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年朱元璋施恩的農戶,世代擔任朱元璋父母皇陵的守衛官

蔓蔓說文化 發佈 2020-01-21T13:42:35+00:00

在安徽省鳳陽縣明皇陵有一塊形制巨大的皇陵碑,碑文為朱元璋御製《皇陵碑》。內容整編自:夏玉潤《洪武皇帝朱元璋與孤莊村三戶農民》,《紫禁城》2011年7月刊 。

在安徽省鳳陽縣明皇陵有一塊形制巨大的皇陵碑,碑文為朱元璋御製《皇陵碑》。碑文內容中有朱元璋在孤莊村及於皇寺的悲慘經歷。在這個時期,3戶村民劉繼祖、汪氏老母、趙氏乾娘曾給予他無私幫助。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朱元璋遣將收復被張士誠占據的濠州。跟隨朱元璋的劉英以父親劉繼祖未葬請隨大軍返回故里。朱元璋令「汪文、劉英隨大軍回濠州,修飭金井園陵」。跟隨了朱元璋十多年的汪文、劉英返回家鄉,開始著手為朱元璋父母墳墓的營建做前期準備。同年四月,濠州收復,朱元璋在許存仁、王禕等人的陪同下,返回離別十四年之久的家鄉。

首先,他來到父母的墳前,擺下宴席,盛請諸鄉親,封趙文達等二十家為「親鄰」,並請親鄰們幫他看守父母墳墓。久別家鄉的朱元璋在這裡一住就是十多天。在即將返回應天之前,他對汪文、劉英說:「鄉里親戚中與我最厚者,便是你二人了。先世的陵墓在此,我豈敢忘卻這塊土地?但國家事重,不得不返回。你二人善為我看好陵墓。」並賜二人綺帛米粟,說:「以此來報答昔日對我的舊恩。」

然後,朱元璋將孤莊村父老們召來:「如今兵禍已息,鄉里太平,父老當得優遊無事,撫妻育子,各保生業。我已對你們的父母官說了,縣鄉所要的租賦,一律免徵。二、三年以後我再與你們相見。」父老皆歡悅無比,再三拜謝。汪文、劉英、趙文達等從此留在孤莊村看守皇陵。

六年後,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朱元璋二次來到臨濠孤莊村,謁祭皇陵。祭畢,來到劉英家中,觸景生情,大談居官治家的道理;後又來到自己寒微時住所舊址,唯有「石農器」尚存,便對身邊侍臣說:「是帝業所自!」他指著劉英說:「此劉英所稔知也。」 然後又賜給劉英、汪文等人宴飲及文綺,尋車駕還京。

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第三次來到孤莊村,與汪文、劉英、趙文達等鄉鄰們相見。朱元璋與他們「諭及往事,嗟嘆良久」後,便「車駕還京」。這一去,竟與孤莊村永別。

朱元璋三返孤莊村,除與舊時的汪、劉、趙等20家鄉親們相會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安排,那就是以孤莊村劉、汪、趙等20家鄉親為核心,設立皇陵的管理守護機構:皇陵衛和祠祭署。

朱元璋於洪武二年設立了護衛皇陵的軍事機構——皇陵衛。《大明會典》規定:每衛設指揮使一員,正三品;指揮同知二員,副三品;指揮僉事四員,正四品。在皇陵衛中,汪、趙兩家均有人擔任「指揮僉事」一職。洪武七年六月戊午,祠祭署正式設立。以汪文為署令,劉英為署丞,並讓其「子孫世守之」。

為此,朱元璋專門下達了《賜署令汪文劉英敕》,再次提及汪劉兩家對他的舊恩:

朕本農夫,家貧喪父母,身當幼沖,百無所措,幸鄰人汪姓者保護之;無地可葬,幸劉姓惠以葬地,以安神靈……其設官尤重。所以重者,保山陵奉香火也。於此之職,朕猶未官。今汪、劉姓者,見勤農於鄉里,其人尚未立名,特賜之以名曰文、英,敕授從仕郎,署令衛護皇陵。(《鳳陽新書》卷七)

祠祭署是皇陵的行政管理守護機構,皇陵衛是皇陵的軍事護衛機構。劉汪趙三戶農民當了這兩大機構的世襲長官,成了皇陵的世代守護者。

內容整編自:夏玉潤《 洪武皇帝朱元璋與孤莊村三戶農民》,《紫禁城》2011年7月刊 。感謝《紫禁城》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