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消費觀現反差萌,警惕心理帳戶的負面效應

紅網 發佈 2020-01-07T12:43:45+00:00

「800塊的衣服可以買,8塊運費不行」「超市購物一大堆可以,買2毛錢購物袋不行」「在外吃飯上千可以,外賣沒有湊夠滿減不行」……超前消費、熱衷網購、投資理財,雖然可能掙得少,但生活必須過得精緻,這就是當下90後們呈現出反差萌的消費觀。

「800塊的衣服可以買,8塊運費不行」「超市購物一大堆可以,買2毛錢購物袋不行」「在外吃飯上千可以,外賣沒有湊夠滿減不行」……超前消費、熱衷網購、投資理財,雖然可能掙得少,但生活必須過得精緻,這就是當下90後們呈現出反差萌的消費觀。(1月6日 人民網)

實事求是地說,90後這種消費觀也並非他們專屬,只是在他們身上表現得更明顯罷了。在行為學上,這樣的反差萌消費觀現象被稱為心理帳戶。人們把不同用途的錢放在不同的心理帳戶上,比如說,我們會把買生活用品的錢放在生活開支帳戶,買禮物的錢歸到情感帳戶,旅遊的錢歸到享樂休閒帳戶等等。在不同帳戶上的錢價值也不一樣,願意去花費的錢也是不一樣的。

老百姓常說的「該花的錢不能少,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花」,其實就是「該花的錢」在人們的心目屬於不敏感區,「錢」的價值相對較高;而記在「不該花的」心理帳戶里的錢則相對價值較低。具體而言,就是「800塊的衣服」符合「我」的消費心理預期,不會覺得貴,說買就買;「8塊運費」本來不在「我」的消費預期之內,現在突然讓「我」花這個錢,不可接受。

90後是伴隨中國市場經濟大潮出生和成長起來的人群,消費主義對他們的影響十分深刻。同時,90後正逐漸成長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的消費潛力不可限量,未來的商業模式,產品設計將會更多地關注年輕人,在消費領域可謂「得年輕者得天下」。從90後自身來說,消費主義理念的驅動了生活上精緻主義的流行,使得他們賺錢雖不多,消費不將就。比如,筆者所在學校里,就有學生一邊在朋友圈裡叫嚷「下個月要吃土」,一邊不惜重金赴上海參加自己偶像的見面會。還有學生竟然在擼貓上花費不菲,讓人哭笑不得。

對於90後而言,這樣的心理帳戶和消費傾向,實際上是一把雙刃的劍。一方面,在消費上主張個性,追求精緻主義,可以讓他們即使是買了貴的東西,仍然可以用得很開心,覺得有價值,幸福感有了生成渠道;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他們在消費上的非理性,盲目追求消費上的快感而造成經濟上的窘境。現實中,相當一部分在校大學生的生活被花唄捆綁,有人為了拆東牆補西牆,甚至還掉入了非法校園貸的陷阱不得脫身,就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因此,在理解90後的這種反差萌消費觀的同時,也要引導他們動態地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帳戶,提醒他們警惕心理帳戶帶來的負面效應,先認真反省自己的消費行為最終的價值是什麼,再判斷錢花得值不值,防止他們在人生建設期的時候,為自己的非理性埋單吃苦頭,影響自己的後續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