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失去法律道德約束,人性也將徹底被摧毀

奈奈姐姐 發佈 2020-01-07T12:50:54+00:00

那一個看似世外桃源的地方,卻隱藏著讓人膽戰心驚的惡。——《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犯罪題材,特別是社會紀實類犯罪電影是韓國電影的一個顯著標籤。韓國社會紀實電影以真實尖銳,直面社會問題而產生了許多優秀的影片,《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便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部。

那一個看似世外桃源的地方,卻隱藏著讓人膽戰心驚的惡。——《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犯罪題材,特別是社會紀實類犯罪電影是韓國電影的一個顯著標籤。韓國社會紀實電影以真實尖銳,直面社會問題而產生了許多優秀的影片,《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便是其中不能忽視的一部。

該片上映於2010年,是張哲洙導演獨立執導個人首部電影,他也憑藉該片獲得第47屆韓國大鐘電影獎新導演獎、第30屆韓國電影評論家協會獎新人導演獎 。張哲洙是繼朴贊郁、金基德之後,將暴力美學發揮到淋漓盡致的韓國新生代導演。

電影劇情本身並不複雜。講述了自私自利、冷漠無情的鄭海媛是一個生活在首爾的普通職員,因工作不順利,暫時回到自己闊別以久的家鄉無島度假。結果她的這次旅程,卻讓她看到了在這座男權至上,男尊女卑的孤島上,好友金福南受盡欺辱,女兒慘死,最終拿起復仇的鐮刀收割全島人性命的一幕,而她的自私與冷漠,也差點丟了自己的性命。

劇情聽上去很簡單,但在觀影過程中看到的卻是一種壓抑與沉悶的感覺。島上總共就9個人,除了金福南自己、她女兒和一個已經接近痴呆的老頭,還剩6個人,其中還有金福南的老公、小叔子、姑姑這種算是至親的人,卻全部聯合起來把影片一開始面對生活艱難依然有笑容,對生活逆來順受的金福南逼成了一個手拿鐮刀的屠夫。

在我看來,導演張哲洙用貫穿情節的一個個意象,加緊了電影敘事的節奏,也凸顯了他對電影的駕馭能力,他用簡單的幾個人物刻畫,卻向我們展現了女主人翁金福南的悲慘生活,及最後的絕望自殺式的屠殺反抗。這一切看上去是如此的不可思議,但卻又合情合理。

很多人分析這部影片是從女性奮力抗爭的角度來寫,但我看觀看的過程中不禁反思,這樣的結局真的只是因為女性嗎?也許不僅僅是女性,而關乎了人性,這個孤島上由於人口稀少,其實已經成為了法律的邊緣,道德也似乎成為了虛無的存在,一切準則由島上幾人(主要是其它6人)來制定,可以說是獨立於文明社會之外的一處存在,才是導致金福南最終悲劇的根源所在,而來自好友的背叛和冷漠,卻是壓死金福南的最後一根稻草。

01 道德、法律底線的消失,人性之美徹底被無邊的惡吞噬

1、在這座孤島上,普世意義的道德已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陰暗面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正常社會中的道德倫理完全在這座孤島上消失了,男尊女卑才是主旋律。姑姑和三個老女人信奉的是男權至上的理念,女人永遠都要臣服於男人,哪怕她們自己就是女人。

金福南的姑姑,總是把福南當牛馬使喚,其它三個老女人也對這個姑姑唯命是從,看她臉色行事,嚴禁福南直呼丈夫和小叔的名字,頗有一種中國古代封建集權制度下的大家長范。在這種環境下,男人做的一切事情哪怕是有違道德倫理的,也是正常的。暴力男權統治是可怕的,於是就出現以下的場景:

  • 小叔子亂倫福南,丈夫沒所謂。
  • 丈夫猥褻年僅10歲的女兒,女兒還覺得這是父親對自己的愛。
  • 丈夫當著福南的面召妓,福南還能在門口面無表情的吃飯。
  • 丈夫在房間隨意毆打妻子,女兒在外面愉快地吃著東西,因為見慣不怪。
  • 丈夫殺了女兒,也沒所謂,因為他是男人,全島人都說謊替他隱瞞。

這一切在正常的社會中來看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幕,但在島上卻進行的如此理所當然。而正是道德的缺失,讓人們失去了敬畏之心,只懂得欺壓福南,享受福南給大家創造的便利。

2、法律的缺失,島上的人們無所忌憚,法律在他們心中只是一個詞彙而已

畢竟背景是在現代社會,也真不可能出現死人沒人管的情況。所以在福南丈夫在抓回帶女兒逃跑的福南,誤殺女兒後。雖然有警察裝模作樣的來島上調查,可是島上所有人都一致隱瞞了真相,警察本也是和福南丈夫一起長大的髮小,所以在聽取大家一致的隱瞞,收受了島上人送的賄賂,露出了大家都懂的笑容,離開了小島。

這一行為無異是對法律的踐踏,就因為是個孤島,所以法律也顯得那麼的無關緊要,既然如此,離開了法律的管制,島上的人更加可以隨心所欲地展現著人性的惡。

看到這裡讓我想起1974年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做的一個6小時行為藝術人性試驗。她把自己麻醉6小時,除了頭部,身體其它地方都不能動,然後人們可以毫無顧忌的在她身上做任何事情,可以是令人開心的事,也可以是傷害,並且無需負任何責任。

人們從一開始小心翼翼試探,給她送花,給她照相,慢慢開始在她身上畫口紅,到用剪刀剪衣服、用刀劃傷她、直至最後有人拿起了子彈裝進了槍腔準備開槍,才有觀眾提醒制止。

當自由沒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時,潛藏在人心底的惡,會慢慢甦醒,直到肆無忌憚,甚至逼近極限,人性之美徹底被無邊的惡吞噬。

正如同《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中描述的一樣,當小島上的人們沒有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約束,他們釋放的就是內心最深處的惡,而他們的惡就全部加諸在金福南一個人的身上。

這是導演為了刻意凸顯電影矛盾衝突的極端表現手法,但誰又能否認哪怕在現代文明如此發達的今天,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02 好友的自私與冷漠是壓死金福南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又何嘗不是現實世界一個反思呢?

鄭海媛作為福南一直念念不忘的好友,卻是個極度自私和冷漠的人,她可以漠視被小混混騷擾女子的求救,女子因她的拒絕救助,最終死亡後,她仍然拒絕指認兇手;工作中,看到老奶奶急需一筆貸款,而自己只需要稍微靈活一下,就可以解決別人的困難時,依舊冷漠的照章辦事;憑自己想像就去打新同事耳光。

但是正是這樣一個人,卻成為金福南心中脫離現實生活的一個希望。她把逃離,哪怕僅只是帶自己女兒逃離這個「煉獄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海媛的身上。自然福南只能收穫失望,不僅僅是失望,鄭海媛還在她的心上「捅」了一刀。

當警察問女兒死因時候,明明福南看到海媛在不遠處目睹真相,期待海媛能為自己作證,結果海媛說她當時在睡覺,啥也不知道。這個謊言抹殺了福南心中所有希望和僅存的一絲善念,可以說海媛是推動福南成為屠夫的最後力量。

正像金福南把屠刀指向海媛時,對海媛所說的一句話:「你這人太不親切了!」

這一幕是不是感覺有點很眼熟,如此冷漠的「鄭海媛」經常出現在生活中,或者甚至我們自己內心都可能有一個「鄭海媛」。老人倒地,不敢扶;公交車上看到小偷偷東西,假裝啥也沒看見; 2歲的孩子相繼被兩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身邊這樣的事例還少嗎?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這樣冷漠的社會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如果人人都是「鄭海媛」,那也許有一天自己也就成了「金福南」。

所幸,整部讓人感覺壓抑、絕望的電影,片尾導演給大家留了一絲光亮。海媛在反殺了金福南後,看了曾經金福南給她的信件,那一句句想念讓她有所醒悟,也許她對福南多一點關心,可能慘劇就不會發生。她也開始試著走出了冷漠,去警局指認了殺害那個向她求助女子的兇手,哪怕面對了兇手的威脅。

也許這也是導演內心的希望,在絕望中給予希望,也讓人們看到這種「驚悚」事件後有所反思,趕走心中的「鄭海媛」,更多地給予這個世界一點親切,也算「驚悚片」中的一點小溫暖了。

03 驚悚與文藝的完美結合,向我們展現人性之惡即地獄

1、驚悚的內容與文藝故事拍攝手法相結合,唯美中帶著恐懼

恐怖驚悚電影一直都是韓國電影的主要題材之一,諸如有名的《昆岩池》、《釜山行》等等,都屬於較典型的韓國恐怖驚悚類電影,裡面都有很明顯的恐怖套路和恐怖化妝特效等,在視角上和音效上給大家於直接的恐怖感衝擊。

而《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卻沒有這些「恐怖套路」,更沒有恐怖妝容,而是在風景極美的海島上,導演又在多處採取了文藝片的拍攝手法,尤其是在回憶部分,有那麼一瞬間,讓人感覺整體風格變得唯美明朗起來。

就是這樣一個文藝片的視角感覺,把一個越來越讓人震驚的驚悚故事娓娓道來。隨著情節的推進,跟隨著鏡頭的移動,這種驚悚恐怖的感覺能到達電影的每個角落,並且被主人公隔屏的強烈情緒所帶動。

它的驚悚並非來源於視角、音效上的直接衝擊,而是一種深入人心,細思極恐的衝擊,這種衝擊相較於普通恐怖驚悚片來說,更加委婉,但卻持久。因為它會勾起人們對人性的思索,而這種思索的恐怖感卻是由內而外擴散的。

2、用故事蘊含的深意,向觀眾展現了人性之惡即為地獄

恐怖驚悚片其實是很考驗拍攝技巧的電影類型,因為涉及到對布局、拍攝角度、音效配合及畫面效果的綜合考察,這部影片的一大顯著特點便在於其攝影角度和場景布局的頻繁轉換。從而構建了整個故事的主線,雖然有人覺得這樣會讓故事稍微顯得有點凌亂,但我卻覺得這樣使整部電影看上去緊湊,節奏感好,沒有太拖沓、冗長的情節過渡,每個節都銜接地很緊密。

電影上半部,眾人對金福南的欺凌很能調動觀眾的情緒,使得觀眾會希望金福南反抗、盼望她拿起手中的鐮刀,去報復、去殺戮。而真當電影進入下半部,金福南舉起鐮刀開始殺戮時,大家又被這血腥的場面所震懾,就像一隻小綿羊被逼到變異成一隻猛獸,這種變化才是讓人覺得恐怖的地方,雖然合理,但依然覺得令人害怕,這是一種對人性的恐懼,也是電影成功之處。

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說過一句話「當這個社會逼到你走投無路時,不要忘記你身後還有一條路,那就是犯罪,這並不可恥。」也許比較貼切電影中的金福南吧。

整部電影金福南從一個軟弱的受虐者最後轉變為一個施暴者。整個電影人物情緒的轉化,人物內心世界的絕望、掙扎、自救、求助到最後崩潰,如河水流淌一樣平滑而不突兀。由此可以看出導演兼編劇的張哲洙的藝術才華。

04 不作惡,但也別為惡添磚加瓦

1、多一分親切,也就會少一分惡念

金福南對海媛說:「你這人太不親切了!」。親切這一詞似乎漸漸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變得有點陌生了。雖然身邊道德與法律時刻存在著,所以人性的惡不可能向電影中一樣肆無忌憚地表現,但是諸如一些比如家暴、校園霸凌、遇難不救事件卻依然時不時出現。

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個人的力量可能是渺小的,但是可能也僅是你的一個微笑就能溫暖一個人的心;可能你只是幫一個人推了一下沉重不堪的車;可能只是幫鄰居撿一下掉落在地下的蘋果,但熒熒之火終將匯成烈焰。

也希望我們都變得親切一點的人。

2、別讓自己成為冷漠的「鄭海媛」

冷漠的確比親切要讓人容易做到,因為冷漠你只需要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即可。而親切則需要你有所「付出」,哪怕這種付出是極為微小的。

劇中但凡海媛對福南多那麼一點關心,花費一點時間看看福南的信,而非一封沒拆全扔進垃圾桶,也許她就能理解福南,也能在福南絕望中施於援手,這個悲劇就不會產生了。畢竟原本堅強善良的福南,她自己也並不願意成為這樣的殺手,這只不過是她被逼到絕路尋求解脫的一種方式而已。

潮汕街頭曾經有兩個陌生人因為事情爭執發展到動手,旁觀的觀眾都在拿手機拍攝,卻沒有一人去勸解,最終導致一人死亡,才有人想起來報警。這種冷漠是可怕的,如果人人都這樣,也許有一天,這種冷漠帶來的後果也會落在自己的身上。

我們可能不會直接做惡,因為世界總歸是好人多,但是也希望在看到惡的時候能夠收取冷漠,多一點關心,哪怕不敢或者說沒有力量直接面對惡,但我們可以第一時間電話報警,早幾分鐘,有時候真的就是挽救了一條人命。

希望我們每個人的一點親切,匯成溫暖的河流,讓這個世界不再有「金福南」。

總結:《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是一部「牆內開花牆外香」的作品,在坎城電影節亮相,又在富川國際幻想電影節獲獎,張哲洙作為韓國名導演金基德的徒弟,這部影片多多少少也延續了金基德驚悚恐怖影片的風格,用故事講述了另一種藏在人心的驚悚,讓人不禁為之動容,所以豆瓣評分也高達了8.5。

影片中,鄭海媛是無辜的,金福南是可悲的,其他人是可恨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道德是需要維護的,法律是需要尊重與完善的。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中多一點親切,少一點冷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