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錯位腳部骨折,4米高台摔下,李連杰成名之路沒那麼簡單

麥克瘋說電影 發佈 2020-01-07T14:07:30+00:00

筆者記得吳京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演員拍動作戲不受傷的話幾乎不可能,動作演員其實就是靠命吃飯。在成龍電影中,我們已經領教過什麼叫「為了拍出好電影,即使自己滿身傷痛也在所不惜」。

筆者記得吳京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演員拍動作戲不受傷的話幾乎不可能,動作演員其實就是靠命吃飯。

在成龍電影中,我們已經領教過什麼叫「為了拍出好電影,即使自己滿身傷痛也在所不惜」。其實除了成龍,像李連杰,甄子丹,吳京,他們無一不是用「生命」換來了業內的尊敬與台前的榮耀,靠受傷在影壇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

尤其是李連杰,當他18、9歲時就已被醫生告知「因為傷病,可能要永遠告別武術界」,但後來,他卻堅持拖著傷病之軀將每個武打動作盡善盡美地呈現在大銀幕上,最終成就了其「華人功夫皇帝」的美名,正印證了那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今天,筆者就帶大家簡要回顧李連杰的「拍戲受傷史」。

1982年的《少林寺》是李連杰的第一部電影,當時,他為了本片吃盡了很多的苦頭。

後來據李連杰回憶,在拍攝影片最後一場他與於承惠之間的對決戲時,當時正是寒冬臘月,但導演卻要求他們必須反覆跳進冰冷的黃河水中,上岸之後身上還要不停地被潑冷水,結果讓李連杰被凍得關節痙攣,手指蜷縮而無法張開,儘管如此,他們仍然得繼續拍攝打戲。

後來在拍攝《少林小子》的武打戲份時,導致李連杰的脖子嚴重扭傷,頸椎錯位。而1986年的《南北少林》,也造成他脊椎錯位、背部肌肉嚴重拉傷以及第五腰椎裂開,這都是因他習武受傷留下的身體隱患所引發的。


1991年在拍攝徐克執導的《黃飛鴻之壯志凌雲》時,李連杰經歷了他從影以來較為嚴重的一次受傷:他先是整個身體產生了錯位,後來左腳腳踝又不慎嚴重摺斷,為了不影響電影的拍攝進度,彼時腳上還打著石膏的他仍堅持赴片場拍戲。

由於受傷嚴重到已無法執行高難度武打動作的地步,所以片尾「竹梯大戰」中的黃飛鴻近景鏡頭仍由李連杰完成,而遠景武打動作主要由替身代為完成。

此處為李連杰做武打替身的主要是袁家班裡的谷軒昭,當然「鬼腳七」熊欣欣也「替」了部分鏡頭。

2001年,李連杰赴美國拍攝了電影《龍之吻》,在與演員對戲時,他還被對方一腳給踢暈過去。

2006年,已經43歲的李連杰在拍電影《霍元甲》時,同樣遭遇過驚險時刻:當時,他在無任何有效保護措施的情況之下,一不小心從12尺高(差不多4米高)的高台摔了下去,所幸最後落在了草地上,骨頭沒有斷裂,但震盪和內傷卻在所難免。

李連杰爬起來的第一反應,不是趕忙看看自己有沒有事,而是很淡定地說了一句「摔下來了」。可見,拍戲出現「意外」對他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司空見慣。

在與戲裡扮演秦爺的演員過招時,李連杰的手臂又被刀砍傷,之後在拍攝與泰拳高手和大力士的對打戲份時,其手掌、胸部和背部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受傷。

李連杰因為電影受過的傷,其實還不止於此。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在拍戲過程中他的鼻樑骨、肋骨、手骨和腿骨等全身七處地方「都斷過」,而他當年因為操持「正東」公司的事務太過於辛苦和勞累,有時甚至還會暈倒在片場。

對於觀眾來說,李連杰的每部電影都能帶給人們美的享受,而對於李連杰自己而言,他每拍一部武打電影,都要面臨著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考驗,他在電影幕後所付出的,絕對不比任何人少。

然而被很多同行視作是種「榮耀」的「拍戲受傷」,在李連杰看來卻「不值一提」。他只是在接受採訪過程中被特地問到相關的問題時,才會輕描淡寫地回應幾句。

「從《少林寺》之後,我每一部電影都要打著繃帶去拍戲」。這簡簡單單一句話的背後,卻暗藏著多少只有當事人自己才能體會的苦澀與酸楚。

不主動去聲張,更不會刻意地拍下自己受傷的花絮,這就是李連杰。

關鍵字: