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交電商在2019遇到瓶頸?

調皮電商 發佈 2020-01-07T13:31:55+00:00

調皮的話:2019年最後幾天,調皮電商寫了一篇文章《社交、社群、社區,在2019年全面潰敗》,引起了不小反響,一位社交電商從業者看到此文,感受很深,也寫了一篇自己的感受,研究了幾年社交電商之後,他有哪些痛的領悟呢?

調皮的話:

2019年最後幾天,調皮電商寫了一篇文章《社交、社群、社區,在2019年全面潰敗》,引起了不小反響,一位社交電商從業者看到此文,感受很深,也寫了一篇自己的感受,研究了幾年社交電商之後,他有哪些痛的領悟呢?

歡迎欣賞:


文/全網零售研究院院長 張馳

2019年,對於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社區團購來說,應該是非常不愉快的一年。這一年,哀鴻遍野雖然談不上,整體低迷應該是比較好的總結。以社交化為基因的「社」字輩電商,完全沒有了往日的風光,違規被查,燒錢關門依然成了行業常態。

為什麼社交電商在2019年全線潰敗?那麼隱藏在這些潰敗之後的「種子」,又是在什麼時候埋下來的呢?

1、微商大敗局,向下融合是唯一出路

潰敗秘密:社交流量,本身不是商業流量。

一般意義上講,我們把社交電商分為兩個種類,第一種是微商(個人社交電商),另外一種是社交電商平台

我們先說微商,社交電商潰敗的種子,實際上早在2015年微商高速崛起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

2015年當微信的營銷生態逐漸成熟之後,微商就憑藉著這個新環境蓬勃發展,但在這個零售環境裡,「模式」超越了「產品」成為微商的第一大核心要素。一個產品應該有什麼樣的分銷零售模式,本來是由這個產品的產品屬性決定,但在微商環境裡,層級分銷模式儼然已經超越了一切,保健、日化、針織、食品等產品統統拿來做層級分銷微商。

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在紅利期,起盤也快,但是盤子死的也快。

由於社交流量本身不是商業流量,所以,微商必須完成的工作是把流量從朋友圈的瀏覽流量,或者說是意向流量轉化成為購買流量,也就是說,只有產品的屬性能夠滿足這個特點,這個商業模式才成立。如果這個過程本身多餘,那麼這個商業模式就是不成立的。

微商走到今天我們會發現,真正做的好的微商產品,產品本身的屬性,就是非常適合封閉的社交化渠道銷售的,例如代餐減肥、個人私護的產品。絕大多數不適合封閉的社交化渠道銷售的產品幾乎很難再維持。

從2019年開始,健康穩定的微商盤,一般都會和線下的實體門店開始結合,這說明了朋友圈流量質量已經嚴重下滑,已經很難支撐微商的運營模式,而微商一旦和線下門店結合之後,實際上就給線下門店帶來了網際網路化的營銷方式,這種融合將會給雙方帶來很大的生機,也可能是微商能夠轉型的重大機會。

2、社交電商平台苟延殘喘

潰敗秘密:平台模式不能解決線上超市的供應鏈命門。

社交電商平台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一個有微商分銷模式做內核的線上超市。捫心問一下,即便是這些社交電商平台從業者,你們平時自己買東西的時候,會上自己的線上超市嗎?

如果自己的平台上的產品有價格優勢,你會買,如果沒有優勢,你還是會上淘寶和京東。這很符合邏輯。

既然自己都不買,又怎麼能要求用戶持續的在平台上買東西呢?所以對於社交電商平台來說,不斷的通過設計模式,讓小微創業者加入開分店,就是這套模式的核心邏輯。

但即便是模式設計的再好,招商的速度再快,平台產品的動銷才是關鍵,線上開超市就以為著最少要做一個細分領域品類,現在主流的幾個社交電商平台都是直接做了全品類。這就對了供應鏈管理提出了重大的要求。

能夠讓用戶不在淘寶和京東上買東西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物美價廉,而物美價廉則對社交電商平台提出了極大的考驗。

社交電商平台比較大的可能,是在局部供應鏈具備一些優勢,很難會有全盤的優勢。所以,我們在2020年會看到,在一些垂直領域精耕細作的社交電商平台會獲得重大的發展機會,而全品類平台幾乎都在苟延殘喘。

有沒有別的辦法?有,賣別人沒有的東西,是可以建設競爭壁壘的,但PB產品的開發,也是一件專業度很強的事情。

PB產品的開發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有品牌的產品開發,這個方向,幾乎沒看到做成功的社交平台。另外一類是聯合知名品牌共同開發,未來集市前段時間聯合茅台做了一次定製產品活動,銷量很好,但這個方式只能階段性的解決問題,並不是長久的辦法。

3、社群電商,夢想完美,現實殘忍

潰敗秘密:社群電商不可能產生溢價和附加值。

2019年下半年,私域流量概念被炒的很熱,社群電商儼然成了私域流量的代名詞。很多人開始把自己的客戶弄到社群里維護、賣貨。不弄不要緊,一弄更麻煩。

中國第一大購買流量,一定是平台電商,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總是想著把客戶圈進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不如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在平台電商上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我們要知道,客戶只是在購買你產品的時候才是你的客戶,除此之外,所有的時間都不是。於是,群建起來了,活躍度就是問題。為了提升活躍度,很多人開始飲鴆止渴,搞促銷,做活動,到處找物美價廉的貨源。

你的客戶,就這樣被你養刁了,想再做品牌和附加值,已經沒有機會了。私域流量毫無意義,粉絲經濟也沒有什麼價值,只有讓客戶不斷的購買你的產品,才是硬道理。

真正的粉絲經濟,實際上是不需要產生什麼連結的,而是讓用戶在購買的時候第一時間找到你,購買你,建設好自己的零售平台,做好內容輸出,這才是正確的方向。

請記住,私域流量沒有任何意義,品牌私域流量才有意義,而品牌私域流量的呈現形式,不一定是社群。

4、社區電商,錢燒完了,就當是一場夢吧

潰敗秘密:生鮮電商,很難能夠獨立成為生意。

2018年下半年,社區電商火的一塌糊塗,各路投資紛至沓來。最瘋狂的時候,只要你有社區團購群,就有人敢拿錢買。

2019年下半年,用哀鴻遍野來形容,應該不是太過分了,錢燒完了,就當是一場夢吧。

社區電商是個什麼邏輯呢?絕大多數社區團購的基本邏輯是,通過是生鮮水果這些高消費頻次的產品建立社群,穩定客戶,等消費習慣達成之後,在導入一些高毛利的百貨產品,從而建立起穩定的零售社群。

這套邏輯看起來很對,但實際上存在著兩個巨大的風險。

第一,生鮮單獨很難成為生意。社區團購覺得把生鮮生意從超市便利店搶走了,自己就是利用網際網路革了傳統零售的命了。但事實上,由於生鮮產品本身的特徵,對於絕大多數超市便利店來說,這都是一個虧損的板塊,即便是盈利,毛利也非常的低。生鮮很難能成為一個獨立支撐的利潤板塊。

第二,高毛利的百貨產品,場景並不在社群。對於很多社區團購來說,用生鮮引流,導入高毛利產品盈利是基本的想法。但真正用生鮮引流完成之後,卻發現百貨產品根本賣不動。這是因為,百貨類的產品並不是衝動型消費產品,用戶購買這類產品多半都要對比一下,所以,這類產品的主要銷售場景是在電商平台,很難轉移到社區電商里來。

生鮮產品沒利潤,百貨產品賣不動,這就會導致團長基本上沒有什麼利潤,並且還要承載繁重的配送任務,這是大多數社區電商最後潰敗的主要原因。

5、寫在最後

社交電商的整體潰敗,在現在看來,絕大部分原因,就該是零售工具的發展帶來的一些蓬勃發展的假象,讓很多人誤以為會是這是巨大的機會和紅利。而事實上,零售的發展,有他自身的規則和方式,產品的零售形態,一定是由產品本身的商業特徵來決定,如果過分的強調模式,然後把產品硬往裡邊塞,最後的結果一定都是敗局。

社交電商繁榮過,熱鬧過,也有人成功過,更多的人則是在這波洪流中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這些都隨著2019年的完結畫上了句號。2020年已經到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回歸產品,回歸品質,回歸零售業的本質,努力提升自己產品的競爭力,才能讓自己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一個更好的位置。


(本文為調皮電商讀者投稿,轉載標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