋洋起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上海人冬日的餐桌上不再有什錦砂鍋的影子,家裡人幾乎不再親手做蛋餃、做肉圓了,外面飯店的菜單上,也很少再能看到什錦砂鍋的名字,偶爾看到一次,點上來卻只是名不副實的白菜燒蛋餃而已,離「什錦」兩字,差得遠了。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天裡,儘管開著大功率的空調,好像也沒有當初一大家子人圍著一個什錦砂鍋的時候感覺來得暖和。

最美味的食物永遠是存在於記憶中的,或許這就是生活吧。

文字來源丨小曹曹和小章章微信公眾號《老上海的什錦暖鍋,與記憶里的溫暖冬天》一文,原作者桑海的胖達

點擊回顧上海各區縣老照片:

《老早底額浦東新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南市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閘北區 儂還認得伐?》

《老早底額楊浦區 儂還認得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